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向動畫導演不思凡,新作《大雨》沒那麼露骨了…

2024-01-18     影視獨舌

原標題:成人向動畫導演不思凡,新作《大雨》沒那麼露骨了…

2024年1月18日刊| 總第3484期

近日,動畫行業全球最重量級的獎項——安妮獎公布了候選名單。「最佳動畫長片獎」的五位提名者中,竟然有三部都是二維動畫。這不禁讓人想起,在中國動畫圈裡,也有一位堅持二維手繪的導演——不思凡。

不思凡早年創作的《黑鳥》《小米的森林》《妙先生》系列,都是在動畫迷里非常圈粉的二維手繪動畫精品。

2017年,他與人狼聯合執導動畫短片《白鳥谷》,獲得法國昂西動畫電影節兒童評委短片獎,併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初選;長片處女作《大護法》上映後收穫8761萬人民幣票房,併入圍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不思凡一下躍入了大眾的視線之中。

在一眾「三維建模+合家歡」的國產動畫中,不思凡的作品顯得如此特立獨行。寥寥數筆線條就能勾勒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水墨風背景則繼承了早期水墨動畫之神韻,營造出一個個畫風新奇的世界。

在內容上,不思凡融合了大量的自問自答,敢於質問人性之惡,敢於探討嚴肅話題,敢於表現世間黑暗,敢於埋藏現實隱喻。《大護法》對馴化的反思、對權威的質疑,是國產動畫從未有過的「成人向」,再加上爆頭、腰斬等生猛動作戲,上映時讓所有人驚掉了下巴。

七年後,這位國產二維動畫的領軍人物帶來的新作並不是《大護法2》,而是全新原創的《大雨》。

1月12日全國上映的《大雨》,依舊採用了不思凡標誌性的水墨風二維手繪,講述大龍灣中曾經沉沒的戲鼓船再度出現,大穀子帶著兒子饅頭前來里尋寶,碰到了黑龍軍團和消失已久的夜翎人。戲鼓船的真相開始浮出水面......

《大雨》和他過往的作品一樣,都有巨大的解讀空間。一刷的過程中,很多人心中是充滿疑惑的。於是,影視獨舌帶著這些疑惑,找到了不思凡導演,尋求面對面、一對一的解答。

《大雨》是「一部電影」

《大雨》之所以和不思凡過往作品有明顯的觀感差異,是因為此次的創作路徑有所改變。

不思凡

不思凡剛入行動畫製作時,和很多中國動畫人、動畫迷一樣,受日本動漫影響很深。那時候他去構思一個動畫項目,會優先設想如何能連續出上很多集,如何打造一個始終吸引著觀眾的長篇連載。

因此,不思凡總能在作品中巧妙地不斷拓展故事和人物,不斷深化世界觀和主題,給人綿綿無盡的感覺。

而《大雨》,是他第一次在籌備和創意期,就非常明確為「一部電影」的項目。故事、人物、情感、世界觀、主題,都在100分鐘內完成了閉環,不再為衍生或續集留有空間。

《大護法》上映時,海報上標註了「建議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也就是自主分級為PG-13。

不思凡分享道,當初沒有做院線電影的經驗,等《大護法》做完了,進行試映時,他們才發現,片中一些鏡頭對兒童觀眾而言略顯血腥,主題對兒童觀眾而言也有些難懂,於是才有了這樣一個提醒。

那屬於一個意外,我們並沒有想要故意去做PG-13的。再做《大雨》,就希望它並不需要這個提醒。只不過全年齡都可以觀看的尺度,依然來自於我們的主觀判斷。想要的東西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在鏡頭處理上採用了一些不那麼露骨的手法,比如鏡頭拉遠之類。」

因此,如果你用期待《大護法2》的心態去看《大雨》,就會有一定的落差;如果你用期待不思凡新作的心態去看《大雨》,依然會有很多收穫。

嘗試與習慣

不思凡在《大雨》中嘗試了一些新的東西。比如他嘗試著塑造了一位戲份頗重的女性角色——黑龍軍團監軍柳子彥。

這是他第一次讓女性角色走進主線敘事之中。

聊起塑造女性角色,不思凡坦言自己「帶有一種恐懼感」,「我不敢篤定地說,我能夠很準確地去描述女性。」他很擔心自己因為不夠了解女性,尤其是不清楚時代背景下的新女性思維,會讓視角變得自以為是。

作為嘗試,《大雨》中的柳監軍尚未達到不思凡滿意的程度。「她並沒有滲透到一個女性非常細微的部分。如果真正想要去塑造一個女性,必須去思考她們最柔軟的部分。」

不思凡對自己創作上的不足,非常坦誠。

除了嘗試新想法,不思凡在《大雨》中依然保留了很多個人標籤性的東西。比如這次的開篇依然是「尋找」。只不過以前的作品都是「找人」,這次是先「找船」再「找人」。

「這是一種創作習慣。我習慣在故事的開篇營造一種『缺失』。這會提升主角的主動性,督促他去把這個『缺失』怎樣彌補掉。

又比如,饅頭身邊一直伴隨著「寵物」小咕嘰。「在主角去尋找缺失的路上,他一個人的話,會顯得太孤獨了。我小時候一個人上山去,身邊便會帶一條狗。於是當角色一個人上路的話,我也希望他身邊能跟一個小東西,形成互動,有一些小溫和的感覺。它更像是一種標籤,可以提高某種辨識度,並不一定要幹什麼。」

幾組勢力的獨特關係

資金不夠充裕的時候,不思凡就讓主人公獨自上路,通過「話癆般」的獨白來推動故事。當《大雨》得到了充裕的資金後,不思凡的敘事野心也就從「對人性的思考」,轉變為「對世界的認識」。

《大雨》中登場了五組勢力,分別為:饅頭和大穀子、黑龍軍團、夜翎人、戲鼓船上的戲班、隱蛟和蛟怪。有不少觀眾反饋影片「有點兒亂」,可能是因為他們沒能理解這五組勢力之間獨特的關係。

大部分觀眾觀影時,會習慣性地對角色進行正派和反派的二元劃分。可是如果我們對《大雨》里的角色進行二元劃分,會發現很難統一。

比如黑龍軍團看上去像是反派,但是柳子彥、柳大樂等角色又讓人恨不起來;蛟怪看上去很危險,但它們似乎沒有什麼主動意識,更像是工具、棋子;戲班更是內部立場「四分五裂」,穆影之和小戲伶都很難貼上或善或惡的標籤。

不思凡從創作之源講起,幫我們仔細梳理了一下。

影片靈感來源於他小時候的農村生活。由於污染嚴重,路兩旁的山和樹上全是黑灰色和黃色的灰塵,河水也是漆黑的,給人極不舒服的感覺。每逢大雨過後,山、樹、河水都會變得乾乾淨淨。

「大雨後的這樣一個瞬間,我會感覺到一種重生。不久後污染又會回來,只能等待下一場大雨,就又感覺到一種輪迴。《大雨》的背景概念,便是大自然的重生和輪迴。」

《大雨》整部影片發生在一天之內,分為大雨前、大雨中、大雨後三個階段。

片中的五組勢力,並非是二元對立的,而是分成兩條線。夜翎人是單獨的一條線,有一個自然和神性的寓意。其他四組勢力,都是人間的造作,有人善良、有人貪婪,有人心懷執念、有人心懷怒火。

夜翎人通篇沒有和其他勢力發生互動,因為他們執行的是「神罰」。從開頭到結尾,毫無憐憫的「神罰」一直在進行中,並不理會為芻狗的萬物。

以黑龍軍團為代表的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導致了自然的失序,誕生了隱蛟。隱蛟雖然看上去像是妖怪,但寓意的是災難,因此體現出一種「無形」之感。

世間的造作,都有追逐的東西。這些追逐和慾望,往往令其迷失。大穀子最後送給饅頭的,還是他認為最有價值的夜翎緞。這是成人世界的價值取向。

饅頭是純粹的角色,並未捲入成人世界的追逐。因此,只有他的呼喊,才能喚醒大穀子和小戲伶的迷失。

包裹一切的「神罰」長鏡頭

理解了片中五組勢力的獨特關係,就理解了不思凡在終極大戰時的視覺選擇。

片尾大戰,有兩點反套路之處。第一個,是神鳥先於隱蛟王登場;第二個,是整場大戰使用了一個超級長鏡頭來呈現。

按照熱血動漫的常見套路,決定勝負的正方力量,往往是晚於反方大Boss登場的,從而實現好萊塢動作片般的「最後一秒營救」。本片之所以反其道行之,正是因為神鳥和隱蛟王的關係,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正反派。

不思凡賦予神鳥的寓意是究極的自然之力,賦予隱蛟的寓意是人類引發的災難。兩者之間並不是正邪對抗的關係。

神鳥,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對我來說,它不存在打鬥。」

既然不存在「打鬥」,那也就無需按照格鬥動畫的套路,去設計動作戲分鏡。不思凡想要把結尾打造成「不同於其它描述場景的,一個比較突出的部分」,於是選擇了使用長鏡頭。

雖然長鏡頭對於動畫而言,並不像真人拍攝那樣有很高的技術局限,但是對創作者的想像力和設計能力要求極高。不思凡從一開始就想好了,要在片尾營造一種「所有的生命在那一刻要走向一個終點」的感覺。

他為這段長鏡頭找了一段參考音樂,命名「大地的悲歌」。

「戲鼓船就是自然失衡後所誕生的新生命,是災難的縮影。它本身沒有對錯,但所有人都需要承擔災難帶來的後果,需要面臨終極的自然審判。世間造作並不知道『神罰』一直在推進,但最終都要接受無情的結局。」

事實證明,長鏡頭最適合完成不思凡想要的表達,有一種包裹一切,眾生誰也無法逃離的強烈宿命感。

力與動力

《大護法》為不思凡帶來了關注、帶來了粉絲,也帶來了壓力。

「很多人是被《大護法》的某些特徵吸引的。我的另一個思維,可能會因為沒有滿足他們的那些期望而導致失望。誰也不願意讓喜歡你的人失望。」

不思凡認為,創作者不僅能在創作過程中積累經驗,上映後也可以從觀眾的反饋中學習頗多。因此,創作-檢驗-再創作-再檢驗,是條必須步步都踩結實的道路。

文/滿囤兒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2c5348a833eaa2717329cb147c4f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