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有一家公司是繞不開的:騰訊,創立於1998年11月。這家公司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一路走來,至今已經21年。在21年的時間裡,騰訊作為親歷者走過了無數的大事件。
在現在這個由網際網路時代往數據時代變革的重要時期,安全,特別是數據時代的金融安全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熱點問題。騰訊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引起了行業的好奇。
在2019第四屆中國移動金融安全大會上,騰訊安全大數據金融安全負責人章書分享了騰訊在金融安全方面的解決方案。
章書首先表示,在過去20年的業務過程中,騰訊一直是網絡安全問題的受害者,被盜號、盜刷、傳播黃賭毒、電信網絡欺詐等多種問題困擾著。為了解決問題,騰訊安全展開了對抗,在與這些問題長期對抗的過程中,騰訊安全服務了全中國99%的網民,並逐漸完成了大數據能力沉澱,將大數據能力對外輸出是騰訊安全現在戰略投入方向。
如何對外輸出自身20年間沉澱大數據安全能力呢?章書表示,騰訊安全首先在數據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投入的重點是設備流方面,通過設備流可以清晰的得到黑灰產的節點,有利於找到欺詐、傳銷組織的基點。章書表示,設備流和信息流覆蓋中國99%以上的網民,可以成為資金流、人員流的重要補充。
其次騰訊在數據治理上進行了大量投入,通過對20年業務累計下來的數據進行治理,形成了具有正常數據的白庫和屬於風險、犯罪數據的黑庫。另外,騰訊安全目前可以提供單機實現計算100億點和1000億邊的計算力,是傳統分布式計算力的100+倍。
最後,騰訊安全通過多維的知識圖譜構建、機器學習方法串聯設備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依靠強大的計算力對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完成對賭博、色情、欺詐等犯罪行為的關聯、識別,準確率超過95%。
章書表示,騰訊安全通過轉化20年的安全黑灰產數據經驗得到的能力可以有力的承擔社會責任,助力網絡空間安全,同時,他們也在摸索PLAN B,將這種科技能力為金融場景進行服務,為金融業務的安全起到貢獻。
他認為普惠金融和金融服務創新的核心是金融安全大數據能力。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大數據可以做到風險控制,釋放金融生產力;在普惠金融方面大數據可以量化企業價值,配套更好政策;在規避監管方面,大數據能力可以有效識別和預警風險,還可以聯動處置風險。
目前,網際網路金融亂象觸目驚心。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持續高位攀升涉案金額超千億,涉案金額越打越多(每年環比)。章書表示,騰訊安全使用靈鯤大數據對22類金融創新領域數據分類和風險預警,目前已經服務十多個省市和二十多家銀行,提供穿透式監管、合規管理和業務安全服務。在服務過程中,靈鯤大數據形成了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之間的閉環。
章書特意強調了數據安全問題,一方面現有的數據不可能從全域採集,另一方面又需要從全域角度進行數據融合,邊界在哪裡十分重要。他自身作為實踐者認為需要建立一個專區,在專區內進行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章書表示,在數據管理和人員管理方面使用聯邦學習可以有效滿足數據安全需求。
在演講的最後,章書表示:「目前在數據融合的工作中,我們也是在探索,尋找最好的方案和方法,而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還在路上。」
點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