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持續高溫,如何防中暑?

2019-07-26     豐臺區科協

最近天氣炎熱,易發中暑。中暑是在暑熱季節、高溫和(或)高濕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01

為什麼會中暑?

高溫引起的不適或疾病,按嚴重程度輕重可分為熱疹、曬傷、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在高溫的環境中,很多因素可以影響體溫的自我調節。當空氣濕度較高時,會阻止汗液的正常蒸發,從而妨礙身體迅速釋放熱量。其它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肥胖、發熱、脫水、心臟病、精神病、血液循環不良、曬傷、處方藥及飲酒等。此外,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精神緊張也是中暑的常見誘因

02

什麼人中暑的風險最大?

老年人、嬰幼兒、兒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同時應注意,在高溫天氣里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運動,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發生高溫中暑,甚至死亡。

03

什麼是中暑的症狀?

先兆中暑症狀

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症中暑症狀

除上述症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重症中暑症狀

熱痙攣是突然發生的活動中或者活動後痛性肌肉痙攣,通常發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

熱衰竭是由於大量出汗導致體液和體鹽丟失過多,其徵象為: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噁心嘔吐,體溫高,可有明顯脫水征如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症,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熱射病。

*勞力性,其徵象為:高熱、抽搐、昏迷、多汗或無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發生。

*非勞力性,其徵象為:高熱(直腸溫度≥41℃)、皮膚乾燥(早期可以濕潤),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

04

怎樣做可以預防中暑的發生?

1

大量飲水

在高溫天氣里,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的攝入,不應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溫的環境里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至少每小時喝2~4杯涼水(500~1000ml),水溫不宜過高,飲水應少量多次。

2

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大量出汗將會導致體內鹽分與礦物質的流失。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必須得到補充以滿足人體正常的需求。

3

注意飲食及休息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飲食儘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但要注意,高溫環境下人們更需要攝取足夠的熱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鈣。多吃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的睡眠。睡覺時避免電風扇或空調直吹。

4

穿著合適的衣服並塗抹防曬霜

在戶外,應當儘量選擇輕薄、寬鬆及淺色的服裝。如果一定要進行室外活動,要注意防曬、降溫。可以佩戴寬帽檐的遮陽帽,太陽鏡,並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霜(UVA/UVB防護)。

05

中暑的急救措施

輕度中暑可以為患者潑水。潑在皮膚上的水,蒸發較快,以增加降溫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患者,如果可能,將患者移到有冷氣設備的地方。

先兆與輕度時,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噁心等症狀。

重度中暑時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甦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對於重症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儘可能的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本文綜合:中韓莊中心衛生院)

本期編輯:孫燕燕

科普豐臺

主辦:北京市豐臺區科學技術協會

承辦:北京科技報社丨北科傳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s9XLmwB8g2yegND4T_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