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收購比亞迪子公司的合力泰,為何大股東不要、接盤方虧本爽約?
作者 | 蒲肅
來源 | 債市觀察
曾在8年前收購比亞迪等公司觸顯業務(顯示屏、觸摸屏等)的合力泰(002217.SZ),真的「出險」了。
11月14日,合力泰公告稱,因深圳慧舍科技合夥企業(簡稱「慧舍科技」)未能履行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義務,公司控制權轉讓事項終止。
公告發出後,已經有11.84億元逾期債務的合力泰,開盤股價接近跌停,有投資者在股吧留言,大股東「收了違約金,實在不想要合力泰,就低價賣給比亞迪算了吧」。
合力泰第一大股東為福建國資背景的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福建電子」)。
今年6月,福建電子曾與深圳慧舍科技合夥企業(簡稱「慧舍科技」)簽訂協議,擬轉讓持有的超5億股合力泰股份給慧舍科技,轉讓股份數量約占合力泰總股本的16.15%,協議轉讓價格約30.65億元。
若該協議最終完成,慧舍科技將取代福建電子,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變更為李興龍(慧舍科技實控人)。
而被股友呼籲接盤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合力泰的第二大股東,持股占比約11.11%。2021年、2022年,比亞迪與合力泰的年度關聯交易額過億元。
來源:企查查
這筆實控權轉讓交易的「告吹」,讓陷入債務違約、連年虧損困境的合力泰「雪上加霜」。福建電子在公告中表示,「將儘自身最大努力協調各類資源支持公司的各項發展,維護上市公司及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01
寧願虧損也不要實控權,
「接盤俠」為何爽約?
根據股份轉讓協議,慧舍科技應分三期向福建電子支付上述約30.65億元股權轉讓款,首期5000萬元保證金、二期約8.7億元、三期約21.36億元。
6月8日,慧舍科技支付磋商誠意金及第一期款項6000萬元;8月5日,交易雙方簽署《關於調整付款安排的協議書》,慧舍科技又向福建電子支付保證金2000萬元。
但慧舍科技在支付第二期款項時開始屢屢延遲,先是延遲至9月6日,後又延期至9月13日,但到期後仍未按期支付。期間,慧慧舍科技在9月7日向福建電子追加支付保證金1000萬元。
最終,由於慧舍科技遲遲無法支付上述股權轉讓款,福建電子終止了原股份轉讓協議。
至此,福建電子已收到慧舍科技誠意金、保證金合計9000萬元。根據協議規定,因慧舍科技原因導致協議終止的,福建電子有權不予退還保證金及其利息。
慧舍科技寧願虧損也不繼續收購合力泰股權,究竟是自身財力有限還是另有原因?從工商資料看,這家公司的身份比較神秘。
公開資料顯示,慧舍科技在今年3月15日成立。
3月16日,合力泰就公告稱,收到大股東福建電子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項的通知,並表示籌劃向慧舍科技轉讓公司21.13%的股權。這其中的意圖已經很明顯。
更微妙的是,慧舍科技合伙人、原執行事務人文璟,在合力泰此前披露的公告中先是,文璟曾擔任合力泰董事,系合力泰原控股股東文開福之女。
慧舍科技現在的執行事務人李興龍身份也不一般,他與貴州貴安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旗下公司、貴州省黔晟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省國資平台公司都在同一公司中成為股東。
曾與國企有過合作的民企內部人士分析稱,現在國企對投資效益考核也比較嚴,之前有意向合作,甚至出資收購股權後,遇到市場不好,也會撤出合作。
02
合力泰「爆雷」嚇跑接盤俠?
合力泰目前的狀況正處於上市以來最困難的階段。
經「債市觀察」梳理,合力泰財務狀況在進入2023年後發生比較明顯的惡化,剔除受限資金後,帳面貨幣資金遠不足以覆蓋短期到期債務。
合力泰首次公開債務違約是在2023年6月10日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其表示,截至2023年5月12日,公司到期債務逾期金額 7795萬元,占 2022 年末短期借款餘額的 1.18%。
合力泰稱上述債務逾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控股股東籌劃實控權轉讓事項的不確定性,未使用的授信額度被限制使用,存在暫時無法續貸或提前清償等情況,公司資金優先用於保障生產經營所需,從而造成暫時流動性資金的緊張。
需要注意的是,福建電子是在6月10日與慧舍科技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也就是說,協議簽訂後5天,合力泰就官宣爆雷,而此前則是選擇延遲回復問詢函。
不知道慧舍科技之前是否真正了解合力泰的財務狀況。
實際上,在今年1季度末的時候,合力泰的現金流就已經顯現出違約風險。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合力泰貨幣資金約19.19億元,剔除受限資金後約5.6億元,2023年第二季度應償還短期債務約19.82億元,剔除受限資金後的資金餘額僅占短期債務的28.3%。
來源:企業公告
至今年三季度末,合力泰短期借款約47.65億元,疊加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約22.33億元,其短期債務已接近70億元,而包含受限資金在內的貨幣資金僅約11.9億元。
最新財報顯示,合力泰總負債約143.98億元,總資產約175.86億元,資產負債率約81.9%。
至2023年9月22日,合力泰及子公司在金融機構累計的逾期債務金額進一步增加至6.68億元,占公司2022年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上升至12.18%。再到11月3日,合力泰累計逾期債務為11.84億元。
來源:企業官網
此外,從去年8月至今年10月,合力泰涉及1000萬元以上的訴訟、仲裁案件累計22件,合力泰及子公司作為被告的有21件案件,合計金額超9億元。
11月2日,合力泰及全資子公司江西一諾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江西比亞迪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執行金額超1062萬元。
11月6日,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向合力泰發送執行通知書稱,就廣東南粵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與合力泰的合同糾紛一案,合力泰及子公司深圳市合力泰光電有限公司成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超2978萬元。
在這之前,合力泰旗下子公司上海安締諾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安締諾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失信被執行人,合力泰及其主要子公司由合同糾紛和票據追索導致被凍結銀行帳戶累計 104個,被凍結的銀行帳戶實際凍結金額累計約1.83億元。
有投資者在互動意向合力泰提問,之前公司表示債務逾期是因為大股東轉讓控制權導致未使用的授信額度被限制使用,現在交易終止了,是否可以使用授信額度兌付債務?但截至發稿,合力泰董秘尚未給予回復。
來源:互動易
03
曾收購比亞迪手機業務崛起,
如今連年虧損
合力泰市值最高時曾接近400億元,原實控人文開福個人財富一度達到60億元,進入胡潤百富榜。合力泰在官方介紹中顯示,公司市場占比位居行業前茅,產品競爭力強,連續多年蟬聯《財富》中國500強、電子信息競爭力百強企業等榮譽榜單。
合力泰的崛起離不開與比亞迪的合作。
文開福在2014年通過借殼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合化工」),完成合力泰A股上市,當時持有合力泰股份比例約為30.66%。
而比亞迪在當時正在進行調整,2013年前後,比亞迪將戰略目標調整至新能源汽車領域,一些非核心業務被選擇出售或關閉、如座椅、模具、橡膠等。
來源:企業官網
在上述背景下,2015年,比亞迪作價23億元,將包含柔性線路板、液晶顯示屏及模組、攝像頭等業務(原第4事業部)的深圳市比亞迪電子部品件有限公司出售給合力泰,合力泰的支付方式為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
藉此交易,比亞迪持有合力泰股份數量超1.79億股,持股比例約12.59%,2018年底減少持股數量至約3.46億股,持股比例下降至11.11%,仍是合力泰第二大股東,一直持續至今。
通過收購比亞迪觸顯業務以及業際光電公司、平波電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力泰的營收從2015年的不到50億元,翻番至2016年的118億元,2019年營收額達到歷史最高的186億元。
合力泰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四大部分,分別為觸控顯示類產品、光電傳感類產品、TN/STN/電子紙顯示類產品和化工類產品,其中,觸控顯示類產品是其收入最大的產品類型、其次為光電傳感類產品。
合力泰主要產品 來源:企業官網
但2019年之後,合力泰和的營收和利潤開始雙降。數據顯示,合力泰2020年~2022年連續三年營業收入持續下降、扣非後凈利潤連續為負,其中2020 年至2022年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約為-33.21億元、-9.09億元、-35.15億元。
合力泰認為,業績下降,是由於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主要貢獻收入的觸控顯示類、光電傳感類及FPC 三大產品近三年收入處於下降趨勢,出現量價齊跌的情況。
合力泰試圖將業務轉向智能汽車等非手機領域,用以提升利潤。
2021年報顯示,合力泰通過了IATF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與部分汽車客戶有進行無線充電的合作,同時與比亞迪每年的往來交易額度合計過億元,包括向比亞迪採購和銷售商品。
合力泰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市場競爭使得公司在手機端業務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手機業務的毛利率水平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而開拓非手機業務如黑白工控、智能穿戴、車載顯示等等,可以向高附加值客戶群體傾斜,提升整體毛利水平。
來源:企業公告
但上述一業務轉型仍需要時間來完成,目前對合力泰業績貢獻不大。
04
實控人幾經輪換,
第一任原是中學老師
合力泰的實控人曾兩度變更,如今國資背景的福建電子也準備出售控股權,但該交易目前尚未完成。
合力泰的第一任實控人文開福極具個人「傳奇」色彩。
據「魯商儒風」發文,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的文開福,原是一所鄉鎮中學的地理老師,1994年,做了近十年老師的文開福選擇去汕尾打工,並成功進入當時亞洲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企業——汕尾信利國際。
由於學習能力強,文開福很快升遷為品質部主管、經理,成為中國LCD業界的專家,1998年,文開福跳槽到IDN深圳公司,擔任品質部經理;2001年,跳槽到深圳晶達電子擔任生產廠長,年薪已經達到了40萬元。
2003年,文開福和幾位在深圳的泰和老鄉,在深圳創立了一家名為合力泰微電子的企業,公司名字或許和創始人出身泰和縣有關。隨後,他們在泰和縣投資3億元,成立江西合力泰有限公司,建設江西泰和液晶產業園,多年後,江西泰和液晶產業園成為深圳松崗、江蘇崑山後,中國第三大液晶電子基地。
此外,合力泰的產業也由最初單一的液晶顯示屏,逐漸「升級」到觸控顯示屏等,成功研發「塑料LCD技術」,使我國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個擁有該項技術的國家;成功研發的3D眼鏡鏡片,成為三星、松下等跨國企業的指定供應商。
2015年文開福借殼聯合化工登陸A股,並收購比亞迪子公司等多家公司,一躍成為智慧型手機供應鏈上的重要中游供應商,上游主要為面板、 晶片等原材料,下游應用廣闊,覆蓋消費電子、智能穿戴、智能零售、智能汽車及智能工控等諸多智能終端領域。
2017年6月30日,文開福增持合力泰約3.08億股,持股數量達到約6.17億股,而合力泰2017年10月27日達到當年股價最高點12.78元,以此計算,文開福持股價值最高時超過78.82億元。
來源:東方財富網
正如前文所述,文開福個人財富也在2017年達到最高峰,並進入胡潤百富榜,但就在公司業務和個人財富同步發展時,文開福卻選擇急流勇退。
2018年底,福建國企福建電子入股成為第一大股東,文開福持股比例下降至15.06% ,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逐步減少持股數量,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文開福持股比例僅1.64%,持股數量僅5100萬股。
2020年8月4日,深交所的披露了合力泰原實控人、時任董事長文開福存在短線交易、信息披露不及時、不準確等行為,對文開福給予公開譴責處分。2020年底,文開福持有合力泰股份比例從13.76%下降至8.32%,持股數量減少約1.7億股。
截至2022年10月,文開福持有的合計約1.06億股合力泰股份被司法拍賣。
文開福從一位中學老師到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再因追求個人財富而被監管層處分,個人經歷可謂跌宕起伏,而旗下公司也隨著文開福的個人變動經歷了創立、擴張再陷入業績虧損的過程。
如今,文開福僅持有合力泰少量股份,大股東福建電子雖然轉讓實控權失敗,但「撤退」意圖明顯,二股東比亞迪會做出何種選擇呢?
合力泰的未來何去何從?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