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佬回港上市!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但面臨多種困境

2023-02-08     閨蜜財經

原標題:昔日大佬回港上市!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但面臨多種困境

摘要:2022年前三季度多項指標惡化(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兒

按:這是閨蜜財經第1213篇原創稿件

美股上市2年多後,兔年開年不久,曾經的P2P大佬陸金所低調奔赴香港上市。

近日,據港交所相關網站披露,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陸金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以介紹方式申請在香港主板主要上市,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瑞銀集團。

背靠平安集團、經歷行業坍塌……陸金所現狀如何?

01

如果不是陸金所要赴港二次上市,蜜妹都已經快遺忘掉P2P這個曾經火爆的行業。

時間回到16年前:2007年,P2P進入中國。4年後,作為中國平安旗下成員之一,陸金所成立。註冊資金8.37億元人民幣,總部位於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陸家嘴。

有了平安集團的「大樹」,陸金所成為那個互金黃金年代當之無愧的老大。這從那個年代,地鐵、網絡、手機端,鋪天蓋地的廣告里可以窺見一二。

2015年,時任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確認陸金所啟動上市,當時計葵生稱,最快將於2016年下半年啟動在港上市。

但也是2015年,E租寶等一系列P2P產品暴雷不斷,監管層對互金行業的口子收得越來越緊。2016年,整改、關停、跑路,幾乎成這一行業關鍵詞。

行業曾經有多麼火爆,結局就有多一地雞毛。彼時陸金所別說謀求上市了,獨善其身都困難。

這之後幾年,陸金所低調謀求轉型,時而因一些暴雷相關負面新聞登上頭條,同時監管也開始鐵腕治理P2P。種種影響之下,陸金所註冊用戶增長乏力,資產規模大幅下滑,上市更似乎遙遙無期。

2020年是個轉折點。當年3月末,平安消費金融正式獲批,成為當年第一家獲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使得陸金所可以合法承載個人借貸業務。這一步被視為陸金所解決上市障礙的關鍵一步。

2020年10月30日,陸金所終於赴美IPO上市,發行價13.5美元,募資約23.63億美元。

02

如今美國上市2年多,陸金所股價似乎不樂觀。美東時間截至2023年2月6日收盤,陸金所美股價格為2.75美元,當日跌幅7.72%,總市值約63億美元。

從最新赴港上市招股書里蜜妹看到,轉型之後的陸金所業績難言亮眼,面臨多種困境。

招股書里,陸金所似乎褪去了P2P標籤,這樣介紹自己:

中國領先的小微企業主金融服務賦能機構。為小微企業主及其他優質借款人提供量身定製的融資產品,以解決他們大量未獲滿足的需求。

目前陸金所針對小微企業主的核心零售信貸賦能業務模式包括一般無抵押貸款、有抵押貸款,其通過平安普惠品牌賦能這些貸款。

除該業務外,陸金所還通過持牌消費金融子公司提供消費金融貸款,其子公司為這些貸款承擔部分信貸風險;也通過陸金通產品向銀行轉介借款人,不為這些轉介所產生的貸款提供任何資金或承擔信貸風險。

這兩塊業務陸金所的銷售模式有所不同。其中普惠品牌下的零售信貸賦能業務,主要通過線下渠道獲取借款人;消費金融則通過應用程式及流量平台在線上獲客,並通過直銷網絡線下獲客。截至2022年9月末,有46.5%的消費金融借款人源自線下,53.5%源自線上。

這兩年數據來看,陸金所的活躍借款人數增速似乎在降低。如上表招股書數據,2021年,其活躍貸款人數同比還增加了524人,但2022年前三個季度相比2021年末僅增加177人。僅靠第四個季度,恐怕難以趕超上一年的增加數量。

03

營收方面,陸金所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也減少了。具體來看,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520億元、618億元、458億元,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微降約0.4%。

同期,陸金所凈利潤降幅更大。

2022年前三季度其凈利潤95.8億元,同比下降約30.6%。

新增貸款規模來看,陸金所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也有明顯降低,從2021年同期的4968億元降至4176億元。

同期,陸金所的貸款違約也增加,信用減值損失不斷擴大。

2020-2022年前九個月,該數據分別為人民幣30億元、66億元及103億元,分別占期內收入的5.8%、10.7%及22.5%。

逾期率則在升高。

30天以上逾期率2020年還是2.0%,20229月末到了3.6%;90天以上逾期率從2020年的1.2%,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2.1%。

年化利率方面,蜜妹不得不感嘆,真的高——截至2022年9月末,陸金所的新增貸款中一般無抵押貸款的平均年化利率為21.1%,有抵押貸款為15.7%,消費金融貸款為20.7%。

這裡的年化利率指每月全部借款成本占貸款餘額的百分比,按係數12予以年化。全部借款成本包括以利息、保險費或擔保費、零售信貸賦能服務費等。

這次,陸金所以介紹方式赴港上市,不涉及新股發售和融資,只申請獲得將其證券在市場上掛牌買賣的資格。

把融資和上市在時間上分開,也給了企業更大的靈活性。

不過,正如陸金所自己提到的,這是一個變化迅速的行業,中國或全球經濟的嚴重或長期下滑可能會對其業務及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種種動作背後,陸金所能否有持續成長的能力,這將是個很大考驗。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a9fbbad4b6623575fb0d4f283a2ed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