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細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規範必藏

2019-06-26     園林景觀界哆啦A夢

景觀設計規範整合:(道路寬度、坡度;植物覆土;踏步、坡道;場地排水等)

(1)車道

1.道

路縱坡:

1.1居住區道路縱坡控制坡度(%);L為坡長。

1.2在地形坡度較大的個別困難地段,道路縱坡極限值不宜大於11%,其坡長不大於80m,路面應由防滑措施。

2.道路橫坡:

機動車、非機動車道路橫向坡為1.5%-2.5%。

人行道橫坡為1.0%-2.0%

3.道路寬度:

3.1居住區級道路:紅線寬度不宜小於20m。

3.2 小區級道路:路面寬6.0~9.0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4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

3.3 組團路:路面寬3m-5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8m;

3.4 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於2.5m;

3.5 雙車道:W=6.0~9.0m(場地主幹道雙車道寬度,小型車雙車道最小寬6米,大型車雙車道最小寬7米)

單車道: W=3.5~4m;(車道兼具回車通道作用,應按照停車場標準設計車道寬度)

4.轉彎半徑

機動車最小轉彎半徑:(道路內路牙最小半徑)

6.0m:車長不超過5米的三輪車、小型車。

9.0m:車長6-9米的一般二軸載重汽車、中型車。

12.0m:車長10米以上的的鉸接車、大型貨車、大型客車等大型車。

基地出入口轉彎半徑應適量加大。

5.道路與建築物間距

道路邊緣至建、構築物的最小距離(m)表

註:1.摘自《城市居住區規範設計規範》(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區道路的邊緣指紅線;小區路、組團路及宅間小路邊緣之路面邊線;當小區設有人行便道時,其道路邊緣指便道邊緣。

3.建、構築物無組織排水,則為散水邊緣至道路邊緣。

(2)人行道

人行道寬:不小於1m,並按照0.5的倍級遞增。

路牙要求:車行與人行道之間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間;人行與草坪之間宜0~120。

(3)停車場

1.居住區內地面停車用地面積以小型車計算,停車場宜設置在行車方便、距建築外牆面約6m,儘量不影響居民生活寧靜和不影響景觀環境地段。

2.機動車停車場用地面積按照當量小汽車位數計算。停車場用地面積每隔停車位為25~30㎡,停車位尺寸以2.5m*5.0m劃分(地面劃分尺寸)。

3.當量小汽車換算係數表

車輛類型各種車輛外輪廓尺寸(m)車輛換算係數

註:本表摘自《汽車庫建築設計規範》JCJ100-98。

4.停車場的停車方式,根據地形條件以占地面積小、疏散方便、保證安全為原則,主要停車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種。其中間最小距離以小型車為例,停車方式見下圖

5.停車場最小坡度0.3%,與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縱坡為1%,與通道垂直方向為3%。

6.居民汽車停車率不應小於10%;

7.居住區內地面停車率(居住區內居民汽車的停車位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不宜超過10%;

8.居民停車場、庫的布置應方便居民使用,服務半徑不宜大於150m;

9. 居民停車場、庫的布置應留有必要的發展餘地。

10. 自行車停放每個車位按1.5~1.8㎡,摩托車每隔車位為2.5~2.7㎡。

(4)綠化覆土

1.地下設施覆土綠化構造層包括防水層、隔根層、排水層、過濾層、栽植土壤層、植被層。

2.如挖槽原土基本為自然土質(濕容重約為1600~1800kg/m3),可回填實施綠化。回填厚度300cm,最低不小於150cm。不應回填渣土、建築垃圾土和有污染的土壤。

3.如地下設施覆土厚度僅為150cm,為防止部分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層,需在防水層上面鋪設隔根層。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PVC卷材等多種材料,如用PVC卷材,厚度1~2mm,搭接寬度6cm。如地下設施邊緣有側牆,則應向側牆面上翻25~35cm,排(蓄)水設施必須鋪設在隔根層的上面。

4. 為了防止栽植土壤經沖刷後細小顆粒隨水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養料流失,並堵塞排水系統。應在排(蓄)水層上面鋪設過濾層,並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根系穿透性。可用級配砂石、細沙、土工織物等多種材料。如用雙層土工織物材料,搭接寬度必須達到15~20cm,覆土時使用器械應注意不損壞土工織物。

5.地下設施覆土綠化植物根系生長適宜的覆土厚度一覽表

大喬木根系生長:150~300cm

中、小喬木根系生長:100~150 cm

大灌木根系生長:60~80 cm

小灌木根系生長:40~50 cm

宿根花卉根系生長:30~50 cm

一、二年生花卉根系生長:20~30

6.威海規定:居住區地下車庫屋面覆土不應低於1.5m,在居住區集中公共綠地下設置地下停車庫時,屋面覆土不應低於2.5m。

(5)植物

樹木與地下管線最小水平距離(m)

註:1本表摘自《公園設計規範》CJJ 48-92

2 水平距離指:喬木地徑外緣及灌木分枝外緣距管道外緣的凈距。此注也適用於下表。

樹木與地面建築物、構築物外緣最小水平距離(m)

註:1本表摘自《公園設計規範》CJJ 48-92

(6)踏步與坡道

1.踏步

1.踏步常用高度及寬度,H=0.12~0.15m,W=0.30m~0.35m;2H+W=60~65(cm)。

2.可坐踏步: H=0.20~0.35m,W=0.40~0.60m。

3.連續踏步數最好不要超過18級,18級以上應在中間設休息平台,平台不小於1.20m。

2.坡道

最小凈寬1.5米,平台最小凈深2米。縱坡不大於2.5%

扶手:室外踏步級數超過了3級時,殘障人輪椅使用扶手: H=0.68m�.85m。

緣石坡道現通用三面坡及扇面坡,坡道下口高出車行道地面高差不得大於20mm

見圖

(7)場地排水坡度

1.各種場地的使用坡度(%)

場地名稱適用坡度最大坡度備註

密實性地面和廣場0.3~3.03.0平原地區最大坡度應為1%,山地最大坡度為3%。

2.軟質地表的排水坡度(%)

註:1.摘自《公園設計規範》CJJ 48-92

2.人力修剪機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宜大於25%。

(8)空間尺度

1.在場地設計中D/H=1,2,3為最廣泛應用的數值。

實驗證明:

D/H=1:當處於45°仰角時,是觀賞任何建築細部的最佳位置,相當於視點距離建築物等高的位置;

D/H=2:當處於27°仰角時,視點距建築物有建築物2倍的距離,這時,及能觀察到建築的細部,又能感覺到對象的整體性,進則觀察細部,退則觀察整體,乃觀察建築的最佳觀察點。

D/H=3:當處於仰角18°時,視距相當於建築物高度的3倍,能感覺到以周圍建築為背景的十分清楚主體對象。

2.人能較好的觀賞景物的最佳水平視野範圍在60°以內,觀賞建築的最短距離應等於建築物的寬度,即相應的最佳視區是54°左右,大於54°便進入細部審視區。

3.垂直介面對空間的劃分與控制作用,與其高度及相對距離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在處理外部空間時,還要考慮建築的高度(H),與圍合空間的間距(D)之間的比例關係。以人站在建築圍合空間的正中央為例。

D/H在1與2之間時空間最為緊湊。在蘇州園林中經常見到此類型空間

D/H=2時,中心垂直視角45°,可觀察到介面全貌,視線仍集中於介面西部,具有較好的封閉感。

D/H=4時,中心垂直視角為27°,是觀察完整介面的最佳位置,為空間封閉感的上限。故欲在廣場和庭院營造圍合感,其空間D/H不宜大於4。此點時界定圍合與開敞的分界點。

D/H大於4時,兩介面間相互間的影響已經薄弱了,沒有圍合之感。

4.廣場空間適宜尺度

6m左右可看清花瓣,20~25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這一範圍通常組織為近景,作為框景,導景,增加廣場景深層次。

中景約為70~100m,可看清人體活動,一般為主景,要求能看清建築全貌。

遠景150-200m,可看清建築群體與大輪廓,作為背景起襯托作用。

作為人們休閒、活動的文化性廣場,尺度是由其共享功能、視覺要求、心理因素和規劃人數等綜合因素考慮的,其長、寬一般應控制在20~30m左右為宜。在居住建築或一般公共場地,尤其應該注意,忌大而空。

(9)其他

心理安全距離: L=3.0m

談話距離: L>0.70m

座椅:高0.35-0.45m;座面傾角6-7°;座面寬0.4-0.6m;靠背與座面夾角98-105°;靠背0.35-0.65。單人椅: L=0.60m左右,雙人椅:L=1.20m左右,三人椅: L=1.80m左右。

桌:高0.65-0.7m;面寬0.7-0.8(四人用)。

水深:人工水體進岸附近2.0m範圍內水深不得大於0.7m,否則應設護欄;無護欄的園橋、汀步附近2.0m範圍內水深不得大於0.5m。兒童泳池水深0.5-1.0m為宜,成人泳池水深1.2-2m為宜。養魚因雨種類不同而異,一般池深0.8-1.0m,並需保證水質的措施。水生植物深度視不同植物而異,一般浮水植物(睡蓮)水深要求0.5-2.0m,挺水植物(如荷花)水深要求1.0m左右。

汀步:步距≤0.5m

欄杆:低欄杆:H=0.2~0.3m;中欄杆:H=0.8~0.9m;高欄杆:H=1.1~1.3m。欄杆凈空不大於0.11米。

亭:H=2.40~3.00m,W=2.40~3.60m,立柱間距=3.00m左右。

廊:H=2.20~2.50m,W=1.80~2.50m。

照明燈:庭院燈一般高度為3-4m,間距一般為15-20米左右;草坪燈一般高度為0.3-1m左右,間距一般為5-8m左右。

七、住宅小區泳池設計方法及要點

【泳池景觀設計規範要點】

一、泳池池體設計:

1、公共游泳池的平面形狀以採用矩形為最佳,如不能採取矩形的情況下,需保障泳池周邊至少有三處觀察點前視能夠觀察到任何角落;

2、新建人工游泳池(單個池)水面面積不小於100m2,不大於800m2,客戶群體對泳池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可以採用規劃多個泳池的辦法解決;

3、公共游泳池應該設計成坡底,並泳池一端為最淺端,另一端為最深端;

4、幼兒涉水池水深0.25—0.3m,兒童涉水池水深不大於0.6 m;

5、兒童涉水池宜單獨設置,與公共泳池合併設置的,公共泳池最淺處水深不應大於0.6 m,並兒童池與公共泳池必須使用欄杆分隔;

6、公共泳池最淺處水深不大於0.8 m,流水游泳池水深不大於1.2 m,造波池池底為斜坡時,其坡度不大於8%,且水深不大於1.8 m;

7、公共泳池應分設淺水區(水深1.2m以下)和深水區(水深1.2m以上),分界處應有明顯標誌,設置浮標隔斷;

8、有成人水滑梯的,水池水深為0.7—0.8m,有兒童滑梯的,水池水深不大於0.6m;

9、池壁、池底呈淺色,沒有影響救生員判斷的圖案,水面上設有橋、有一定遮蓋面積的裝飾物影響救生員視線的,橋及裝飾物下應有防止泳客進入的措施;

10、所有稜角及底角應為圓形,池壁應平整,池底應防滑,預埋件不應露出池底和池壁;

11、水深1.2m處的池壁水線下15cm位置預埋內陷式不鏽鋼環,便於系掛隔斷浮標(小池無此要求);

12、游泳池四周鋪設有防滑走道,其地表面的靜摩擦係數不小於0.5,游泳池與防滑走道之間設有排水溝並保障泳池溢水不會流到防滑走道。

二:輔助設施設置要求:

1、更衣室與游泳池走道中間設有強制通過式浸腳消毒池,該池長不小於2m、寬度與走道寬度相同、深0.2m,更衣室與游泳池中間的走道地表面的靜摩擦係數不少於0.5;

2、入池前及便後必須經淋浴消毒,更衣室與游泳池走道中間設有強制噴淋設備,男、女各一套,每套噴頭數量不少於4個,其噴頭噴出的水不能進入浸腳消毒池中;

3、有分設的男、女淋浴室,淋浴室每30—40人設一個沐浴噴頭,有分設的男、女更衣室,並配有存放衣物的設施,更衣櫃按每2.5m2水域設置一個的標準建造,更衣室設施無銳角、利邊,採用安全玻璃;

4、設有衛生間(女廁所每40人設一個便池,男廁所每60人設一個大便池和兩個小便池)、器材庫、辦公室、急救室、售票室等設施;

5、室內、外遊樂池均應有充足照明,室內採光係數為1/4—1/5,游泳池水面光照度不低於80lx,照明設備距離水面的高度不低於5m;

6、水中燈具工作電壓不大於24V,其電源變壓器的初、次級繞組見要採用相當於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水平的絕緣隔離,變壓器初、次級間的絕緣電阻不小於7MΩ變壓器繞組對金屬外殼間的絕緣電阻不小於2MΩ,游泳池照明設備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

7、泳池管線及給回水口要求:

給水口設置:

1、形狀為喇叭形,喇叭口面積不得小於連接管接面積的2倍;

2、喇叭口設置格柵護蓋,成人游泳池的格柵孔隙不應大於10mm,兒童游泳池不應大於8mm,格柵護蓋孔隙的水流速度不宜大於1.0m/s;

3、應採用銅、ABS塑料等耐腐蝕、不變形和不污染水質的材料製造。

回水口設置:

1、池水順流式循環時,池底回水口的數量應按淹沒流計算確定,但不得少於2個,應設在池底最低處,且宜做成坑槽式,回水口應並聯接管;

2、回水口數量應滿足池水循環流量的要求,面積不得小於連接管接面積的6倍;

3、回水口頂面應設隔柵板,成人游泳池的隔柵孔隙寬度不得超過10mm,兒童游泳池不得超過8mm,隔柵孔隙的水流速度不應大於0.2m/s;

4、隔柵板和蓋座應採用銅、不鏽鋼及塑料等耐腐蝕的材料製造;

5、回水口的隔柵板和蓋座安裝在池底時,應固定牢靠,且與池底相平。

泄水口設置:

1、游泳池進水口應設在淺水一端,泄水口應設置在池底的最低處;

2、泄水口的數量按4h排空全部池水計算確定。

吸污口設置:

1、在池側壁池水錶面下0.5m處設置吸污接口;

2、游泳池宜每邊側壁設置3個,等距離布置,不規則游泳池宜按間距不大於 20m設置一個;

3、吸污接口的連接管與循環水回水管分開設置,並應接至循環水泵的吸水管上,設閥門獨立控制;

4、吸污接口連接管管徑應根據池底吸污器同時使用數量確定;

5、池底吸污器工作時,池子回水管上的閥門應關閉。

三:建議部分:

1、泳池的進水閥門和排水閥門建議採用閘閥或蝶閥,如設置為地下井蓋室,施工過程中考慮作業空間;

2、泳池水中燈具建議少設計或不設計,如設計,則設計雙圈變壓器,且統一變壓器安裝位置,並安裝漏電保護裝置;

3、泳池內台階設計高差不易過大,人易踏空;

4、露天泳池周邊的欄杆建議1.6米,以防止人員翻越;泳池水面監控無盲區;

5、救生員觀測台須固定;

四:泳池水處理標準要求:

泳池水質符合以下標準:

1、PH值:6.8~8.2 游離性余氯:0.3~0.5mg/L 細菌總數:小於等於1000個/mL 大腸菌群:小於等於18個/L 尿素:小於等於3.5/L 渾濁度:小於等於5度(或在兩岸能看清水深1.5米的池底四、五泳道線)

2、泳池無異味、無藻類、無漂浮物,池底無絮狀物,溢水溝內無泥沙等雜物;

3、浸腳消毒池水的游離余氯含量應保持5~10毫克/升,浸腳池水每4小時更換一次;

4、強制噴淋水不能進入浸腳消毒池中;

【住宅小區泳池景觀設計方法及要點】

住宅小區中的泳池是小區的中心景觀和視覺焦點,既是體現住宅景觀畫面中的靈魂、精髓,還是激發、促進整個住區鄰里互動、交往的「孵化器」。其造型總體上可以分為自由式、規則式、自由與規則相結合三種。具體採用何種造型需要依據項目所在環境特點、項目場所特徵、風格要求而定。

住宅小區泳池一般與園區中心花園結合設計,位於建築物前方或庭院的中心,作為主要視線上的一種重要點綴物,其本身有著雙重的功能,既有健身價值,又可以成為整體環境中令人感到愉悅的觀賞焦點。在居住環境中,多姿多彩的泳池越來越受到人信的青睞。

一:泳池觀感驗收標準:

1、自然岸線泳池,岸線應平滑流暢,無明顯直線段,曲線形泳池使整體環境景觀變得活潑、生動、使周邊空間圍繞它產生富於變化的趣味。

2、泳池的馬賽克圖案為泳池增加裝飾美化效果。圖案應造型清晰、可辨,比例與泳池尺度搭配適宜,色彩不宜過多和雜亂。

3、兒童泳池一般靠近主泳池設置,便於大人照看,泳池周邊需要布置一定數量的躺椅。

4、泳池下水台階需有警示線的設置,轉角需流暢、避免銳角。

5、泳池周邊需考慮溢水方式,如下圖中使用花崗石作蓋板等距設置平溢水槽,在石材周邊留出溢水。

6、使用側溢水方式的泳池,一般比泳池平台略低30~50CM,該泳池以卵石作為溢水方式,也有直接用石材蓋板作溢水方式。

二:泳池易出現的問題:

1、泳池在區域中的位置和比例不當,與總體景觀不協調,泳區行程及流線不當。

2、結構滲漏水。

3、泳池泛光照明在照度和定位上控制不當,影響泳池功能使用或周邊居民休息。

4、不規則泳池岸線不夠流暢,分區水面大小不利於功能的實現。

5、泳池給排水流量不當,造成開放期間清潔或維修困難。

6、鋪裝地雨水倒灌入泳池,造成泳池污染。

7、周邊綠地雨水形成地表徑流,直接流入泳池。

8、落葉對水面的污染。

9、臨時區鋪裝地表面處理不當,易造成成人滑跌。

10、泳池排水溝蓋板不夠精細和堅實,與周邊環境不協調。

11、馬賽克圖案拼花控制不夠精細,鋸齒不夠圓順。

12、馬賽克鋪貼不夠平整,易出現大小頭,陽角位置過硬、與給排水口或水下燈邊緣不密實、空鼓與脫落等現象。

13、膠質水洗石易出現變色、脫落等現象。

14、雕塑小品,涼亭,水吧等構築落的位置與比例控制不當。

15、未預留適合插座,在泳池開放後不利於使用。

16、泳池的封閉管理及安全問題。

三:關鍵工藝技術措施:

1、加強景觀設計把控,提前與其他專業相協調,合理安排流線及其它功能設置,如吧檯、換衣區、強淋等。

2、設計中應避免泳池座落在不同的基層上(如地庫交界處),施工可由土建單位進行,並同步進行管線預埋和防水處理。

3、參照相關規範,以滿足最低照明需求為前提,儘量減少燈具。

4、事先應進行計算,換水不超過12小時為宜。

5、施工應控制排水方向,同時可結合壓頂翻邊、排水溝進行有組織排水。

6、控制土壤高度,可採取沿土壤邊緣種植地被、設置雨水井、排水明(暗)溝等措施解決。

7、靠近水面區域,以種植常綠喬木為宜。

8、光面壓頂要慎重使用,木地板表面開細槽為宜,不應使用光面漆。

9、不宜採用塑料箅子,宜採用花崗岩(大於3CM)加工或其它復合材料。

10、應由廠家派專業人員現場放樣,指導施工。

11、施工中應控制結構成型及底糙平整度,弧形區域可通過調整馬賽克間隙進行消化,陽角位置可採用小馬賽克或其它材料進行施工。

12、施工中應控制基層乾燥及膠水透徹度,膠質水洗石區域應避免穿鞋入內。

13、設計階段把控,現場放樣。

14、電氣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今後的使用。

15、園區內泳池應結合植栽、水域、欄杆等進行有效封閉。

四:泳池圖片欣賞:

1、自由式泳池:

自由式泳池的蜿蜒的水系聯成一體,或借用遠處的山景相融,或利用水的元素形成山水相連的意境,很好地融合環境的特點。

自由式泳池與會所室內泳池相連,強調視覺的開闊、暢通,而曲線的流暢也帶來生動的效果。在池邊也力圖營造出動態的、休閒的氛圍。

曲線泳池柔化了場地的邊界,與周邊密林、建築構成了空間不同的層次感。

2、規則式泳池:

規則式水景具有對稱、靜態的視覺感受,給人以穩定的心理暗示。如下圖泳池設計注重了中軸線對景的視覺焦點處理,並與池底鋪裝一道呈現大氣、精美的圖案。

泳池邊結合了岸邊躺椅區和種植區,使岸線在規整中也不失空間的豐富、生動及活潑趣味。

泳池大氣、方正,一側打開形成無邊泳池的效果,與海港連成一體,池底的馬賽克鋪貼精細、構逼真思巧妙,仿若海里游弋的魚一般。

香港四季酒店屋頂平台上的規則泳池

香港四季酒店屋頂平台上的規則泳池

別墅區泳池的形式一般與庭院風格呼應,如圖中歐式庭院裡常用長方形的泳池,周邊結合按摩池、躺椅,泳池也兼有了倒影池的作用。

3、規則與自由結合式泳池:

規則與自由形式相結合的方式為會所建築與中心庭院之間做了很好的過渡,且岸線多變、曲折,帶來活潑的氛圍,併兼有倒影池的作用。

4、按摩池:

作為泳池輔助功能的按摩池可以單獨設置或靠近主泳池,內裝按摩噴頭,具有按摩、放鬆的功能。

5、洗腳池:

洗腳池和雕塑景牆結合設計,既有明顯的入口標識作用也極富裝飾性,一般與種植區結合設計。

6、室外沖淋器:

沐浴器在材質上選用了和建築外立面一致的材料,起到了與建築的呼應關係,也形成了很好的整體感。

7、泳池的圍合管理方式:

園區泳池需做封閉式管理,在設計上一般採用圍牆結合地形高差與水系邊界、植栽做處理。

酒店中心泳池以有古典特色的門柱和鐵藝門圍合,造型優美,周邊結合特色植栽綠籬及陶罐花盆,以軟化圍牆。

8、泳池扶手及躺椅:

木質躺椅造型勻稱,比例適宜,扶手採用弧形不鏽鋼造型別致、精細。

泳池邊的躺椅、救生觀望台、下水扶手。

9、泳池溢水溝:

泳池溢水溝有平溢、側溢兩種,做法依照具體設計樣式而定。

側溢水

八、各類景觀水景設計要點

景觀之各類水景設計闡述及要點

一,水的一般特性:

1:水的可塑性 水形是由其容器的形態所決定的,水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容器的大小、深淺、色彩、質地、位置等。

2:水體的形態:

A 靜水 不動的水體,平靜的水體,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水體形式。

B 動水 河、溪、瀑布、疊水、噴泉等具有運動性的水體,具的動感,歐洲古典園林的常用理水形式。

3:水聲 在園林造景要素中,水可以由於其形態的可塑性而發出聲響。

4:水的倒影 水能毫不誇張地、形象地映出周圍環境的景物,即具有:隔岸觀桃花,一支變兩張的效果。

5:水對容器與景物特徵的反映:

A 坡度 水流的速度可以反映出河床的坡度,快則陡,慢則緩。

B 容器的現狀和尺度 等寬平滑的渠道,則形成平穩、流暢的流水;渠道寬度突然減小,會產生洶湧的激流。

C 容底的表面質地 容底的表面質地會影響水流的速度和形態。

D 溫度 水在零度以下會結冰成為固體。

E 風 風會使水面產生浪花.

F 光 水面即可反光也可吸光,具有鏡面效應。

二,水的美學觀賞功能:

1:平靜的水體

A 規則式水池 水池是界定靜止水體的堅硬幾何體;水池放於觀賞者和景物之間可形成倒影。 淺水池能讓人看到池底的質地;平靜的水池可作為雕塑或其它焦點景物的中性背景。

B 自然式水塘 可使戶外空間產生一種輕鬆恬靜的感覺;由於水塘的靜態感覺,其可在景觀中作為一個基準面,成為其他景物的參考平面;可作為聯繫和統一環境中不同區域的手段;可起到展現景物的功能,而且由於其自然的不規則性,不會使景物一目了然,創造出一定的神秘感。

2: 流水

水的行為特徵,取決其流量、河床的大小、坡度、寬窄、駁岸的形式、河底的質地等。

3:瀑布

A:自由落式的 水不間斷地從一個高度落到另一個高度,其特徵取決於水的流量、流速、落差、瀑口邊地形狀、接落瀑布表面的性質等。

B:疊落式 瀑布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相繼落下。

C:滑落式 水沿斜坡滑落而下。

4:噴泉

A:單射流 水由單管噴頭噴射。

B:噴霧式 由許多細小霧狀的水和氣通過小孔的噴頭噴出,形成霧狀式噴泉。

C:充氣式 一個噴嘴只有一個孔,但孔徑較大,加氣後能產生喘流水花的效果。

D:造型式 由各種類型的噴泉通過一定的造型組合而形成的噴泉。

E:音樂式 和由弱電控制的音樂一起形成的噴泉,會隨著音樂的節拍而變換水姿。

5:水景的組合,由靜水、疊水、噴泉等相互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不同的觀賞效果和聲響。

三,水景設計

3.1 水景設計中的設備配備

1:首先確定水的用途

例如:觀賞、戲水、養魚等。如以戲水為目的,則應充分注意安全,降低水深;如為養魚,則保證水質,安裝過濾裝置。

2: 確定是否需要循環裝置。地下水等,可根據情況自由排放,產必循環。

3: 確認是否必須安裝過濾裝置。

4: 確保設置有關設備必需的場所和空間,提供充足的電力。

例如安裝循環設備、過濾裝置、水泵和水下泵井、配電房的場所以及操作空間。

5: 確認水中是否需要照明。

6:搞好建築設備管線與瀑布、水池等水景設施的給排水管線的聯結,以及排水的協調。

7:防滲水措施

在做水底與水濱的土木工程時,應敷設防水層以防滲水。

3.2 瀑布的設計

1:瀑布、跌水瀑布

園林中的瀑布,按其跌落形式被賦予各種名稱,如絲帶式瀑布、幕布式瀑布、階梯式瀑布、滑落式瀑布等。

通常情況下,由於人們對瀑布的喜好形式不同,而瀑布自身的展現形式也不同,加之表達的題材及水量不同,造就出不多姿多彩的瀑布。

跌水一般都是在歐式園林中常見的呈階梯式跌落的瀑布。

2:瀑布的氣勢和水量

同一條瀑布,如其瀑身水量不同,就會演繹出從寧靜到宏偉的不同氣勢。儘管循環設備與過濾裝置的容量決定到到整個瀑布循環規模,但就景觀設計而言,瀑布落水口的水流量(自落水口跌落的瀑身厚度)才是設計的關鍵。

若以普通瀑布高3M的瀑布為例,可按如下標準設計:

A:沿牆面滑落的瀑布------水厚3-5MM左右

B:普通瀑布------水厚10MM左右

C:氣勢宏大的瀑布------水厚20MM以上

一般瀑布的落差越大,所需水量越多。反之,則需水量越小。撐瀑潭內的水量、循環速度則由水泵調節,因此,為便於調節水量,應選用容量較大的水泵。

3 瀑布落水口的細處理與瀑身形態

一般水流沿牆面滑落時,會因力學關係作拋物線運動。因此對高差大、水量多的瀑布,若設計其沿垂直牆面滑落,應考慮拋物線因素,適當加大承瀑潭的進深。對高差小,落水口較寬的瀑布,如果減少水量,瀑流常會呈幕簾狀滑落,並在瀑身與牆體間形成低壓致使部分瀑流向中心集中,嘩嘩作響,還可能割裂瀑身,需採取預防措施(如:加大水量或對設置落水口的山石作拉道處理,鑿出細溝,使瀑布呈絲帶狀滑落)。

通常情況下,為確保瀑流能夠沿牆體平穩滑落,常對落水口處山石作卷邊處理。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牆面作坡面處理。

4 瀑布的設計要點

1)、瀑口

2)、瀑身

3)、承水台

4)、給水、循環水、燈光等其它

3.3 溪流的設計

1:溪流、溝渠

水景設計中的溪流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園林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式溪流;法國等歐式園林中用以連接為遠眺、對景而設的壁泉、水池等,具有一定裝點作用的溝渠等。

其形態可根據水量、流速、水深、水寬、以及溝渠等自身的形式而進行不同的創作設計。

2:自然式溪流與主景石

園林的溪流中,為儘量展示溪流、小河流的自然風格,常設置各種主景石。

在天然形成的溪流設置主景石,可更加突出其自然魅力。

3.3 溪流的設計

3:溪流與坡勢、水深

園林中溪流的坡勢依流勢而設計,急流處為3%左右,

緩流處為0.5%--1.0%左右。

普通的溪流,其坡勢多為0.5%左右,溪流寬度約1—2米,水深10—30CM。

而有些大型溪流則長約1KM,寬2—4米,水深30—50CM,河床坡度卻為0.05%,相當平緩。

一般溪流的坡勢應根據建設用地的地勢及排水條件等決定。

4:溪流設計要點

1)明確溪流的功能,如觀賞、嬉水、養殖昆蟲植物等。依照功能進行水底、防護堤細部、水量、水質、流速的設計計算和調整。

2)對遊人可能涉入的溪流,其水深應設計在30CM以下,以防兒童溺水。同時,水底應作防滑處理。另外,對不僅用於兒童嬉水,還可游泳的溪流,應安裝過濾裝置(一般可將瀑布、溪流、水池的循環、過濾裝置集中設置)。

3)為使庭院更顯開闊,可適當加大自然式溪流的寬度,增加其曲折度,甚至可以採取誇張設計。

4)對溪底,可選用大卵石、礫石、水洗礫石、瓷磚、石料等鋪砌處理,以美化景觀。

5)栽種石菖蒲、玉蟬花等水生植物處的水勢會有所減弱,應設置尖樁壓實植土。

6)水底與防護堤都應設防水層,防止溪流滲漏。

5:溪流設計重點

1)整體形態與走勢。

2)普通河段。

3)主要節點。

3.4 景觀水池的設計

1:水池的功能及其設計

水池有多種,從園林中富有代表性的自然式池塘,到各種廣場常用的用於倒映建築物的幾何形水池,以及高爾夫球場中所見的美化景觀用水池、養魚池,兒童遊樂場中的涉水池等。

在設計水池時,應注意掌握好岸線、水面、地面三者間的銜接、聯繫。觀賞、飼養鋰魚等的水池的設計,則應注意根據所飼養的品種、數量等決定水池的寬度與深度,達成平衡,並要在池邊做安全處理,防止貓等小動物的侵擾。

設計涉水池應考慮安全問題,水深要降至10—30CM左右,池底作防滑處理。娛樂休閒用游泳池的水深一般為0.5—1.5M左右,同時,為了安全,可將水深差保持在20CM以內,池底坡勢相當於一般排水坡度。

2:園林中的池塘

園林中的池塘,為了在長、寬上展示出寬闊,通常被設計成雲線形,儘量使岸線曲折多變化。同時,或在水流舒緩的凹地設置洲島;水流急促的地方安置景觀石,在感覺上縮短與岸邊的距離。或作草皮防護堤,增添變化。

與瀑布溪流一樣,水池中除中心島、小群島、大塊平石等主景石外,還有其他一些構成園林池塘的構圖因素,如洲島、石橋、汀步、踏步石等。

園林中的池塘,如果地下水位高於池底時,不需要進行池底處理,反之則需要進行池底的設計和處理。

3:養魚池

養魚池的水深視所養魚種而異,飼養金魚30CM左右,飼養鯉魚30—60CM深,如用於冬眠或過冬,水深應達到1M左右。水池的規模依所飼養的魚的數量而定,應按以下標準設計:

飼養10條左右20CM長的鯉魚,需水面約10平方米。

飼養30條需水面約20平方米。

飼養10條左右30CM長的鯉魚,需水面約20平方米。

飼養10條左右45CM長的鯉魚,需水面約40平方米。

飼養觀賞鯉魚的魚池,其水深至少為1.2M,如可能,設計為1.5M。為防範動物的侵擾,池邊地面與水面的高差應確保15CM以上。水池的池壁與池底不要有凹凸,應保持平整,以免傷魚。池壁與池底的顏色應作成黑色,用以襯托鯉魚的鮮艷多姿。而且養魚池安裝過濾裝置,確保水質清潔。池中常殘留有魚糞,魚餌等垃圾,應在池底作陡坡,坡度以能將魚糞彙集在池底魚巢的深處為宜。

4:水草和種植與池水深度

不同的水草生活在不同的水環境中。例如,鴦尾草、蝴蝶花生長在靠近水池的陸地上;玉蟬花、水芹、花菖蒲、蘆葦、莎草等生長在水邊;蔗草、菱筍、燈心草長在水深5—10CM處;睡蓮所需水深為30CM,而它的種子發牙則需10CM水深;蓮花、慈姑所需水深為20CM左右。萍蓬草適合在1M左右深、無暗流的地方生活。而風眼蘭則一般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大中型魚池,應修築擋土牆,池底鋪墊水田常用的底土。小型水塘一般可利用瓦盆栽種水草,長成後再植入水中。

5:水池的設計要點

1)首先確定水池的用途,是觀賞用、嬉水用、還是養魚用。如為嬉水,其設計水深應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處理,注意安全性。而且,因兒童有可能飲用池中水,應儘量設置過濾裝置。養魚池,應確保水質,水深在30—50CM左右,並設置越冬用魚巢。另外,為解決水質問題,除安裝過濾裝置外,還要作水除氯處理。

2)池底處理,如水深30CM的水池,且池底清晰可見,應考慮對池底作相應的藝術處理。淺水池一般可採用與池床相同的飾面處理。普通水池常採用水洗豆礫石或鑲砌卵石的處理。瓷、磚石料鋪砌的池底,無過濾裝置,存污後會很醒目。鋪砌大卵石雖然耐髒,但不便清掃。各種池底都有其利弊。對游泳池而言,如為使池水顯得清澈、潔凈,可採用水色塗料或瓷磚、玻璃馬賽克裝飾池底。想突出水深,可把池底作深色處理。

3)確定用水種類(自來水、地下水、雨水)以及是否需要循環裝置。

4)確認是否安裝過濾裝置。結養護費用有限又需經常進行換水、清掃的小型池,可安裝氧化滅菌裝置,基本上可以不用安裝過濾裝置。但考慮到藻類的生長繁殖會污染水質,還應設法配備過濾裝置。

5:水池的設計要點

5)確保循環、過濾裝置的場所和空間,水池應配備泵房或水下泵井,小型池的泵井規模一般為1.2X1.2M大,井深需1M左右。

6)設置水下照明,配備水下照明時,為防止損傷器具,池水需沒過燈具5CM以上,因此池水總深應保證達30CM以上。另外水下照明設置儘量採用低壓型。

7)在規劃設計中應注意瀑布、水池、溪流等水景設施的給排水管線與建築內部設施管線的連接,以及調節閥、配電室、控制開關的設置位置。同時對確保水位的浮球閥、電磁閥、溢水管、補充水管等配件的設置應避免破壞景觀效果。其三,水池的進水口與出水口應分開設置,以確保水循環均衡。

8)水池的防滲漏。水池的池底與池畔應設隔水層。如需在池中種植水草,可在隔水層上覆蓋30—50CM左右厚的覆土再進行種植。如在水中放置疊石則需在隔水層之上塗布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灰漿。而在生態調節水池中,可利用粘土類的截水材料防滲漏。

6:水池池底的處理

1)剛性結構水池

鋼性結構水池是指水池的結構與構造層,包括防水層都是剛性材料如鋼筋混凝土、磚、石材等,常用於冬季不結冰的南方地區。

2)柔性結構水池

柔性結構水池的構造層,尤其是防水層是柔性材料如玻璃布瀝青、再生橡膠膜、油毛氈等主,常用於冬季結冰的北方地區。

3.5 噴泉的設計

1:噴泉和水盤

噴泉是將水向上噴射進行水造型的水景,其水姿多種多樣,如蠟燭形、蘑菇形、冠形、喇叭花形、以及噴霧形等。

水盤是一種布置在西式園林庭院中的水景裝飾物,有大理石等石制水盤,也有鑄鐵等製成的金屬水盤。在日式園林庭院中也配有水井狀且具有水井功能的水盤。

2:噴泉的原理和工藝流程

噴泉的工藝基本流程為:水源(河湖、自來水)————泵房(水壓若符合要求,則可以省去)也可用潛水泵直接放於池內而不用泵房———進水管———將水引入分水槽(以便噴頭等在等壓下同時工作)———分水器、控制閥門(如變速電機、電磁閥等時控或音控)————噴嘴————噴出各種形式的噴泉。

3:噴泉、水盤的設計要點

1)噴水的水姿、高度因噴頭形狀及工作水壓而異。而且噴頭所設置位置不同。如水上或水下,其出水形態也會有所不同。在設計前應就所選用的噴頭產品向廠家做充分的諮詢。

2)噴水易受風吹影響而飛散,設計時應慎重選擇噴泉的位置及噴水高度。

3)應使用濾網等過濾設施,以防收入塵砂等堵塞噴頭。

4)水盤的出水系統較為簡單,如無需過高噴水,在噴頭上加普通的不鏽鋼即可。其水泵也可用住宅水池常用的簡易水下泵。

5)水盤的邊緣即落水口需作適當的處理,如作水槽,或作成花瓣形狀,防止水流向水盤下部帖流。

6)水下照明器具通常安裝在接水池中,如需安裝在水盤內,應設法避免器具直接進入觀賞者的視線。

7)水盤等水景設施有時會被布置在大廳等室內的環境中,此時,應使用不鏽鋼管和作防水層,作雙重防水,預防滲漏。

九、城市道路綠化設計規範【較實用】

一、道路綠地率指標

1、道路綠地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於40%;

紅線寬度大於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30%;

紅線寬度在40—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25%;

紅線寬度小於4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20%。

二、道路綠帶設計

1、 分車帶綠地設計

分車帶綠地包括 行道樹分車綠帶、兩側分車綠帶、中央分車綠帶、路側分車綠帶

分車帶寬度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這種最小的寬度只能滿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車綠帶寬度小於1·5m的,應以種植灌木為主,並應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

2、 行道樹綠帶

行道樹綠帶寬度不應小於1·5m。

行道樹綠帶種植應以行道樹為主,並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連續綠帶。

行道樹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幅為準。最小種植株距為4m,行道樹樹幹中心至路緣石外側最小距離宜為0·75m。

種植行道樹其苗木的胸徑,快長樹不得小於125px,慢長樹不宜小於200px。

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範圍內,行道樹綠帶應採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區內不能有建築物、廣告牌以及樹木等遮擋司機視線的地面物。在視距三角形內布置時,要使其高度不得超過0·65—0·70m,宜選矮灌木叢生花草種植。

3、兩側分車綠帶

兩側分車綠帶寬度大於或等於1·5m的應以種植喬木為主,並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其兩側喬木樹冠不宜在機動車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車綠帶

中央分車綠帶應阻擋相向行駛車輛的眩光,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間的範圍內,配置植物的樹冠應常年枝葉茂密,其株距不得大於冠幅的倍。

5、路側綠帶

路側綠帶應根據相鄰用地性質、防護和景觀要求進行設計,並應保持路段內的連續與完整的景觀效果。

路側綠帶寬度大於8m時,可以設計成開放式綠地。開放式綠地中,綠化用地面積不得小於該段綠帶總面積的70%。路側綠帶與毗鄰的其他綠地一起為街旁遊園時,其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公園設計規範》(CJJ48)的規定。

瀕臨江、河、湖、海等水體的路側綠地,應結合水面與岸線地形設計成濱水綠帶。濱水綠帶的綠化應在道路和水面之間留出透景線。

道路護坡綠化應結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緣植物。

三、交通島綠地設計

交通島即環島,凡是4條道路交匯的環島,直徑應在40—50m,是最常見的交通廣場;交通島綠化要點:

為了安全不設人行橫道,不許行人進入廣場,綠化的裝飾性功能超過功能作用,所以常喻為綠狀綠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圓心向周邊逐漸減低,設在周邊的灌木或花壇不宜超過1m廣場地面鋪設草坪,各式花壇要求花色、圖案紋樣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該城市的面貌

市中心或人流較多的交通廣場可以在其間增設噴泉、水池、雕塑等,豐富立體景觀。

交通島周邊的植物配置宜增強導向作用,在形車視距範圍內應採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島綠地應保持各路口之間的行車視線通透,布置成裝飾綠地。

導向島綠地應配置地被植物。

四、廣場綠化設計

廣場綠化應根據各類廣場的功能、規模和周邊環境進行設計。

廣場綠化應利於人流、車流集散。

公共活動廣場周邊宜種植高大喬木。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於廣場總面積的25%,並宜設計成開放式綠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1、商業廣場綠化

廣場四周要有單行或多行喬木,下設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條石鋪裝。花卉可種在邊緣的帶狀花壇或可移動的大型花盆內。廣場中人流多,不設花壇。

廣場四周要儘量不設或少設廣告牌。

2、紀念廣場綠化

紀念性廣場應用綠化襯托主體紀念物,創造與紀念主題相應的環境氣氛。

車站、碼頭、機場的集散廣場綠化應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集中成片

綠地不應小於廣場總面積的10%。

3、停車場綠化

停車場周邊應種植高大庇蔭喬木,並宜種植隔離防護綠帶;在停車場內宜結合停車間隔帶種植高大庇蔭喬木。

車場種植的庇蔭喬木可選擇行道樹種。其樹木枝下高度應符合停車位凈高度的規定:小型汽車為2·5m;中型汽車為3·5m;載貨汽車為4·5m。

五、道路綠化與有關設施

1、道路綠化與架空線

分車綠帶和行道樹綠帶上方不宜設置架空線。必須設置時,應保證架空線下有不小於9m的樹木生長空間。

架空線下配置的喬木應選擇開放樹冠或耐修剪的樹種。

樹木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

2、道路綠化與地下管線

行道樹綠帶下方不得敷設管線。新建道路或經改建後達到紅線寬度的道路,其綠化樹木與地下管線外緣的最小水平

距離宜符合下表規定;

樹木與地下管線外緣最小水平距離

當遇到特殊情況不能達到上表中規定的標準時,其綠化樹木根頸中心至地下管線外緣的最小距離可採用下表的規定。

樹木根頸至地下管線外緣的最小距離

3、道路綠化與其他設施

樹木與其他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樹木與其他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

六、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1、道路綠化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不得裸露土壤;

2、道路綠化應符合行車視線和行車凈空要求;

3、行車視線要求:

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範圍內和彎道內側的規定範圍內種植的樹木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通透,保證行車視距;

道外側的樹木沿邊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誘導駕駛員行車視線。

行車凈空要求:道路設計規定在各種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民主範圍內為車輛運行的空間,樹木不得進入該空間。具體範圍應根據道路交通設計部門的數據確定。

植物種植應適地適樹,並符合植物間伴生的生態習慣;不適宜綠化的土質,應改善土壤進行綠化;

適地適樹是指綠化根據本地區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下環境條件適於該地生長的樹木,以利於樹木的正常生長發育,抗禦自然災害,保持較穩定的綠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喬木、灌木、地被等多種植物相伴生長在一起的現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觀。道路綠化為了使有限的綠地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可以進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層次植物景觀,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態習性要求。

4、建道路時,宜保留有價值的原有樹木,對古樹名木應予以保護。

古樹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名木是指具有特別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樹木及稀有、珍貴的樹種。

道路綠地應根據需要配備灌溉設施;道路綠地的坡向、坡度應符合排水要求並與城市排水系統結合,防止綠地內積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綠化應遠近期結合。

道路綠化從建設開始到形成叫好的綠化效果需十幾年的時間。因此,道路綠化規劃設計要有長遠觀點,綠化樹木不應經常更換、移植。同時,道路綠化建設的近期效果也應重視,使其儘快發揮功能作用。這就是要求道路綠化遠近期結合,互不影響。

七、相關術語

道路綠地:道路及廣場用地範圍內的可進行綠化的用地。道路綠地分為道路綠帶、交通島綠地、廣場綠地和停車場綠地。

道路綠帶:道路紅線範圍內的帶狀綠地。道路綠帶分為分車綠帶、行道樹綠帶和路側綠帶。

分車綠帶:車行道之間可以綠化的分隔帶,其位於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道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綠帶。

行道樹綠帶:布設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帶。

路側綠帶:在道路側方,布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

交通島綠地:可綠化的交通島用地。交通島綠地分為中心島綠地、導向島綠地和立體交叉綠島。

中心島綠地:位於交叉路口上可綠化的中心島用地。

導向島綠地:位於交叉路口上可綠化的導向島用地。

立體交叉綠島:互通式立體交叉幹道與匝道圍合的綠化用地。

廣場、停車場綠地:廣場、停車場用地範圍內的綠化用地。

道路綠地率:道路紅線範圍內各種綠地寬度之和占總寬度的百分比。

園林景觀路:在城市重點路段,強調沿線綠化景觀,體現城市風貌、綠化特色的道路。

裝飾綠地:以裝點、美化街景為主,不讓行人進入的綠地。

開放式綠地:綠地中鋪設游步道,設置坐凳等,供行人進入遊覽休息的綠地。

通透式配置的樹木,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寬度0·9m至高3·0之間的範圍內,其樹冠不遮擋駕駛員視線的配置方式。

八、樹種和地被植物選擇

道路綠化應選擇適應道路環境條件、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物種類。

寒冷積雪地區的城市,分車綠帶、行道樹種植的喬木,應選擇落葉樹種。

行道樹應選擇深根性、分枝點高、冠大蔭濃、生長健壯、適應城市道路環境條件,且落果對行人不會造成危害的樹種。

花灌木應選擇花繁葉茂、花期長、生長健壯和便於管理的樹種。

綠籬植物和觀葉灌木應選用萌芽力強、枝繁葉茂、耐修剪的樹種。

地被植物應選擇莖葉茂密、生長勢強、病蟲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觀葉、觀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應選擇萌櫱力強、覆蓋率高、耐修剪和綠色期長的種類。

十、公路綠化設計規範【較實用】

公路綠化應根據公路的等級、路面的寬度來決定,一般路面在9m或9m以下時,不宜在路肩上植樹,應植於邊溝外,公路征地範圍邊界線以內1m處。

路面在9m以上時,可種在路肩上,距邊溝內緣不小於0·5m為宜,以免樹根破壞路基。

公路交叉口處應留出足夠的安全視距,在遇到橋樑、涵洞等構築物,則5m以內不得種樹。

公路線長,則可在20—30km的距離內換一種樹,使公路綠化不單調,增加了公路上景色的變化。

公路綠化的行道樹應選擇3—5年生規格的苗木,冠幅大、枝葉密,移植容易成活,深根性、耐瘠薄及粗放管理、病蟲害少的樹種。在北方要求耐寒。

一、高速公路綠化

在平原地區,路兩側綠地寬度各30—50m,共計實有綠地寬度60—100m,綠地率不低於60%,綠地覆蓋率90%以上。

高速幹道長在100km以上時,在每50km設一休息站,休息站應包括減速道.加速道.停車場.加油站.汽車修理及食堂,小賣部,廁所等服務設施。

高速公路要求3.5米以上的路肩,以供出故障的車停放.

中央分隔帶寬為5—20m,只允許種草或低矮的地被植物,以免影響駕駛員的視線,同時也可避免喬木落葉滿地造成滑車事故。

隔離帶寬度應為4.5米以上,其內可種植花灌木、草皮、綠籬和矮的整形常綠樹,較寬的隔離帶還可以種植一些自然樹叢,但不宜種植成行喬木,以免影響高速行進中的司機視力。分車帶內必須裝設噴灌或滴灌設施,採用自動或遙控裝置。

如隔離帶較窄,則需增設防護欄。

遇到下坡轉彎路段的外側宜種植樹叢樹群,起到誘導視線和增強駕駛人員安全感的作用。

植物種植在採用遮光種植時,種植的間距、高度與司機視線高和前大燈的照射角度有關。樹高根據司機視線高決定。小轎車要求樹高需在3750px以上,大轎車需在5000px以上,但過高則影響視界,同時也不夠開敞。

二、省級公路綠化

平原地區,路兩側綠地寬度各20—40m,共計實有寬度40—80m,綠地率不低於50%,綠化覆蓋率90%以上。

路邊行道樹不得小於5m,行道樹枝下不得低於4m。

三、其他公路

路兩側留有一定寬度的綠化帶,至少有兩行喬木一行灌木的位置,喬木株行距在3m以上,喬木枝下高不得低於4m,樹種以「鄉土樹種」為宜,綠地率不得低於25%,綠化覆蓋率90%以上。

公路路面在9m以下時,行道樹不宜種在路肩上,要種在邊溝以外,距外緣0·5m處為宜。

路面在9m以上時,行道樹可以種植在路肩上,距邊溝內緣不小於0·5m處為宜。

可與路長2km以上或縣、鄉鎮換樹種。

在橋樑、涵洞等構築物5m以內不得種樹。

四、鐵路綠化

在平原地區,鐵路路軌6m以外,各設綠地寬度30—50m的綠化帶,共計實有綠化帶寬度60—100m,綠地率60%以上,綠地覆蓋率90%以上。

在鐵路兩側種植喬木時,要離開鐵路外軌不少於10m;種植灌木要離開鐵路軌道6m。

在鐵路的邊坡上不能種喬木,可採用草本或矮灌木護坡,防止水土流失。

鐵路通過市區或居住區,在可能條件下應留出較寬的防護帶種植喬木或灌木以50m以上為宜,以減少噪音對居民的干擾。

公路與鐵路交叉時,應留出50m的安全視距,距公路中心400m以內不了植遮擋視線的喬木或灌木,可種草坪和矮小的灌木。

在機車信號燈處1200m之內不得種喬木,可種及草本花卉。

火車站台和廣場上及候車室外空間,在不妨礙交通、運輸、人流集散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布置花壇、水池、遮蔭樹和坐椅等,並應體現地方特色。

五、立體交叉綠化

立體交叉綠島應以種植開闊的草坪等地被植物。在草坪上布置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觀賞價值高的常綠樹叢及灌木,使整個綠地布局開朗,簡潔明快,色彩斑斕。不要種植阻擋司機視線的高籬和大量喬木,特別在道路匯合的車輛順行交叉處,也不能種植阻擋視線的樹木,如種植綠籬和灌木,則不能超過司機的視高點。橋下宜種植耐蔭地被植物。牆面宜進行垂直綠化。

立體交叉的綠化布置,要有利於發揮交通功能為前提,使司機有開闊的視野,保證安全視距(0.65—0.7m)

出入口可以有指示性標誌的種植,使司機看清入口;

在彎道外側,最好種植成行的喬木,以便誘導司機的行車方向,同時使司機有一種安全的感覺;

在匝道和主次幹道匯合的順行交叉處,不宜種植遮擋視線的樹木;如種植綠籬和灌木,則不能超過司機的視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mGEk2wBvvf6VcSZrLH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