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悠揚朔氣清

2023-11-22     竹鶯說事

原標題:小雪悠揚朔氣清

郇如啟

在呼嘯的北風中,小雪羞答答從天而降。為山巒、樹林披上皎潔的銀裝。「落雪臨風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雪花營造出詩的意境,童話般的溫馨,沁人心脾的潔韻。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意味著降水形式由原來的雨滴變為雪花,由潤木滋葉變為覆地附枝,由淅淅瀝瀝變為飄飄洒洒。在「一片飛來一片寒」的氣韻里,小雪將冬天推向更冷的境界。

《孝經緯》載:「(立冬)後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開啟了大地封凍,江河凝滯,鳥雀失聲的序曲。雪花紛紛揚揚,幾乎一夜之間冰雕玉砌的仙境便呈現於塵世。

迎冬小雪至

一場小雪泯滅了葉片殘存的希望,枯葉離枝落地,埋沒在雪裡。翩翩飛舞的小雪是冬季的禮物,在寂寥的冬天營造出晶瑩如玉的環境,加快了隆寒到來的節奏。

「眾仙翼神母,羽蓋隨雲起」,傳說中的雪神為雪花插上了浪漫的翅膀,雪花落到地上 ,覆蓋了塵間的污穢和不潔。

面對飛雪,文人有著同樣浪漫的想像:你看早起的唐代詩人宋之問,望著滿地白雪發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的讚嘆,而高駢卻一會兒擁爐看雪,一會兒凝神思索,吟出「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的詩句。

和其他節氣一樣,小雪也有物候特徵:一候虹藏不見,「迎冬小雪至,應節晚虹藏」,小雪時節由於不再降雨,沒有陽光折射的媒介,天空再難見到橫跨天際的彩虹,只有朔風挾帶著雪花;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陰陽依上下,寒暑喜分離」,陰陽之氣相背而行,從而使得陰陽不交,天地不通;三候閉塞而成冬,在天地閉塞中萬物變得蕭瑟衰竭,失去了生機。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小雪時節當朔風扯下秋季的妝飾,寒冬的乾冷便增加了幾分枯燥,空氣也像乾裂了一般。處在「淡煙衰草孤村」的氛圍中,北方人總期盼著雪花飄灑。倘若在初冬能降一場小雪,那不只滋潤了大地,更滋潤了世間。

小雪節氣的到來,給洞穴中的蟄蟲以安全感。一場小雪封嚴了蟄蟲的洞口,隔絕了凜冽的寒風,蟄蟲可以在溫暖的洞穴里靜待春天來臨。「幾家歡樂幾家愁」,當小雪覆蓋大地後,有些留鳥苦於尋不到食物,在飢腸轆轆中艱難度日,此時它們是否後悔沒有儲存越冬的糧食呢?

雪地里,動物的腳印一串又一串,這是許多動物忌諱的事,它們擔心獵手會隨時跟來。對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來說,雪地留下的蹤跡,倒提供了食物來源。自然界中萬物生存的法則主要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面對冰天雪地,動物努力尋求著平衡點,寄寓著生存和繁衍的希望。

在水邊常常可以欣賞到雪中垂釣圖。當無憂無慮的小雪落進水裡化為烏有,魚兒卻因為品嘗不到雪花的滋味而甩著尾巴,戲耍著伸進水裡的魚鉤。「獨釣寒江雪」的漁翁並不在意魚兒是否上鉤,只是在飛雪中尋找樂趣而已。

清醉亦陶然

飛舞的雪花除去了空中的塵埃,使空氣清新、潔爽,雪將冬季裝飾得美輪美奐。雪凈化了世間萬物,也凈化了人們的目光,平添了萬里素裹的江山圖畫。

覆蓋著雪的山巒,連綿起伏,似在躍動,是天上的雲朵掉落塵間了嗎?「人煙隱約青山郭,雲物離披小雪天」,走在潔白的山路上,誰也不忍心踩踏潔白,卻又禁不住想親近潔白。於是有人佇立山巔,心靈得到升華,拋棄了煩惱、愁絲,拋棄了一切糾葛。

「情凝遙嶺外,雪墜草堂前」,一場雪讓路旁的樹枝長滿毛茸茸的雪花,像梨花綴枝,恍惚邁入了春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吟詠著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句,一股溫暖瞬間涌動周身。雪仿佛把人帶到了另一個世界,眼前盛開著的白色花朵,素雅中綻放著聖潔,冷漠中簇擁著嫵媚。

「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小雪時節正是冬梅含苞待放之時,片片雪花落在苞蕾上,為寂寥的冬季平添了幾分雅韻。「小雪湖上尋梅時,短帽亂插皆繁枝」,冒著紛飛的小雪,折一枝梅花瀟洒地拋向空中,眼前的世界便沉浸在「小雪梅香已破緘」的氛圍里,沉浸在「一塵不染香到骨」的醉夢間,沉浸在「羅浮春信許先探」的春意中。

踏雪尋梅是歷代文人的雅興,文人眼裡的寒梅與冬雪是孿生姊妹,有雪無梅則失其韻,有梅無雪則失其魂,梅和雪是相互伴生,相互映襯的。「梅花香自苦寒來」,雪成就了寒梅的美名,而梅花的氤氳暗香則賦予了雪一定的靈韻。

小雪時節的雪如果降得很厚,便為人們堆雪人、打雪仗提供了契機。大人、孩子不再因寒冷而縮手縮腳,大家勇敢地走向雪地,先掬起一捧新雪親吻,而後相互配合,用積雪堆成雪人,雪人五官俱全,惟妙惟肖。打雪仗是雪地里的娛樂活動,剛才還團結協作的人,頃刻之間便分成兩派,相互投擲雪團。

空曠的雪地里充滿著歡聲笑語,大人瞬間找回了童年的樂趣,引得「路人看者竊相語」。

新雪生魅力

冬日的第一場雪,給人的新鮮感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人們把它譽為新雪。倘若說春風吹來了春天的百花爭艷,那麼朔風則帶來了冬天的萬里雪飄。一場冬雪之後,田野被雪封了,阡陌被雪封了,人也被雪封在家裡。

室外漫天飛雪,室內溫暖如春。此時慢生活演繹出閒暇情調,農民不再惦記地里的苗勢,依偎著糧囤,坐在爐前斟滿新酒,輕抿一口便唇齒生香,一年的輕鬆和浪漫頃刻浮現在臉上。「新雪對新酒,憶同傾一杯」,此時唐朝詩人白居易正坐在農家暖炕上,舉杯暢飲。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小雪時節外出打工者陸續返家。面對家鄉的冰天雪地,他們沉浸在溫情里,續寫著縷縷鄉愁。三五好友相聚時,善飲者自有一番「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的豪放,不善飲者也有「笙歌與談笑,隨事自將來」的洒脫。他們或唱或念,在小雪時節散發著溫馨和溫存。

在農耕時代,只有到了小雪時節才算真正進入冬季,田野里的農活已經完全結束。「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了卻了稼禾牽掛的農民自發娛樂著,藉以打發寂寥漫長的冬日閒暇時光。

小雪時節唱小戲是許多地方的習俗。小戲班子一般由七八個人自願組成,演出時不用搭戲台,在村口或場院敲鑼打鼓一番,觀眾聚多了就開演,演出內容大多為宣揚孝道、誠信、守法之類。演出時即使天空飄起雪花,演員仍繼續上演,觀眾也是冒雪觀看,喝彩聲不斷。

地方小戲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在人們心中播下善良、敦厚、助人為樂的種子。

小雪時節還有說書、耍雜技等班子就近演出,雖然道具、演出場地簡陋,但卻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觀眾有時也會來上幾句。

在鄉下,小雪時節打梭子是一大樂趣。梭子是用木棍削製成的,兩頭尖尖的。打梭子時用一根長棍猛擊梭子的一頭,誰的梭子彈射得遠誰獲勝。

小雪給了人們融洽的氛圍,也提供了鍛鍊身體的機會,可見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都有其魅力。

舒捲應時令

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距離海洋遠近不同,加上地勢高低不同,氣候差異比較大。小雪時節江南還是暖融融的,而塞北早已白茫茫一片。多樣化的氣候,為文旅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旅客體驗著溫暖和寒冷的交替,修行著雲捲雲舒的平和心態。

黃河流域在小雪後會進入冰封期,正應了「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的民間俗語,土地逐漸凍結,麥苗在寒風中抖瑟,農民期盼著下一場雪。

「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經驗的農民深諳這條農諺,小雪時節落雪預示著來年雨水均勻,沒有大的旱澇災害。下雪可以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凈化了空氣和土壤。積雪對土壤來說起到了保暖效果,有利於土壤有機物的分解,可增強土壤肥力。類似的農諺還有「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等,都說明了小雪時節降雪的重要性。

到了小雪時節,我國東北、西北地區降雪是比較頻繁的,降溫幅度也比較大。此時東北地區的土壤凍結深度已達10厘米左右,因此,東北的田野里很少有越冬作物。

小雪時節的習俗各地不盡相同,但大多反映在食品製作方面。農耕時代由於缺乏良好的食物儲存條件,於是「小雪後,人家腌菜」。如今,雖然食材極為豐富,鮮菜保存也非常容易,但是到了小雪時節,北方的農村依然會腌制鹹菜。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時節氣溫急劇下降,天氣也變得乾燥,除了腌菜外,也是做香腸、臘肉的好時候。進入冬季,很多地方都有吃臘肉的習俗,南方城市更是對腊味情有獨鍾。廣州人做的腊味蘿蔔糕、腊味煮香芋、臘腸炒蜜豆等食品,馨香四溢,勾人味蕾。

「十月獲稻,此為春酒,以介眉壽」,古時釀酒多在初冬,也就是小雪前後。此時秋收剛剛結束,糧食相對充足,釀酒成為家家戶戶要做的活計。新釀的酒除了自家飲用外,還要留下一部分用於祭祀和招待客人。

我國南方地區一直延續著小雪釀酒的習俗,據說小雪時節的泉水特別清澈,達到了釀酒的最佳水質。這也是浙江一帶小雪之後釀酒的原因,此時釀的酒稱為「過年酒」或「小雪酒」。如果用白面做酒麴,加上白米、泉水釀出的酒則稱為「三白酒」,等到來年桃花盛開時,有情調的人會在酒罈里撒上桃花瓣,就成了「桃花酒」。那時,徜徉於明媚的春天,飲一杯桃花酒,會不會有桃花運相隨呢?

在紛紛揚揚的小雪天,將疲憊的身心駛入避風港,在擁爐睡醒後,且不管「小雪輕盈如解舞,故故穿簾入戶」的飄逸,只享受「獨試新爐自煮茶」的慢生活,修養寬宏、平和的心態,該是小雪時節的另一種境界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031b264259c3b7f5b545f4946292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