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農民常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時下,南寧市各縣區的田間地頭披上了新綠,農田裡水稻秧苗茁壯成長,蔬菜瓜果長出新葉。農民趁著農時,紛紛投入到春種、春管等勞作中,播種下的不僅是新苗,更是滿懷豐收的新希望。
賓陽縣古辣鎮是南寧市糧食集中種植區之一,古辣鎮騰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賴金球早早與附近育秧工廠簽好了訂單,等綠油油的秧苗長滿秧盤,趁著天氣晴好,他們即抓緊時間,組織人手開展機械化插秧。
「今年合作社在古辣鎮承包水田860多畝,目前已完成育秧、機械耙田等工作,準備完成早稻插秧。」在現場緊盯插秧作業的賴金球高興地說。只見一部部插秧機分散作業,在機器轟鳴中,秧盤裡的秧苗被整齊地播在水田中。再過一周,這些秧苗就能在稻田裡立住「腳」。待到夏季,這裡將迎來豐收。現在,賴金球已開始謀劃接下來的田間管理和豐收後的新一輪農機使用計劃和訂單。
在賓陽縣古辣鎮不丈垌,賓陽縣古辣鎮騰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使用插秧機插播水稻秧苗。(蔣兆飛 攝)
與賴金球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民和農業企業在溫暖的春光里開始了深耕細作。在江南區,江西鎮新世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忙著進行扶貧生豬補欄,揚美村計劃用於種植玉米和南瓜的數噸肥料相繼運抵,延安鎮那齊村村民在保持安全距離的前提下給田地鬆土挖溝……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南寧市堅決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市委的決策部署,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農業生產,精心謀劃,統籌安排,紮實推進春耕備耕各項工作,統籌抓好農業企業復產復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菜農搶抓農時勞作,用心護理蔬菜生長。黃維業 攝
今年,南寧市春耕春種有不少新變化,越來越多的春耕工作開始「觸網」。「我們都通過網絡簽訂育秧、購買肥料的訂單和預約農機,還在網上學習了不少農業技術的課程。」賴金球說。
除了賓陽縣,江南區也以實地走訪、電話、微信等方式,向涉農企業宣傳科普知識及疫情防控措施,排查疫情防控情況,指導企業制定復工復產方案,督查企業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截至4月8日,江南區58家農業企業已全部復產復工,復工率100%。同時,江南區還通過網絡銷售等方式,幫助農業企業和廣大果農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僅以團購方式就為轄區農業銷售鴿子、肉鴨、肉雞等家禽產品約1100羽,銷售青棗、沃柑、蔬菜等3000公斤。
南寧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南寧市農業部門已統籌12.5萬隻口罩、5000套防護服為農業企業解決防控物資緊缺問題;採取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春耕生產調度會,市一級農技部門把春耕生產的技術要求發布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暢通信息渠道,目前南寧市已開展10.72萬人次春耕備耕技術培訓。
西鄉塘區石埠街道的田間地頭綠意盎然,生機勃發。黃維業 攝
截至4月8日,全市春種農作物面積526.99萬畝,同比增加22.73萬畝。其中,玉米104.31萬畝、花生55.82萬畝、豆類12.55萬畝、蔬菜146.79萬畝、糖料蔗175.73萬畝。旱育秧插大田達147.02萬畝,同比增長43.09萬畝;機插面積達46.43萬畝,同比增加2.24萬畝。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發布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圖文/南寧日報
編輯:南寧市農業信息中心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南寧農業」今日頭條號,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UoZXEBfwtFQPkdoh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