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不再局限於以前那樣,在婚後必須要和公婆住在一起的觀念。
更多的是現在有些年輕小夫妻為了避免婆媳矛盾,選擇在岳父岳母家住。
也正是基於這個大背景下,妻子會在娘家生孩子。
一來是產婦有自己親媽照顧,產婦的一些生活上的習慣,沒人能比自己母親更了解;
二來是產婦在生產後,體內的激素會因為劇烈變化而導致情緒反覆無常,有親人在身邊也能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安慰。
但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問題來了:
有一部分人認為,既然娘家出力幫我帶孩子,那麼婆家就理應出錢幫襯著照顧孩子。
如果婆家沒有出錢,就是沒把自己當成自家人看,她們的這種想法有問題嗎?
01.
正在坐月子的陳嬌就遇到了上面的問題。
陳嬌和老公通過相親認識然後結婚的。
老公是公婆老來得子的唯一兒子,考慮到老兩口的年齡較大,帶孩子吃力,所以陳嬌從懷胎到生完孩子後的坐月子期間,都一直待在娘家。
期間,陳嬌的爸爸媽媽兩人既得考慮到大人的營養問題,又得照顧孩子,很是辛苦。
所以陳嬌和老公商量著要不要婆家出點錢,補貼家用。
老公聽後沒有拒絕,問陳嬌:「你覺得給多少合適?1000?要不就2000?」
聽到老公的回話,陳嬌覺得很惱火,自己父母為了孩子的事忙前忙去,在老公眼裡居然只值兩千塊。
後來,老公回家跟自己的父母說起了這件事,陳嬌的婆婆聽到兒媳因為坐月子的事,想向自己要錢,便對陳嬌說:
「要是親家母那邊太過操勞,你可以搬回來,我照顧你坐月子,婆婆照顧兒媳坐月子,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是向我要錢,我拿不出。」
陳嬌一聽更生氣了,自己父母照顧自己快一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婆婆很過少問,現在想讓她出點錢補貼,卻說拿不出錢,這分明就是拿自己當成外人看啊。
協商未果,倒傷了大家的和氣,回家後,陳嬌想,自己生孩子想讓婆家出點錢,這有問題嗎?
02.
前段時間,一則「新生寶媽怒懟寶媽群」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內容是一個剛剛生產完的杭州姑娘,加進了一個寶媽群,但是發現群里沒有什麼育兒方法,反而都是其他寶媽吐槽自己婆婆帶孩子不盡心的聊天內容。
杭州姑娘認為:婆婆幫著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孩子是自己的,沒有必要因為婆婆沒幫著帶而指責婆婆。
沒錯,孩子是自己的,誰也沒有義務必須要幫你帶孩子。
記得有一句話說:婆婆要把兒媳當成親女兒一樣看待,但是兒媳對待婆婆永遠成為不了親媽。
沒錯,婆婆不是親媽,對待婆婆,我們像陳嬌一樣,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而是應該尊重婆婆,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和諧相處。
03.
雖然說,陳嬌心疼自己父母照顧自己和孩子,是沒有錯的,但是忽然提出這個要求,必然會讓婆家感到措手不及。
但是反過來說,當下年輕人社會壓力很大,經常連自己都照顧不到,更何況又多了一個處處需要人看管的嬰兒呢?
而老夫妻比年輕夫妻在社會上闖蕩的時間長,自然也會有相對多一些的積蓄。
雖說婆婆沒有幫著照顧孩子的義務,但如果年輕夫妻的積蓄不夠,父母也應該適當的出手幫一把。
畢竟兒媳不是外人,幫了兒媳,也相當於給兒子減輕了負擔。
有時候一家人在一起,不應該把事情分的那麼清,總相互照應、相互扶持,才能把家一起維持好。
04.
我們都知道,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有分歧有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有時候,一些小矛盾是一時情緒激動所導致的,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便不是事了;
但是有時候,有些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很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傷害了對方的心,如果不去解決,矛盾則會越積越多,傷了感情。
就拿開頭中陳嬌認為自己生產後,娘家出力,婆婆應該出錢的事情來看,雖然陳嬌的想法有失妥當,但是只要及時溝通,也不會存在什麼隔閡。
但是她也應該明白:即使是一家人,也應該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沒有什麼理所應當,更沒有什麼天經地義,自己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孩子負責,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 END -
作者:凱爸
看完的讀者,如果你贊同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