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昆明市官渡區長豐學校食堂疑提供變質肉給學生食用,引發家長們集體不滿,17日聚集校門口討說法。據家長現場反饋,他們發現肉品散發異味,質疑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存在嚴重問題。現場家長情緒激動,指責學校食堂「整盆肉都是臭的」,並表示已報警處理。
「臭肉」事件一經曝光,瞬間引發高度關注,當地多部門立即介入。官渡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渡區教育體育局於17日凌晨發布通報稱,經初步調查,現場待加工豬肉感官氣味異常,執法人員對食堂食材進行查封,並組織開展檢測、溯源工作。目前,已對涉事學校、企業立案調查,學校食堂已停止供餐。
食品安全從來不是小事,事涉未成年學生,為禍尤烈。網傳視頻中,有學生家長情緒激動地發問「良心何在」,直抵人心。讓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吃變質發臭的肉,哪個家長不心痛、不憤怒?退一萬步說,家長並沒有多高的要求,只是想讓學校給學生提供安全、可口的飯菜,有那麼難嗎?
發現問題後,有家長強闖學校食堂,發現有包凍肉的包裝袋上出現了「2015」的數字,因為包裝上都是英文,家長無法確定這個數字代表著生產年份還是生產批次。但無論是哪一個,都表明這批肉的來源形跡可疑,其與變質發臭之間或許存在著某種關聯。
多名家長爆料稱,早在今年6月,就有學生出現腸胃不適就醫的情況。一些學生告訴家長,飯菜是臭的、米線是餿的,「都是殭屍肉和預製菜」,家長通過不斷排查才最終懷疑到學校的餐食上。此前,家委會也反映過很多次,卻被學校「壓下去了」。
簡單梳理以上細節,不難發現問題的大致根源所在。對於學生餐,家長處於明顯的信息弱勢,他們得到的都是孩子反映的二手信息,無法對學生餐的品質進行直接的監督和干預。譬如此次「臭肉」事件,就是部分家長強行闖入學校食堂才最終坐實,不採取非常規手段根本無法發現真相、拿到確鑿的證據。
信息弱勢帶來的是話語權的弱勢以及溝通機制的缺失。公允而論,學校管理學生餐並不容易,但如果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是暢通和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不會出多大的事情。怕就怕,學校本身疏於管理,抑或是基於某種利益訴求,主動關閉對話通道,甚至人為「消滅」負面信息,那麼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家長對學生餐的反饋意見,學校聽到沒有?學校把家長所反映的問題「壓下去」,是個人行為,還是奉命行事?把這些問題搞清楚,籠罩在學生餐上面的「臭味」或許才能真正消散。
面對家長的質疑,學校的工作人員解釋:學校食堂委託的餐飲公司證照齊全,老師與學生同在一個食堂就餐。這說的或許是實話,但決不能成為推脫責任的藉口,更不能降低「臭肉」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係。
保障學生餐的食品安全,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證照齊全」和「老師陪吃」的層面上,這是典型的管理形式主義,而應該做到每一個環節都精細化管理,責任到人,不留死角。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要公開透明,而不是把學生餐當成一門生意,關起門來做。
讓學生吃上一頓放心的餐食有多難?其實不難,有「良心」二字就足矣。
開屏新聞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