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都的春天城市經濟的韌性
編者按:
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是甘肅金昌高質量發展無法繞開的課題。
金昌,地處甘肅河西走廊,緣礦興企,因企設市,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為擺脫「資源依賴」,金昌歷屆黨委政府接續奮鬥展開城市轉型的探索。
近年來,金昌市委、市政府錨定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主題,聚力打造「2+4」現代化產業集群,加速在傳統優勢產業中「改舊」、布局新賽道中「育新」,推動金昌市走上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城市轉型升級坦途。
2022年,金昌市人均生產總值12.01萬元,超越嘉峪關市名列甘肅省第一位;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4.03億元,同比增長12.1%,榮獲2023年前三季度甘肅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一名。這是該市連續七個季度獲得甘肅省高質量發展貢獻獎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金昌被甘肅省委、省政府賦予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共同富裕先行區」新的使命任務,或將倒逼金昌進一步加快城市轉型升級步伐,迎接全新的發展紅利期。
在不確定的時代做正確的事情,沿著城市賽道布局加速奔跑,小而美的金昌正在綻放光芒。央廣網甘肅頻道即日起推出「鎳都的春天」系列報道,跟隨記者的筆觸,觀路徑、看成效,解讀金昌的新一輪騰飛。
央廣網蘭州12月10日消息 拉長時間軸,觀察甘肅省金昌市城市經濟發展軌跡,從崛起、收縮到再增長,該市經歷了一個波浪式發展進程。事實上,緣礦興企、因企設市,一直是金昌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把雙刃劍。
建市初期,作為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金昌快速崛起。進入「十二五」,金昌產業結構單一問題凸顯,以提升城市經濟韌性為關鍵點的調整結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近年來,經濟韌性正在從金昌痛點變為金昌亮點。2018年,金昌GDP只有264.24億的規模,到2022年已達522.52億,是2018年的1.98倍,GDP連續跨過300億、400億和500億關口,今年將接近600億大關。
記者在採訪中清晰地看到,該市圍繞產業鏈謀篇布局、供應鏈本地化率、科技創新轉化、發展民營經濟四條路徑,「2+4」現代化產業集群初步形成,探索出了提升城市經濟韌性的「金昌之路」。
產業鏈的謀篇布局
重構產業鏈,填補鏈空白,是金昌破解產業結構單一、提升城市經濟韌性的破局之道。
「培育提升『2+4』產業鏈,正是基於我們對金昌資源、區位、產業優勢的充分認識和對發展短板的深入考量提出的具體舉措。」金昌市發改委主任陳軍說。
金昌市產業發展展覽中心「2+4」產業鏈介紹(央廣網記者 逯文婕 攝)
在打造傳統優勢工業產業方面,金昌立足鎳銅鈷資源豐富,基本化工原料的「三酸兩鹼」(硫酸、鹽酸、硝酸、燒鹼、純鹼)俱全的基礎,依託金川集團有色冶金和化工產業優勢,持續推進有色金屬新材料千億產業鏈和化工循環百億產業鏈。同時,為有效解決全市固廢堆存量超過2億噸的難題,金昌提出打造資源綜合利用百億產業鏈,加快建設全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助推傳統農業「提檔升級」,金昌市立足光熱資源充沛、水質優良的自然優勢和高原夏菜、優質草畜產業基礎,打造高品質菜草畜百億產業鏈,不斷培育龍頭企業,延伸農產品精深加工鏈條,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蔬菜、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永昌縣高原夏菜種植基地一角(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加快布局新興產業方面,金昌依託豐富的風光電資源,搶抓「雙碳」戰略以及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設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的機遇,在全力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同時,憑藉發展電池產業所需原材料的77%可以實現本地供應的基礎,布局新能源電池產業,著力推動新能源、新能源裝備製造、新能源電池產業互融互促、協同發展,聚力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千億級產業集群。
同時,聚焦數字經濟產業鏈「蛻變」,金昌發揮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支點和全省「東數西算」試點的優勢,2020年,金昌市搶抓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網際網路+物流」數字經濟的重大機遇,與山東阿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西部首家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與此同時,金昌重點引進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數字金融、人工智慧、電子信息製造等新型業態項目,實現數字經濟產業突破發展。
在完成產業賽道布局之後,金昌市著力填補鏈空白,加快內涵式發展步伐。
以化工產業鏈為例,該市採取分化、派生、新生和融合等方式,建設氯鹼化工、硫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精細化工等5個細分產業鏈,構建「橫向耦合、縱向閉合、產業共生、吃干榨盡」的循環經濟新模式,聚力打造西北新型化工產業基地。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河西堡工業園俯瞰圖(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具體到化肥行業,金昌市近年來先後引進了新洋豐60萬噸新型作物專用肥一期工程、心連心30萬噸新型作物專用肥、施可豐60萬噸新型肥料二期、能化投低階煤高效利用制氫及50萬噸高濃度尿基復合肥、景源年產14.65萬噸精細化工產品、福盈門30萬噸新型作物專用肥等項目,建成了甘肅省最大的化肥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金昌市「2+4」現代化產業集群實現產值1270.3億元,增長26.5%。鎳銅鈷新材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金川集團鎳鹽公司入選全國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範企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1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
供應鏈:本地化率持續攀升
供應鏈本地化不僅可以增加供應鏈的可控性和可持續性,同時還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在甘肅佰利聯化學有限公司金昌冶煉副產硫酸資源及氯鹼廢電石渣綜合利用生產40萬噸合成金紅石項目現場,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建成後,每年將消納金川集團有色金屬冶煉副產硫酸150萬噸、氯鹼化工廢電石渣100萬噸。
甘肅佰利聯化學有限公司集控中心(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為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提質增量,金昌圍繞尾礦、冶煉渣、粉煤灰、電石渣、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等8個細分鏈條,建設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對接、建設、投產,既有效解決了有色金屬產業、氯鹼化工產業副產的含銅廢渣廢酸等工業「三廢」回收處理利用問題,又彌補了下游產業的原料缺口,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雙贏。
「我們的產品是農藥、醫藥中間體,選擇來金昌市河西堡化工園區,也是因為金川集團能夠給我們提供氯氣、燒鹼、鹽酸這些常規的基礎原料。」甘肅聯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徐玉濤說。
金昌市化工產業現已形成以金川集團為核心的40個化工產品供需關係。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基礎原料化工基地,金昌構築了「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型工業體系格局,吸引了鑫華焦化、金化集團、甘肅瓮褔、施可豐、豐盛環保、甘肅聯凱等一大批化工企業落地金昌,不同的投資主體間均以上下游產品、副產品為紐帶,形成了關聯緊密的供應鏈、產業鏈。
金拓鋰電是甘肅億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是金昌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在投資儲能電池領域之前,金拓鋰電已經擁有了金昌市首條18650圓柱形鋰電池的生產線,可日產25萬支三元鋰電池,產品遠銷國內外,為眾多電動車企提供動力支撐。
「金昌礦產資源豐富,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和原材料優勢,我們生產的18650鋰離子電池和方型儲能電池需要28種原材料,其中在金昌本地就有18種能夠供應。製造所需的鎳、銅、鈷、錳、鐵、鋰及磷酸等原材料,77%可在金昌本地生產和供應。像銅箔等原材料,上午下訂單,下午就可以送到生產線,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哈國斌說。
金昌市產業發展展覽中心電池材料展示(央廣網記者 逯文婕 攝)
隨著新能源規模產能的不斷膨脹,帶動了越來越多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產業呈現出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發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在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總投資323.16億元的30個新能源電池及電池材料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項目建成後,新能源電池所需的35種原、輔材料本地供給率可達80%以上。金昌市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產業項目將實現多點開花、連點成線、串珠成鏈。
科技創新:構建可持續發展能力
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66.53%,連續兩年居全省第2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68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達到41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3家……「天眼」探空、「蛟龍」入海、「神舟」飛天等一批「國之重器」,都有金昌工業的「科技智慧」……
一連串耀眼的數據和事實,凸顯出金昌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已然成為引領金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走進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處處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這是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手撕鎳帶』,厚度僅為0.05毫米,用手輕輕一扯,便可以把它撕開。」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長苗承鵬介紹,鎳帶在拉伸的過程中高溫達900℃,如果有空氣進入出現小泡則前功盡棄,只有掌握高性能真空熔煉技術、綜合加工技術、優良裝備水平,才能產出如此高性能的鎳帶。
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純鎳板展示(央廣網記者 逯文婕 攝)
長期以來,鎳合金板帶材核心技術是我國鎳鈷工業「卡脖子」技術難題,作為新能源電池的核心關鍵部件,鎳合金板帶材設計和製備工藝非常複雜,整個研發周期長、技術壁壘高,實現規模化量產難度高,金川集團從技術研發和生產製造兩方面進行突破,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最終聯合生產出國產純鎳板,打破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受國外製約的被動局面。
「2022年,純鎳板銷售200多噸,今年已銷售300多噸,市場份額正在迅速擴大,這也更加堅定了公司要走高端材料研發製造之路的決心。」苗承鵬說。
近年來,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通過工藝優化和關鍵設備升級,發展純鎳帶材、電熱合金、精密合金,延伸精深加工產品鏈;建設8000噸高溫合金項目,發展鎳基核電材料及航空航天材料;通過合資合作,發展導電鎳粉、汽車渦輪增壓器、大卷重寬幅鎳帶、醫用合金等高附加值產品。
金川集團生產的高精銅帶(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甘肅省金昌市工業經濟「壓艙石」,金川集團正不斷加速延伸有色金屬及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向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高溫合金及精深加工、電子電工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等領域邁進:羰基鎳產品、電池用鎳帶材及核電用高溫合金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率先在國內實現了高端半導體晶片用超高純鎳鈷銅材料的產業化和國產化;高端異型銅帶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高純鎳鈷銅生產技術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市企同頻。近年來,金昌市大力實施強科技行動,建成「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鎳鈷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等4個國家級創新平台,以及「甘肅鎳鈷新材料創新中心」等14個省部級創新平台,培育其他各類科創平台及企業90餘家。同時,金昌著力創新人才引培,出台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辦法等政策,打造強大的人才「磁場」,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民營經濟的規模和活力
過去五年,金昌市民營企業數由0.53萬戶增加到1.32萬戶,增長了149%;民營經濟稅收收入達到13.97億元,占全市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由15.6%上升至17.66%。不管是從企業數量、市場覆蓋,還是在稅收貢獻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據了解,金昌市積極探索推行「信用承諾制+標準地+幫辦代辦+信易貸」模式,並被納入「2023年度全國信用承諾優秀案例」,累計出讓「標準地」36宗、5591畝,金昌「信易貸平台」入駐企業達1.4萬戶、授信394筆49.07億元;大力推進「誠信金昌」建設,金昌市成功入選第四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
金昌市召開民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座談會(央廣網發 金昌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5月,金昌市委書記王鈞深入部分民營企業調研並主持召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時,要求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鼓勵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延伸等方面下功夫,積極發揮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7月,王鈞在金昌市二季度政企溝通交流座談會暨融資對接會上講話時表示,「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好不好,經濟發展速度快不快,企業家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
「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原材料採購方面的巨大優勢是我們公司落戶金昌的主要原因。」甘肅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梅鵬成說,「基於新能源產業巨大的市場前景,以及金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有信心讓企業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最大生產廠家。」
甘肅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生產車間一角(央廣網記者 逯文婕 攝)
如今,金昌市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創新創業活力顯著增強、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繁星點點的金昌民營經濟成功實現提檔升級。
今年前三季度,金昌市生產總值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9%……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展示著金昌市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提高經濟抗風險能力、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的穩健步伐。
記者李紅軍 逯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