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縣圍繞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提出「加快推動「十鏈產業·千億製造』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隨著「十鏈產業·千億製造」的縱深推進,一大批惠企政策落地實施,產業耦合成鏈、項目聚鏈成群的發展態勢也愈發明顯。為進一步凝聚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十鏈產業·千億製造》,助推雲陽縣域經濟發展壯大。
近年來,我縣立足資源優勢,提質增值中藥材種植,優化升級中藥工業,跨界融合中醫藥產業,著力構建全域一體、產業融合、全產業鏈發展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新體系,叫響雲陽中醫藥品牌。
吳茱萸結出「致富樹」
在龍角鎮萬力藥業種植基地,吳茱萸枝繁葉茂間,一簇簇嫩綠的枝芽,向上而立,一派生機,村民們正在田間進行抹芽、除草等管護。
吳茱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作用。這些年,在萬力藥業的大力推廣下,吳茱萸逐漸成為當地老百姓的「致富樹」。
年過七旬的黃學敬老人,是土生土長的泉水村人。靠著在基地務工,每年能收入1.8萬元,這對年老的他來說,可謂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平時就是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另外還幫助基地協調下勞動力。只要勤快點,不偷懶,一年下來,我們老兩口能掙三萬多。」站在地頭,黃學敬看著大片的吳茱萸,笑得合不攏嘴。
萬力藥業作為全縣中藥材龍頭企業、中醫藥產業鏈鏈主企業,對雲陽中醫藥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為從源頭提高藥材質量,帶動更多群眾過上好日子,萬力藥業採取「基地+公司+農戶+村集體」的發展模式,統一實行標準化集約化種植管理。
截至目前,萬力藥業在上壩、龍角、盤龍等9個鄉鎮(街道)、16個村建立中藥材種源種植基地8000餘畝,與周邊區縣共建中藥材種源種植基地2萬餘畝。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股權分紅、技術引領等渠道方式,有效帶動8000多戶種植戶年均收入1.2萬元以上。
接下來,我縣將立足庫區「天然藥庫」資源稟賦,發揮山區特色中醫藥產業優勢,做好示範引領,全力打造中藥材標準基地。
小艾草成就「大產業」
近年來,盤龍街道依託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艾草產業,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群眾增收致富。走進盤龍街道柳橋村芸陽徐艾產業園,一叢叢艾草在陽光的沐浴下快速生長,微風拂過,陣陣清香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將艾草加工成艾草養生枕頭、艾草香包、洗護用品等系列產品,形成從「田間到車間,從工廠到市場」的種、儲、產、銷一條龍產業鏈,從無人問津到如今的「金枝玉葉」,小小艾草正在經歷一場華麗蛻變。
「我們搶抓全縣康養及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機遇,依託當地有種植艾草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發展艾草產業。目前,雲陽有五個鄉鎮種植了艾草,總面積達234公頃,艾草年產量5000多噸,布局完成了種植、生產、研製、加工、展示展銷,康養體驗全產業鏈,可生產艾草製品20多種,2022年企業產值達到5000萬元,並帶動了100餘名當地村民就近就業。」芸陽徐艾產業園負責人介紹。
為了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芸陽徐艾成立了華艾珍品科技(重慶)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多款融合不同元素、契合現代審美、又充滿人文氣息的艾草文創產品,曾經普普通通的「野草」經過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作之後,已悄然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加快中醫藥產業化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三峽雲海藥業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分揀、打包藥品,發往全國各地。
三峽雲海藥業是一家集中藥飲片、中成藥和食品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特色中藥材種植、深加工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立足三峽庫區特色中藥材資源,成立了4個農業公司,與當地500個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合作,全過程提供技術指導和種植服務,建立了佛手、淫羊藿、小茴香、貫葉金絲桃等5個種植與撫育示範基地共10萬畝,已列入國家中藥材資源發展重點支持項目。計劃到2025年,公司力爭總產值達10億元,把庫區更多中藥材產品銷至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萬力藥業、芸陽徐艾、三峽雲海藥業只是我縣加快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我縣立足本地中藥材種植優勢,瞄準產業建圈強鏈,依託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壯大萬力藥業、三峽雲海藥業等龍頭企業,在種、科、工、貿、醫等領域協同發展,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展望未來,我縣將打造渝東北中醫藥產業中心,中醫醫療中心、中醫藥創新中心和中醫藥文化傳承中心,到2027年,預計全縣中藥材種植基地達到100個,中藥材種植加工及中醫藥服務市場主體達到1000家,中醫藥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記者:鄭紅均 朱貞霓
編輯:鄧庭庭
責編:劉太興
終審:鍾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