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和慢阻肺是一回事嗎?怎麼治療?治療誤區有哪些?

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問:肺氣腫和慢阻肺是一回事嗎?我老是分不清肺氣腫和慢阻肺,它倆之間有關聯嗎?

專家表示:很多患者前來就診,描述病情時總是將兩者混為一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二者到底有哪些區別?

什麼是慢阻肺?慢阻肺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慢阻肺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徵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為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主要累及肺部,亦可導致肺外各氣管的損害。

慢阻肺主要臨床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憋喘胸悶,晚期患者有體重下降,食慾減退等。

什麼是肺氣腫?

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呼吸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氣道彈性減退,過度膨脹、充氣和肺容積增大或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肺氣腫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個解剖或結構術語,是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發展的結果。

慢阻肺與肺氣腫的聯繫:

醫學上認為,當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通過肺功能檢查,發現氣流受限,而且不能完全可逆時,則可診斷為是慢阻肺,即患者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如果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70%,則表明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可以診斷為慢阻肺。

如何治療慢阻肺?

  一、患者自我管理方面:

  1 、必須戒煙。

  2、避免長期處於布滿粉塵以及刺激性環境中的工作,應脫離污染環境。

  3、日常避免吸入二手煙以及其他污染曝露環境下。

二、吸入給藥治療策略

  對於部分年老體弱、病情較重、吸氣流速較低以及使用乾粉吸入器存在困難的患者,使用霧化吸入給藥或許是更佳選擇。

  1 、穩定期患者

  穩定期患者常用藥物推薦:支氣管舒張劑、ICS和祛痰藥等。

  2、急性加重期患者

  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內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咳膿性或黏液膿性痰,需要改變藥物治療方案。上下呼吸道感染、吸煙、空氣污染、吸入高變原、誤吸、維持治療中斷等均可導致急性加重。

  3、病情較輕患者

  病情較輕的患者可在門診霧化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口服或霧化ICS、抗菌藥物治療。

  4、病情較重需住院患者

  病情較重需住院患者,採用氧療、抗菌藥物、祛痰、營養對症支持、機械通氣、霧化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口服及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或霧化ICS治療。

  三、心理健康護理

  對於有心理障礙的慢阻肺病人,可以藉助一些抗抑鬱藥物,結合社會心理的干預,鼓勵病人多參加集體活動,放鬆心情。同時,家人應給予積極的誘導,有研究顯示,家屬經常關心和鼓勵的慢阻肺病人,愈後比沒有家屬關心的病人狀態更好。所以,家庭的關心鼓勵對病情的控制,以及對克服心理障礙,皆有很重要的意義。

慢阻肺治療的四大誤區

  (一)未按時足量用藥

  慢阻肺是慢性呼吸疾病,就像高血壓一樣,需要終身治療、長期用藥,出院後「不管不問」,不再堅持藥物治療,導致疾病反覆發作,對肺功能損害很大。

  (二)不願意使用吸入藥物

  吸入藥物之所以作為慢阻肺疾病的首選藥物,是因為它直接作用在氣道,一是起效快,二是減少口服用藥的劑量和全身不良反應。有些患者不認可吸入藥物,喜歡傳統的口服藥物,其實吸入藥物的研發和設計就是為了更方便的服務患者。

  (三)吸入藥物操作不當

  對於吸入藥物使用方法不正確,除了導致藥效打折扣外,還會因為吸入藥物部分是含吸入激素的,需要及時漱口,否則會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口腔潰瘍、聲音嘶啞等不良反應。

  (四)只認可藥物治療

  很多患者認為只有吃藥是一種治療方式,其他的都不是治療,尤其不認可康復治療,認為康復治療只是鍛鍊身體,不是真正的治療。對於慢性病,患者可以通過康復鍛鍊可以使患者保存能量,改善呼吸道症狀,改善活動能力。所以康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國內外的大量研究已明確康復治療對慢阻肺患者的多項益處,是穩定期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GDS624BMH2_cNUgEf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