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羅盤的始祖——土圭,沒有渾天星度五行,漢代的司南,唐代天文銅鏡,唐代楊盤(正針和縫針)北宋浮指南針,元代指南龜,南宋賴文俊羅盤(中針),明代風水羅盤,清初風水旱羅盤,都沒有渾天星度五行,唯獨清代乾隆帝前後的「風水」羅盤,才註記有渾天星度五行,清代風水江湖化後,渾天星度五行也複雜化了,計有冒宋末《開僖歷》,清《大統歷》以及《天機素書》、《鎏海經》、李三素《紅囊經》所載的二十八宿界限和渾天星度五行各不相同。事實上也不可能相同,以現代的天文儀測量,尚不可能測定,何況古人用肉眼觀察豈可取得一致,不難理解,星度五行是產生於江湖「風水」,凡屬認為大空亡有五行的「風水」先生,無疑是江湖「風水」先生。
甲癸申,貪狼一路行;坤壬乙,巨門從頭出;
子卯未,三碧祿存到;戌干巳,四綠文曲照;
辰巽亥,六白武曲位;艮丙辛,七赤破軍星;
寅庚丁,八白左輔星;午酉丑,九紫右弼守。
(或作:辰巽亥,六白武曲位,艮丙辛,七赤是破軍;
寅庚丁,八白左輔應,午酉丑,九紫右弼星。)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曰:「如坤壬乙,巨門從頭出一節,歷來注家罕能詳其起例。」可知早已無人作解,確是一派難題。
《羅經》共有二十四山。楊公為何只寫出十二山?僅具其半,尚缺其半。歷來注家都認為尚缺其半,當補出。於是,各呈智慧,紛紛補出,據說已有四十餘種不同之多?
楊公為何不寫全,尚缺其半,豈不是等於殘書?哪堪傳世?是安心保守,設下埋伏,待價而沽嗎?是有意愚弄讀者,留下畫蛇添腳的誘惑,弄得面目全非!如此居心不良,有辱風水宗師的聖德學養!其然,豈其然乎!
殊不知楊公具大智慧,志在「救貧」,撰寫《青囊奧語》,精闢完備,一氣呵成。開章明義,即示之以簡易的挨星之法,而非繁瑣的挨星之譜。明其法則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山水錯雜,不計其數,反覆四例,足以明也!後世誤解,妄作增補,將活法誤作死法,良可嘆矣。有《青囊奧語》原文具在,可緊扣原文以明之。
姜汝皋「三緘其口,片言不漏」(蔣大鴻評語)而注曰:「奧語首揭此章,乃挨星大卦之條例,坤壬乙,非盡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艮丙辛,非盡破軍而與破軍為一例!巽辰亥,非盡武曲而與武曲為一例!甲癸申,非盡貪狼而與貪狼為一例!此中隱然有挨星口訣,必待真傳乃可推測而得。」何等明白曉暢,並未提出有缺失當補足。「坤壬乙,非盡巨門,而與巨門為一例」者,是說坤壬乙三山挨成一個坤卦,名為巨門,並未排完巨門,只是排出一個巨門的例子而已。艮丙辛三山挨成一個兌卦,名破軍,並未排完破軍,只是排出一個破軍為例子而已。巽辰亥三山,挨之成為乾卦,干名武曲,武曲並未排完,只排出武曲一個例子而已。甲癸申三山,挨之成為一個震卦,震為貪狼,貪狼也未排完,只排出貪狼一個例子而已。三山挨成一卦入中,叫挨星大卦。然後順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