心痛世錦賽潰敗!姚明狠心放大招改革CBA,外援新政巨變

2019-10-22   卿本體育

萬眾矚目的世錦賽上,只要易建聯和郭艾倫下場,中國國家隊就很難在外線找到終結點,雄心壯志的東道主最終被淘汰,低迷的成績讓我們看清了自己與國際一流男籃的差距。自從中國隊在男籃世錦賽上慘遭淘汰後,CBA的改革再被提上了日程。

10月17日,CBA股東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決策,其中一項是調整被外界廣受矚目的外援政策。

該項政策調整為,每隻球隊最多只能註冊4名外援,而每場比賽最多使用2名外援(4節4人次),顯然,比起此前外援政策大為收緊。此外,另一項重要的變動是調整了工資帽。

坦率的說,雖然號稱是中國職業男籃,但CBA不少球隊其實是以外援為核心來搭建球隊體系的,國內俱樂部喜歡那種把球傳給他,他能解決麻煩摧毀對手的外援,關鍵時刻他要承擔起球隊的壓力。

如果這種情況任其自由發展不加以調控,只能將國內的球員「工具化」,最終培養出大量角色球員而沒有能夠扛起大旗的核心球員,文章開頭世錦賽的那一幕就是明證,人們稱,易建聯之後,國家隊再也找不到「定於一尊」的領袖。

稱讚與非議的觀點圍繞著外援政策調整。知名籃球運動員楊毅稱自己支持收緊外援政策,他的理由是,必須給本土球員更多的鍛鍊機會,這樣中國人才能擁有獨立處理關鍵球的能力,這不至於使得中國成為國外球員的表現舞台。

另一邊,阿根廷老將談到CBA外援政策的時候,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表示,不論中外球員,誰好誰上,只有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才能真正的刺激球員們優勝劣汰的血性,如果過度保護本土球員將使得他們不思進取甚至水平原地踏步。

我們現階段看CBA,球隊想要勝利,觀眾想要高水平具觀賞性的比賽,引入外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長期來看,如果想要讓本土球員成長,那就必須保證他們有成分的機會鍛鍊。

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方向,不過從這次股東決議上看,CBA選擇了後者,畢竟,如果徹底放開外援限制,令自由市場倒逼迫本土球員成長這種極端冒險的選擇,後果是決策者們無法承受的,那麼作為旁觀者的你,對此次改革如何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