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13年,「喬丹」改名「中喬」!IPO有戲嗎?

2023-03-07   閨蜜財經

原標題:失落13年,「喬丹」改名「中喬」!IPO有戲嗎?

摘要: 凈利潤下滑(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33篇原創

2023年3月,上交所官網,一家體育公司的申報稿引起蜜妹注意: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

哪個中喬?或許諸多蜜友心裡有疑惑。但如果換成「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大家對它就更熟悉了。沒錯,這就是那個曾經和大洋彼岸官司打得火熱的中國版「喬丹」。

時隔13年,當初的「喬丹」變成「中喬」後,上市會更有戲嗎?

01

故事先從近13年前說起。2011年,成立已10年的喬丹體育本可以上市。 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2020年9月,喬丹體育IPO申請獲得受理,2011年11月25日上會獲得通過。

上市關鍵時刻,「喬丹」的這顆雷暴了。2012年2月23日,美國「飛人」麥可·喬丹現身視頻,稱向中國一家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喬丹體育)侵犯其姓名權。一場長達10多年的訴訟拉鋸戰就此開始。

2014年4月,商評委對79項商標爭議申請作出裁定,結果大部分是:麥可喬丹申請撤銷註冊商標的理由不成立,駁回撤銷申請,裁定爭議商標予以維持;

此後麥可·喬丹不服商評委結果,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商標行政訴訟,要求判決撤銷商評委裁定,後面也撤銷失敗;

接著喬丹又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申請,最終結果還是維持原判,這一次是終身判決。

儘管商標尚未被撤回,但喬丹那時的上市進程只能折戟。2014年,證監會表示:喬丹體育「存在重大未決訴訟。

此後,飛人喬丹仍未放棄「維權」。他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68件商標爭議行政訴訟,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了再審申請。後經再審程序,大部分註冊商標還是得以維持。

另一方面,2012年,喬丹通過公關公司在網際網路上宣布在中國起訴發行人―侵犯其姓名權,該案件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2020年12月30日,該案做出判決:令發行人在相關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形式與內容需經一審法院審核);

停止使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發行人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停止使用涉及「喬丹」的商標,但對於超過五年爭議期的涉及「喬丹」的商標,應採取包括區別性標識等在內的合理方式,註明其與美國前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不存在任何關聯,以消除聯繫,顯示區別,停止侵害(形式與內容需經一審法院審核)。

2021年1月,喬丹體育及麥可•喬丹均提起上訴。同年,2021年,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工商變更,企業名稱變更為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3月,上訴被駁回,維持原判,此為終審判決。歷時10年,糾紛終於告一段落。

02

官司落幕1年後,2023年3月,中喬體育再此啟動了IPO申請。這次中喬體育仍然把商標及商號風險放在了風險提示的首位,同時給出了最近這兩年的「成績單」。

和10多年前一樣,如今的中喬體育還是以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配飾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主,其中鞋類占營收比最高,其次為服裝。

如上圖最新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年、2022上半年這期間,中喬體育的鞋類產品占總營收比不斷提高,從2019年的52.85%到2022上半年的58.11%。服裝產品占比則持續降低,從2019年的45.77%到2022上半年的40.29%。

總營收來看,上述時間段內中喬體育的數據分別是55.74億元、48.82億元、58.42億元、30.53億元。其中2020年同比下滑12.4%,2021年有所恢復,相比黑天鵝之前的2019年小幅增長了4.8%。

另外要提到的是,中喬體育的大部分服飾產品都是代工廠生產模式,如其招股書所言「自行生產大部分運動鞋和少部分運動服裝,其餘產品由合格的外協廠商生產。」這背後有一個品控的風險,蜜友們需要注意下。

銷售網絡方面,截至2022上半年,中喬體育線下經銷銷售網絡由4個銷售大區,34 個銷售小區域,54家經銷商、6個銷售子公司在各自負責的前述銷售區域內開展業務,有6269家品牌專賣店。

專賣店數量方面中喬體育並不少,不過從營收來看,似乎比數量差不多的「兄弟」品牌要低很多。比如特步,2022年中期其在中國及海外共有6251家特步品牌店鋪,但同期營收達到了56.84億元,是中喬體育的接近2倍。

03

凈利潤方面,中喬體育似乎也離國貨巨頭們有差距。安踏、李寧長期地十幾億、幾十億凈利潤就不提了,還是拿專賣店數量相近的特步國際來比。

如下圖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0年,中喬體育的凈利潤還高於特步國際,分別為8.32億元、7.38億元。

2021年中喬體育就明顯掉隊了,凈利潤下滑到6.95億元,低於特步同期的9.08億元,2022上半年3.63億元的凈利潤也低於特步的5.9億元。

公開報道顯示,中喬體育是由成立於1984年的福建省晉江縣陳埭溪邊日用品二廠發展而來。

2000年6月12日,經晉江市陳埭鎮企業辦公室及晉江市鄉鎮企業局清理甄別,確認日用品二廠系全部由丁老歲(系丁國雄之父)、丁國雄二人出資設立,其中丁老歲出資 6.8萬元,丁國雄出資6.8萬元。

也是2000年,丁國雄父子將日用品二廠改制為福建喬丹,同時引進丁加芳、丁加泰、楊雪英(其中丁加芳、丁加泰為該司實際控制人之一丁也治之弟,楊雪英為丁也治之母)三位新股東,註冊資本增加至500萬元,出資方式以存貨和機器設備等實物出資。

換句話說,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總結下來,失落了10多年後,當初的喬丹體育改名「中喬體育」,曾經的對手愈發強大,自身的品牌風險並未完全消除,家族化色彩濃厚的中喬體育能否突出重圍,還存在很大變數。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