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市場+創投」組合拳,真的有點東西

2023-06-16     影視獨舌

原標題:上影節「市場+創投」組合拳,真的有點東西

2023年6月16日刊| 總第3268期

雖然疫情帶給電影市場的餘震還未完全退散,那些因疫情推遲或中斷的電影項目,未來的命運仍然未卜,但電影人普遍不再茫然憂慮,他們都已有條不紊地回到正軌上來,為解決疫情遺留問題做好了準備——這是身處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下文簡稱「上影節」)中最大的體會。

上影節創投洽談會現場

2023年行至半程,疫情期間的痛苦與絕望,漸漸成為了大家能夠輕鬆與人分享的回憶。 影視獨舌從幾家影視基地的展位處了解到,如今開工劇組的數量已經非常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漫長的季節》中王響(范偉 飾)的那句「往前看,別回頭」,成了所有人當下的座右銘。 無論是電影廠商還是電影人,都憋著一股向好、向上、向前的勁兒。此刻回歸的上影節,憑藉「市場+創投」這套組合拳,正好將這些分散的力量聚攏了起來。

在電影市場,「老玩家」們分享著乾貨,表達著誠意;在電影創投,「新玩家」們展現著才氣,顯露著魄力。有了上影節這樣一個聚攏力量的舞台,不僅提升了行業的士氣與信心,溝通、交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也明顯地提升了。

「老玩家」的乾貨與誠意

雖然在規模上無法與實體經濟的展會相比,但本屆上影節的電影市場集結了影視製作公司、投融資公司、IP方、拍攝基地、技術公司、後期製作公司、營銷宣傳公司、發行公司、攝製服務機構、影視類專業院校等參展機構,可謂涵蓋了電影的全產業鏈。

尤其是一些國際展商的積極態度和滿滿誠意,讓人看到了他們對中國電影市場的高度重視。

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不僅自己到場,還邀請了許多韓國影視公司一同參展。雖然很多人沒能前來,但他們依然在積極籌劃,運作韓國導演們來中國做更多、更深入的學術交流。

泰國、馬來西亞、希臘都在自己展位最顯眼的地方露出他們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吸引中國劇組到當地拍攝。俄羅斯、伊朗則帶來了本國大量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國內外公司的交流合作,只需一個微信掃碼的操作,就找到了起點。

與金爵論壇相輔相成,電影市場的幾場活動更專注於細分領域,直接觸及產業鏈中十分具體的某一環,比如:IP開發、取景地、智慧財產權、國際發行等。在這些「小論壇」上,嘉賓們不說官話套話,直接就是自己多年切身經驗的分享,貨更干、料更足。

比如在「買家對話——電影國際發行路徑及策略」的沙龍上,嘉賓經常會用自己運作過的項目來舉例。聽了他們的講述,我們才知道,原來《惠子,凝視》早在拍攝的時候就已經被和觀映像「盯上」,並追蹤到了其銷售公司。影片於柏林國際電影節亮相時,內地版權其實已經被鎖定了。

艾爾米塔影業創始人、製作人杜糧更是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說以前做引進片,最怕的是網上有盜版,可是當網絡盜版潮冷卻後,反而更慌。因為你會害怕人們對電影的熱情和喜愛一去不返。

活動結束後,有位年輕的獨立紀錄片導演現場提問,尋求籤發行公司的建議。赤角創始人、製片人謝萌立即給予了非常詳盡的答覆。 當這種讓不同資歷的從業者面對面乾貨分享、答疑解惑的橋樑被架起,真的會有「一句頂一萬句」的效果。

此外,在電影市場還能看到很多未來的發展趨勢,比如取景地的開發和文旅市場的相互融合、科幻IP版權市場的迅速成長、外國片引進後不走院線而是直接登陸視頻平台,等等。

「新玩家」的才氣與魄力

本屆上影節的電影項目創投SIFF PROJECT共入圍33個項目,其中「青年導演項目」8個,「國際合作項目」2個,「創作中項目」13個,「製作中項目」10個。「青年導演項目」和「製作中項目」均進行了公開陳述,「製作中項目」還可以播放15分鐘的試映片段,現場接受年度推薦主席烏爾善,和年度推薦人陳祉希、忻鈺坤的指導。

年度推薦主席烏爾善

這些入圍項目能夠從兩年間679個有效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自然有其獨特的亮點與賣點。從中,我們看到了新一代電影人敢想、敢說、敢幹的精神風貌。縱然有些作品還存在不成熟之處,也遮不住新生代創作者的表達欲與行動力。

青年導演們從自身生活經歷、身邊人中取材的視角越來越敏銳。19歲生女、20歲結婚、21歲離婚的陳媚宇取材親身經歷,創作了「出格」的《同桌媽媽》;因為聽叔叔講述過往時腦中浮現出很多迷人的畫面,所以楊果敏用了兩年時間去觀察一些特殊家庭在艱澀生活里苦中作樂,創作出《從今往後》;現實中家人們的「迷惑行為」引發了戢子豐的思考,於是決定用《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的黑色幽默,審視荒唐與疲憊中無人發現的家庭盲點。

青年導演戢子豐陳述《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青年導演們從來不缺乏對表現形式的追求。《夜奔》和《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都涉及到了三個時代三位主角的故事線交織;講述老人被眾神「辜負」的《拜拜,拜拜》,採用了獨特的圓形畫幅;《所有憂傷的年輕人》在同一個商場空間,用一組演員演繹了「所有」和「一無所有」兩個故事;《時間旅館》的導演翟義祥介紹作品的第一句話便是:「這是一段成年人的愛情」。

三位推薦人在現場豪不掩飾對優秀項目的喜愛。烏爾善曾兩次發出邀約,表示自己的公司可以幫忙完成後期的調光調色工作。陳祉希也為略顯文藝的作品的未來宣發手段獻計獻策。忻鈺坤則經常具體點出試映片段在藝術手法上的出彩之處。

年度推薦人忻鈺坤

同時,三位推薦人對展示項目中存在的不足也毫不客氣。比如某製作中項目的試映片段里鏡頭偏長、缺乏意義和風格,推薦人就嚮導演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如果新加入的合作方提出要重新剪輯,你能否接受?」

擁有豐富製片經驗的陳祉希更是在現場指出,很多年輕導演和團隊眼中的商業元素,和真正經過市場檢驗的商業元素並不一致。她還能夠從女性視角出發,提醒某些男導演在處理女性角色時,可能存在著被誤解為「不友好」的風險。

年度推薦人陳祉希

雖然推薦人的犀利發問和點評有時候讓青年導演們顯得有些準備不足,但還是看得出對後輩的愛意。他們對創投項目既有著藝術上的要求,又有著市場回報上的預期。既然青年導演們決定踏上競爭的舞台,就必須扛下責任與風險,用自己的才華與魄力,將作品最終帶到廣大觀眾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製作中項目」都是在劇本階段曾入圍過上影節創投的項目。許多導演、編劇、製片人也都是出自往屆上影節創投訓練營的學員。上影節「創投-訓練營」的培養與成長體系,切實有效地為青年影人提供了幫助,形成了良性循環,為華語電影人才庫持續造血。

本屆上影節創投訓練營

上影節這套「市場+創投」的組合拳,打出了電影人的精氣神,打通了資源與人才的流通。向好、向上、向前,只要不停止腳步,新的挑戰就必然可以轉化為新的機遇。

文/滿囤兒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70fe4a90bb020a9f14834d725e3e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