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拍古龍小說,可以直抵他的精魂。
他的刀早已經出鞘,但沒有人能夠看得到他的刀。
你可以模仿古龍的縱酒狂歡,可以模仿他短刀一樣的句式和語感,但是縱然再相似,你依然難以接近古龍,因為你不敢像他一樣,在死神的注目下,拔出自己的刀。
他太放縱,太貪酒色,太無信譽,但是,他是古龍。
他有的是一起狂飲三百杯的朋友,但是,這些,都消不掉他的萬古憂愁。
他,卻只有朋友。
古龍好友牛哥為其畫的漫畫
朋友,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其他兩個字能代替這兩個字
古龍,1938年出生,雙子座,原名熊耀華,身高只有1.56米,卻是頭大如斗,而這個大頭卻也讓他有著不俗的智商,倪匡說古龍的智商有180。據說古龍看的書很雜,天文地理、國學和偵探小說,什麼都讀,就連天文日曆都看,他自己也慶幸,儘管每日爛醉如泥,需要吃鎮靜劑,也沒有把自己的腦子弄壞。
古龍很早就有了文藝青年的夢,16歲即開始寫詩,17歲在晨光雜誌發表小說《從北國到南國》,開始其寫作生涯,對於其筆名的由來,有種說法是他當時的女友叫雛鳳,所以他給自己起名為古龍。
古龍1957年進入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前身),就讀夜間部英語科。第二年,古龍棄學,與舞女鄭月霞(莉莉)同居於台北縣瑞芳鎮鄭家。為了謀生,開始從事武俠小說創作。1960年,出版武俠處女作《蒼穹神劍》。
古龍後來的偏激性格與他父親對家庭的背叛密不可分,古龍14歲的時候,父親熊鵬聲拋妻棄子,從此在別人還「背著書包上學去」的時候,古龍已經「落拓江湖載酒行」,開始自生自滅地混社會,他打過群架,上過社會新聞,要不是成為武俠小說作家,沒準兒早已「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而縱然恨父親,但古龍寫武俠小說卻受其父親影響,據說古龍父親曾在年輕時寫過武俠小說,他的書房裡有不少武俠作品,古龍那時喜歡的是《三俠劍》,「二十年前我看這本小說時,只要一看到蔣伯芳亮出他的盤龍棍,我的心就會跳」,同樣的,幼時的武俠閱讀經歷在他心底埋下了種子。
支撐古龍生命的就是朋友和酒,古龍自己曾經寫過:
「一個沒有朋友的人,是個怎麼樣的人?
一個人如果沒有朋友,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
我不了解。
因為我什麼都沒有,只有朋友。
幸好我還有朋友,否則我也許早已死在某一條陽光照不到的陰溝里。」
古龍十七八歲時離家出走,冬夜徘徊台北街頭。幸蒙朋友救助,在浦城街找到住處,並尋得一份餬口的工作。
所以,他說:「朋友,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其他兩個字能代替這兩個字?」
古龍的酒名之盛並不亞於他的武俠小說,人人都知道古龍是個酒鬼,可是古龍又曾經說:「其實,我不是很愛喝酒的。我愛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時的朋友,還有喝過了酒的氣氛和趣味,這種氣氛只有酒才能製造得出來!」
在1980年「吟松閣事件」古龍幸運撿回一條命,被醫生勸阻不能喝酒之後,他說「別的倒也沒什麼,只不過覺得日子變得長了些,朋友卻好像變得少了些。平時常常到家裡來的朋友,如今都說:『那小子不喝酒了,去了也沒意思,又不能兩個人面對面地坐著乾瞪眼。』」
說來說去,古龍最在意的還是朋友,而縱然是與朋友天天混在一起,沉溺於酒色中,仍然排解不了古龍內心的寂寞。
倪匡:提到古龍熱淚盈眶算什麼,我是一想起就心如刀剜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龍與倪匡這輩子能成為好友,定讓兩人覺得人生愜意,兩人對彼此的評價非常有趣,倪匡形容古龍是聰明、好玩,古龍形容倪匡同樣是這兩個詞:「倪匡比我聰明得多,也比我好玩得多,甚至連最挑剔的女人看到他,對他的批語也都是:『這個人真好玩極了。』」
古龍與倪匡都才華橫溢放浪不羈,如今古龍已去世多年,但提起古龍,倪匡仍說:「古龍當然極好極好,在我心中位置,宛如我自身。提到古龍熱淚盈眶算什麼,我是一想起就心如刀剜,所以實在不願提啊!」
倪匡與金庸、蔡瀾、黃霑被並稱「香港四大才子」,自負的他對金庸十分佩服,認為自己永遠不能達到金庸大師的實力,金庸小說無出其右者。於是有人問他,既然這樣,那麼古龍又與金庸如何比較呢,倪匡嗔怒:「這還要點明啊,金庸小說無出其右者,古龍就在左邊啊!」
倪匡作品豐厚,但他卻自認為古龍寫的那篇訃聞是他一生中寫得最好的文字,這篇訃聞是這樣寫的:
我們的好朋友古龍,在今年九月廿一日傍晚,離開塵世,返回本來,在人間逗留了四十八年。
本名熊耀華的他,豪氣干雲,俠骨蓋世,才華驚天,浪漫過人。他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渴望快樂。三十年來,以他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出了超過一百部精采絕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武俠小說的新路,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筆下所有多姿多采的英雄人物的綜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擺脫了一切羈絆,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再無拘束,自由翱翔於我們無法了解的另一空間。他的作品留在人世,讓世人知道曾有那麼出色的一個人,寫出那麼多好看之極的小說。
未能免俗,為他的遺體,舉行一個他會喜歡的葬禮。時間:七十四年十月八日下午一時,地點:第一殯儀館景行廳。
人間無古龍,心中有古龍,請大家來參加。
倪匡第一次見古龍是1967年,那時倪匡主編《武俠與歷史》雜誌,曾找古龍寫《絕代雙驕》。第一眼看到古龍,倪匡哈哈大笑,因為出現在他眼前的並不是「小魚兒」也不是「花無缺」,而是一個頭大大的正方形,像殺豬的屠夫,個子比倪匡還矮,體重卻比他重。
兩人一見如故結為莫逆之交,倪匡說古龍知識淵博且健談,沒有一個地方不好玩,什麼話都不用講,一點就透:「都說上海人聰明是踩著尾巴時頭會動,可是古龍,還沒被踩著尾巴,頭已經動了。」倪匡說古龍是他最談得攏的幾個朋友中的最談得攏的,當時還有人跑到他面前去挑撥:「你知道嗎,古龍在背後說你壞話」。倪匡的回答是:「古龍說我的壞話,那一定是有我不對的理由,他一定有罵我的道理。」
古龍小說讓倪匡覺得畫面感強,適合拍電影,可是當時的古龍還名不見經傳,倪匡就多次向嚮導演張徹建議,將古龍小說拍成電影,未果,反倒是楚原看中了《流星蝴蝶劍》。那時候,倪匡經常帶著古龍去混圈子,兩人經常一晚上喝掉幾瓶白蘭地,有時甚至喝到第二天要去打點滴,倪匡說「古龍酒量好,但不懂分辨酒味,見酒樽好看就說好酒。他注重飲酒氣氛。」古龍去世後,倪匡曾心生悔恨:「我帶著古龍發達,但可能也因為這樣害了他,他發達太早,飲酒太多。」
古龍去世後,倪匡和朋友們拿了四十八瓶白蘭地來陪葬,塞進棺材裡。大家想古龍那麼愛喝酒,不如就陪他喝吧,結果把那幾十瓶酒都開了,每瓶喝它幾口,忽然古龍從嘴裡噴出了幾口很大口的鮮血來!在場的人被嚇得驚叫起來,倪匡說:「人死了那麼久,擺在靈堂也有好幾天,怎麼會噴出鮮血來?這明明是還沒有死嘛,我們趕快用紙替他擦口,不知道浸濕了多少張紙,三毛和我都說他還活著,殯儀館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蓋蓋上,他們怕是屍變。我一直抱著棺材,弄得一身塗在棺材上的桐油。結果殯儀館叫醫生來,醫生也證明是死了,殯儀館的人好歹地把棺木蓋上,我也拿他們沒有法子。」
古龍過世,倪匡三日說不出話來,雖然古龍因喝酒得了肝硬化,但在他看來肝病也不會死人,在古龍1980年撿回一條命後,「醫生說不能喝烈酒了,再喝的話會昏迷,只要昏迷了三次,就沒有命。醫生說的話很準,古龍照喝不誤,結果我聽到他第三次昏迷時,知道這回已經不妙了。」
倪匡贊古龍絕頂聰明,「大家一起測智商,他180多,我60多。」可是倪匡也說,古龍什麼都聰明,唯獨在對待男女感情上不聰明,他總是追求完美的愛情而不得:「不過這樣也好,他才可以寫出好的作品,要是娶了完美的老婆,他就寫不出那麼多好作品了。」
古龍作品中,為他代筆的人很多,其中當然少不了倪匡,據說,《武林外史》中除開頭部分至金無望出場以外的部分,均由倪匡代筆,《楚留香系列》中的《鬼戀俠情》(又名借屍還魂)中後半部分為倪匡代筆,而倪匡的代筆與古龍毫無違和,以至於有出版社找不到古龍,就去求倪匡為他代筆。
蕭逸:和古龍交朋友不能不喝酒
蕭逸,也是一代武俠小說名家,以《飲馬流花河》 、《甘十九妹》等知名,少為人知的是,蕭逸和古龍是初中同年的同學,古龍比蕭逸寫武俠小說的時間早兩三個月,由此也可看出,當時台灣的武俠小說風有多麼盛行。
蕭逸和古龍還曾經合著一本書,蕭逸曾回憶,當時兩人寫武俠小說都小有名氣,但是因為彼此用的是筆名,所以並不知道,後來出版社的老闆邀請兩人合寫一本,請他們吃飯,到了那裡,才發現,原來江湖上新起來的寫武俠小說的就是對方。兩人合作的書名叫《龍吟曲》,是古龍起的名字,蕭逸寫第一集,古龍寫第二集。「結果古龍一個人寫了兩集都不到,就請人續下去了。那個時候請人續很普遍。他寫個名字就可以收稿子的錢,他就到處簽名字。」
古龍和蕭逸曾經有過一段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日子,蕭逸結婚的時候,古龍還曾經是伴郎。那時候兩千塊台幣是寫一小本書的價錢,蕭逸剛開始寫的時候,一本300塊,公務員一個月薪水五六百塊,而他一個月能寫五六本,「到了拿兩千多塊一本的時候,我一個月收入就有一兩萬塊錢,等於人家兩年的薪水都趕不上。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才二十幾歲,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多少出版社到我家裡來,只要我寫一個名字,他們馬上就開支票,作為定金。我和古龍都開了很多戶頭,用來收各家出版社的錢。」
兩人的關係最終變為「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蕭逸做不了古龍的酒友,蕭逸說,和古龍交朋友,不能不喝酒。在他看來,你要是不喝酒,就不是好漢。喝最凶的時候,古龍一天能喝三瓶白蘭地,平時也是每天至少喝掉一瓶威士忌。我曾經一天喝過一瓶,但那不是我本性。古龍一直嗜酒如命,我勸過他很多次,說你是不想活了還是怎麼的?他說,沒有酒還有什麼意思,死了算了。那次喝到胃穿孔,從醫院出來,又喝。」
蕭逸說剛開始古龍酒癮還不是特別大,還有一點節制,但是他已經離家獨居,經常跳舞。「我偏偏是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里,家教特別嚴格,不能隔夜不歸。兩個人是憑著性情結交,但是後來慢慢覺得跟不上他的生活方式,酒色財氣全有。」,此外,古龍習慣夜裡寫,蕭逸則是白天寫,就算是寫作最忙的時候,也不曾熬夜。雖然取名為「逸」,但蕭逸並不瀟洒,他從小家教嚴,一直是循規蹈矩的人。
如此比較,兩人完全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蕭逸也說自己實在是沒辦法習慣古龍的性情,兩個人慢慢疏遠,但總是保持著正常的聯繫。1977年,蕭逸舉家定居美國,聯繫更少,不過「古龍到美國,有段時間就住在我家裡,還把脫衣舞女帶回來過夜,我只好把房間讓給他,自己去外面住。」
古龍好友牛哥為其畫的漫畫
林清玄想和古龍約稿,先要陪他喝酒
雖然相差17歲,但是林清玄卻是古龍的「小酒友」,林清玄說其實在古龍的朋友里,他的酒量是排名在後面的:「他的許多朋友都有把威士忌當白開水喝的本事,和他們喝酒,就像親見到古龍小說中狂飲放歌的場面。」
據說兩人初相識,是林清玄去向古龍約稿,結果古龍答應寫稿的條件就是林清玄先陪他喝酒,那次林清玄是站著進去,躺著出來的,從此兩人就成了惺惺相惜的酒友,林清玄曾回憶說:「有一回,光是我們兩人對飲,一夜就喝掉六瓶XO,喝到眼睛不能對焦了,人在酒台一仰身就睡昏了過去。那年我二十三歲,古大俠四十歲。」
對於那時的林清玄來說,和古龍喝酒真是爽快的事,古龍喝酒從來不會淺斟細品,永遠是像其小說里所描述的,是在往嘴裡「倒酒」,他的酒可以印證他的武俠,他的生命他的為人和他的武俠所追求的就是「乾淨利落」四字。
一次,古龍小說在在林清玄的報紙上連載,本來說連載一年,可是連載了800天,古龍還沒有停的意思。林清玄就打電話給古龍用商量的口氣說:「你可不可以停止這個小說?」被古龍一口回絕:「不行,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無法結束。」
過了幾天,林清玄提著幾瓶好酒來到古龍家,乘著酒興,林清玄催要第二天的小說內容。古龍就隨口說:「我要去睡了,你幫我把這個內容寫出來。」第二天,古龍打開報紙一看氣壞了,原來林清玄一夜之間把他小說中100多位人物都寫死了。情節是,江湖中有一個人遍發武林帖,給100多個主角,邀請他們在少林寺比武,選出天下第一。結果這100多人來到少林寺,卻被一個小人事先埋下的炸藥炸死了,天下從此歸於太平。
為了報復林清玄,古龍後來在小說中寫了一個道長,道長一肚子壞水,自小就偷雞摸狗無惡不作,長大後放火奸淫擄掠……這還不算,道長最後被砍掉腦袋,掛在武當山上,下場十分悲慘。道長的名字叫「清玄道長」。
後來,林清玄開始「覺悟」,修行佛學,也離開了古龍,在古龍過世前不久的一個小雨紛紛的日子,林清玄去看他,眼前的古龍蒼老得像七十歲的老頭子,「他那時為重病所困,全身已沒有一個器官是健康的,當然,酒是一點也不能喝了。」
從來不說喪氣話的古龍對林清玄說:「其實,我很後悔以前過那麼放縱的生活,尤其在酒色上面,荒唐得太久了。酒不是什麼好東西。」
林清玄去看古龍那天,古龍的桌子上擺著一幅前一夜練的字。 上面寫了兩句:
陌上發花,可以緩緩醉矣!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幅字的最下方蓋了一個古龍自刻的印章,上刻「一笑」。古龍說,這個印章很久以前送給了倪匡,最近突然覺得自己的心境很到了「一笑」的境界,才向倪匡要了回來。
古龍小說中寫道「平生最厭惡的就是寂寞,卻時常與寂寞為伍」、「總希望能為別人製造些快樂,總希望能提高別人對生命的信心和愛心。」
而古龍卻終究是在寂寞中離世,據說他最後的一句話是:「怎麼我的女朋友都沒來看我呢?」
爾冬升當年在演了《三少爺的劍》後曾經見過古龍,他說古龍就像是武俠片里的人,很怪的那種,臉是四方形的,笑聲很大,一大杯白蘭地直接就倒進去,「他跟我說,當時台灣就像一個江湖。」
古龍曾經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還寫下了「握緊刀鋒」,所以古龍的一生,不知是他在扮演古龍,還是在扮演書中的角色,江湖之上真真假假,早已迷失了自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世不見楚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