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特維贊」號的故事應該從費城人查爾斯·克朗普說起,正是由於他在困境中堅持才最終取得成功,才能在30多年後獲得 俄國 海軍第一艘在外國建造戰列艦的合同。
「列特維贊」號戰列艦主要火力是裝備在前後2座雙聯炮塔內的4門40倍口徑1895年式的305毫米火炮。射速80-90秒/發,每門火炮備彈77發。相對於日本和英國戰列艦主炮的重型炮彈,俄國人的火炮採用發射較輕的炮彈,可以獲得較高的初速和更好的穿透能力。對比英國1893年開始裝備的305毫米Ⅷ型主炮和日本EOC G/G1型主炮,俄國人在中近距離上(限於觀瞄系統,當時充分發揮火力的距離是在5486米以內)還是不差的。
(註: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戰列艦「富士」號、「八島」號裝備的是BII型炮塔;「敷島」號、「初瀨」號、「朝日」號裝備的是BⅣ型炮塔;旗艦,也是最後完工的「三笠」號裝備的是最新的BⅥ型炮塔,全部裝備的都是40倍徑的EOC G/G1型炮管。炮塔不同射速並不完全相同。)
炮塔原本是和艦體分開的合同。克朗普最初希望最好是投標決定,當時還傳出可能裝備具有美國風格的主炮塔。但是在1898年7月舉行的俄國海軍技術委員會的會議上還是決定在俄國國內兵工廠進行製造,原因竟然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工廠質量更好些!分解開的主炮塔在1901年10月運到船廠組裝,這項組裝工程也額外花費了船廠5萬美元。
中型火炮群由12門仿法國加納特(Canetp-attern)45倍口徑152毫米速射火炮組成。其中8門設置在主甲板的炮塔內,4門則在上甲板的炮塔中。火炮初速792米/秒,射速3-4發/分,備用彈藥2400發(每門200發)。由於俄國士兵沒有操作複雜機械的習慣,克朗普在副炮塔火炮射擊前設置兩道甚至三道保險,保證開炮前俄國士兵可以不受傷害。這樣一來,使得火炮相對其他國家同類火炮射擊速度稍微慢些。
重型反魚雷艇炮群由20門50倍口徑75毫米(12磅)仿法國加納特式火炮組成,14門安裝在主甲板預製的開口中,其中4門位於每側艦首到第1座152毫米副炮炮塔之間,最後1座152毫米副炮炮塔到艦尾間3門;另外6座同樣位於上甲板,每側3門,全部在上甲板兩座152毫米炮塔之間。每門備有彈藥325發。
輕型反魚雷艇炮群由24門哈乞開斯43倍口徑47毫米(3磅)速射炮組成,每門備彈125發。上層建筑前後上各4門,另外的8門位於上層建築的尾部(每側司令塔各1門,另外3門位於艦艇操作塔上方的戰鬥平台上)。剩下8門中前後戰鬥平台各3門,另外的兩門在桅杆平台。還有6門哈乞開斯23倍口徑37毫米(1磅)輕型火炮,位於艦橋兩側,每門備彈200發。另外也搭載兩門63.5毫米行營炮,每門備彈200發。
雖然不適用但「列特維贊」號也裝備6具381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水上(船首,船尾各兩具),兩具水下(船首兩側),裝備有17枚阜姆產魚雷。
「列特維贊」還可以搭載45枚水雷,並且裝備有6具75厘米大型探照燈。
火控系統在試航返回俄國後安裝。應用電動指示器刻度盤參數轉換目標射程和參數,可由在指揮塔里的射擊指揮員指揮單個火炮或全部火炮射擊,比機艙呼叫的那種報話筒先進不少。距離測定是由千分尺——類似六分儀的設備提供,主要是通過敵艦上顯著特徵來估量角度,如水線到桅頂的實際高度已知,利用千分尺得到個角度就可以計算出敵艦的距離。以至於俄國海軍艦隻上都攜帶有記載的外國軍艦不同特徵高度的參考書。
和同時代的戰列艦一樣,「列特維贊」在設計中也攜帶有兩艘三等魚雷艇,通過艇首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魚雷。共有5艘這樣的魚雷艇在新澤西州船廠建造(推測其中的3艘是作為備用艇)。每艘都攜帶有艇首發射的魚雷1枚和1門向前的小口徑速射炮。歷史上戰列艦搭載的三等魚雷艇戰果不是很多,除了日俄戰爭時期日本「三笠」號有過擊沉驅逐艦的經歷(那艘倒霉的驅逐艦還是俄國1900年在天津大沽繳獲中國的),其他都是碌碌無為一生,只作為交通艇使用。
「列特維贊」防禦裝甲全重3300噸,占正常排水量的25.8%。所有垂直裝甲都是克虜伯強化鋼加工而成,水平防禦裝甲則是哈維鎳鋼裝甲。主裝甲帶位於機艙上方,厚達229毫米,延伸到船體邊緣逐漸減少到127毫米;沿設計水線上方0.91米處長78米,高1.78米。在這之上是上甲板裝甲帶,厚度152毫米,高2.29米。上甲板裝甲帶和主裝甲帶長度一致。隔離艦頭和艦尾部分的是厚度為178毫米的防護隔離艙。
主炮塔外部裝甲厚127毫米,兩門火炮中間保護裝甲厚37毫米;上甲板火炮外側裝甲127毫米,內部是半圓形隔壁,厚37毫米。
首尾主裝甲帶和上甲板裝甲帶之間垂直位置也有51毫米均制裝甲防護。
艦首和艦尾的指揮塔也有76毫米裝甲保護。
305毫米主炮塔側面和正面的裝甲厚229毫米,頂部裝甲厚51毫米,上甲板裝甲帶上的炮座厚203毫米,從上甲板裝甲帶到主裝甲帶之間的炮座裝甲厚102毫米。指揮塔外側裝甲254毫米。
排水量不超過12700噸,吃水不超過7.9米。武裝4門40倍徑305毫米主炮(2兩雙聯),12門45倍徑152毫米副炮,20門76毫米炮,20門47毫米炮,6門37毫米炮,兩門63.5毫米行營炮。裝甲為克虜伯裝甲,主裝甲帶超過水線長度的2/3長,229毫米厚,上甲板裝甲152毫米厚。航速18節。克朗普獲得批准可以比最初預定的12000噸的排水量增加700噸,但是其他的指標必須嚴格執行,尤其是18節航速,而且還必須以此航速維持連續12小時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