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孕媽到了最後關頭該如何選擇生產方式,已經發布了幾篇推薦文章,大家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
但評論區有這樣一種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順產轉剖宮產還不如直接剖!
這個觀點很有迷惑性,乍一看,很多孕媽會覺得是對的。
因為都覺得本來好好的順產,生著生著轉成剖腹產,這邊疼完那邊疼,白白遭受兩茬罪,還不如早點選擇直接剖。
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
今天我必須給大家科普一下:順轉剖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而且對寶媽和胎兒的好處相對來說比直接剖還要多。
順轉剖是怎麼一回事?
我先帶著媽媽們了解一下順轉剖。
顧名思義,順轉剖的意思就是:
分娩過程中,有了規律宮縮,宮口也在逐漸開大,但由於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轉為剖宮產手術而使生產順利的情況。
如順產過程中,當存在胎兒窘迫、難產、產程受阻等問題時就需要中轉剖宮產。
總的來說,順轉剖屬於特殊情況下才會進行,發生的機率並不高。
一般在分娩前醫生都會進行檢查和評估,能建議順產的基本都符合順產的條件,大多數都能順利分娩,所以大家不用慌。
另外根據中國婦幼保健(2021)的研究調查,以下是造成剖宮產的主要風險因素:
1、年齡
孕婦的年齡越大,其產力、產道條件等都會逐漸降低,順產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就越大,剖宮產的幾率增大。
2、產次
初產婦不耐受疼痛、產程時間長、其宮頸不成熟以及缺乏分娩經驗引起其對分娩存在恐懼可能是造成其選擇中轉剖宮產的原因。
3、產婦的情緒因素
一些產婦受到不耐受疼痛、擔心母嬰安全等主觀因素的影響放棄順產,要求進行剖宮產。
我知道,現實中很多准媽媽,因為懼怕順產的疼痛而選擇剖宮產,但其實順產的宮縮痛是陣痛,通常情況下均可忍受,且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規律宮縮開始後,陣痛若明顯,可根據個人感受,適時應用導樂分娩、分娩鎮痛等方式降低痛閾,均有利於順利分娩。
我也能理解抗拒順轉剖的准媽媽,畢竟一次生產要經歷兩種方式確實會讓人退縮。
「順產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大家對於順轉剖以及剖腹產還是存在認知誤區。
恐慌來源於未知。
解決未知才能解決恐慌!
順產>順轉剖>直接剖
順產——基於產道、產力及胎兒方面綜合評價正常且能相互適應經陰道自然分娩的方式。
正常情況下,順產的胎兒能有效從母體獲得免疫抗體,新生兒抵抗力較強。
而剖腹產的最大優點可能是不經歷順產的宮縮痛,但卻沒人說手術的風險和術後有多遭罪。
比如剖宮產手術過程中有可能大出血,損害周圍臟器風險及麻醉意外等;
比如 胎兒未經產道擠壓還可能增加新生兒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比如遠期可能還出現一些術後併發症,如盆腹腔粘連,術後形成瘀痕子宮,切口還會導致二胎妊娠風險增加,子宮破裂風險增加等。
我見過好幾個剖宮產的媽媽都是因為瘀痕子宮再次懷孕後出現瘢痕妊娠的。
除了鼓勵產婦順產之外,為什麼說順轉剖比直接剖要好?
順轉剖說明孕婦已經出現了分娩徵兆,而且在前期順產過程中,胎兒有一個經歷宮口擠壓的過程, 羊水會排得比較乾淨,呼吸系統也會發育得比較好。
最重要的是有順產的條件時,先試著順產後轉為剖宮產,有很大幾率可能就順利分娩了,而不用剖宮產,如果直接剖宮產那順產的幾率就沒有了。
此外,順轉刨在產後母乳分泌方面,也比直接剖宮產要好一些。畢竟剖宮產沒有等到催產素的分泌。
不得不剖的時候也不用怕,雖然剖宮產手術有風險,但也是一個成熟的手術,遵從醫囑,當機立斷,順轉剖並不可怕!
我見過可以順產非要剖的,也碰過非順不可的,好結果有但壞結果也不少。
在產房內外流下的淚,有甜的,也有苦的!
站在醫學健康的角度,推薦順產,但生產方式的選擇首先是以你和寶寶的健康安全為前提的,醫生給的建議是一定要聽的,有不同意見時可以跟醫生溝通,而不要一意孤行。
只能說,在產房裡,醫生和准媽媽們一樣,是共同迎接新生命的戰友,他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你和寶寶保駕護航,相信自己也相信醫生吧。
專業的判斷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當生產指征達到相關標準時,醫生自然會幫助你做出最佳的決定。
希望各位即將或已經懷孕的女性朋友們——
懷抱好心態;擁有好身體;度過好生產!
參考文獻:
[1] 金蘭,董麗華.順產轉剖宮產情況調查和原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7):4062-4064.DOI: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1.17.051.
[2] 周燕玲,劉潔球.初產婦順產過程中轉剖宮產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2020,7(22):40+42.DOI:10.16484/j.cnki.issn2095-8803.2020.22.025.
[3] 蘆長蓉.順產轉剖宮產的研究[J].名醫,2020(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