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文明祭祀更顯清明

2020-03-27     賀蘭廣播電視台

堅持疫情防控不放鬆

預約錯峰祭掃防聚集

每逢清明,上墳掃墓、祭祀先祖、踏青出遊是傳統風俗。然而,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雖然整體形勢向好,但防控任務依然艱巨複雜,各地面臨著輸入性傳染風險仍然很高,不扎堆、不聚集應成為國人的防疫共識。

心祭重於形祭。不少國人認為傳統的現場祭掃才能體現孝心敬意。事實上,千百年來,我們祭奠的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從最初的「三牲四果」到後來的「香燭紙錢」,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但清明禮敬親人、寄託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沒變。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移風易俗深入推進,文明低碳祭掃的大力倡導,網絡祭掃等新方式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在此關鍵時期,自覺做到文明祭祀尤為重要。一方面,政府特別是基層部門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做到廣而告之,爭取大眾理解。另一方面,公安、民政等部門要加大對違規行為的制止、查處力度。最後,民眾作為參與主體,當轉變傳統祭掃觀念,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社會新風尚,自覺通過網絡、微信、廣播等平台,開展網上祭祀、「雲」祭掃,用實際行動支持防疫抗疫工作。

疫情鎖不住親情,隔離割不斷思念。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樹立文明、節儉、安全祭祀新風,以實際行動支持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畢竟,心存思念、真誠祭奠、感恩抒懷,才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節日內涵。

來源:中國文明網

編輯:郭亭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qUNIXEBiuFnsJQV5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