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曬女兒當留守兒童後的變化,戳痛萬千父母!別錯過陪娃有效期

2023-12-05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父親曬女兒當留守兒童後的變化,戳痛萬千父母!別錯過陪娃有效期

人生有一種幸運叫,「有一個女兒」,女兒是爸爸貼心的小棉襖。

爸爸剛剛踏進家門口,女兒清澈的小聲音就傳出來:「爸爸快進屋,外面蚊子多」,「爸爸的髒鞋子不能穿進屋,快換拖鞋……」

女兒像只小蜜蜂,在爸爸身邊轉個不停,身心的疲憊一下子都消散了。

這是媽媽一年前拍的視頻,一年後,當爸爸媽媽走進家門,見到跟爺爺奶奶生活了一整年的孩子。

她第一眼沒有認出來爸爸,認出來以後,小手緊張地拽著衣角,一句話都講不出來

父親在網上曬出了女兒當留守兒童一年後的變化,讓無數父母心疼不已。

同樣是留守兒童的欣欣,她無數次幻想媽媽的懷抱。於是,在自己家的水泥地面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媽媽的懷抱,她蜷縮著身子躺在裡面,雖然地面冰冷,她卻睡得非常香甜。

還有的父母為了經常可以看看孩子,就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孩子也知道,爸爸媽媽就在那個圓圓的、會轉動的「眼睛」後面。

於是,每當她孤單寂寞的時候,就衝著攝像頭大聲呼喊:「爸爸——媽媽——回家……」。

每年過完年的農村,街頭巷角還殘留著鞭炮盛放過的紅紙屑,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還貼著闔家團圓的對聯,離別的氛圍卻已經很濃厚了。

爸爸媽媽又要進城打工了,他們有的已經把車子開出來,從家裡一趟趟搬出行李,裝進車子的後備箱裡。

有的已經發動車子,孩子就跟在車子的後面跑,有個孩子一邊哭,一邊對爸爸媽媽說:「我不要喝奶粉,我不要新衣服,我要爸爸媽媽……」。

「我抱起磚,就不能擁抱你,放下磚就不能養你」,也是很多農村家庭的現狀。

民政部有一組數據顯示,我國的農村的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6~13歲的年齡階段,0到5周歲的留守兒童占比為21.7%,6到13周歲為67.4%,14到16周歲為10.9%。

孩子的成長是一趟沒有返程票的列車,一旦錯過就不能重來

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雖然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卻天資聰穎,名牌大學畢業,一直都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但是,當老父親病重進入了醫院,兒子卻只是打過來一筆錢,沒有出現在父親的病床前。

面對母親的責備,孩子是這樣說的:「小時候,我發燒40度,爺爺把我送進醫院,他給爸爸打電話,爸爸也是說工作忙,不能回家,給你一點錢吧!現在,我也是一樣……」

「現在,我也是一樣……」,這是多麼有力的反駁,很多爸爸媽媽離開孩子是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但是,當你真的想要和孩子有親情的聯繫時,發現他們對你特別冷漠

因為,嬰幼兒時期,孩子需要有人讓他吃飽穿暖,那個解決生理最基本要求的人不是你。童年的回憶里,孩子最需要家長給予的安全感,你也沒有出現在孩子的身邊。

青春期的彷徨和疑惑,需要一個知心的朋友共同面對,你也只留孩子一個,又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呢?

父母陪伴的「有效期」真的很短,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在他很多無助的瞬間,想要回頭找爸媽,卻發現身後沒有一個人,父母沒有給孩子最需要的安慰、鼓勵、支持。

當他已經長大了,就不會依賴你了,更不需要你的噓寒問暖了,那對他來說就是無效的嘮叨。當孩子已經成年,你還想要對他說那些「甜言蜜語」,只會讓他覺得虛假。

陪伴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血濃於水的親情經歷才是最寶貴的

小孩子要的幸福非常簡單,當他們還是一個嬰幼兒,家人就是他的全部,和外界的聯繫少之又少,家人的陪伴和關心就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感覺到幸福,只要做一些你認為最平淡無奇的事情,就足夠了。

第一件,爸爸媽媽可以每天陪孩子睡覺。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睡前可以依偎在媽媽身邊,睜開眼睛可以看見媽媽,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二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

一個人的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蠟,而一家人在一起團座,吃著最簡單的飯菜,聊一聊一天的瑣事,也是父母和孩子增進感情的最好方式。

第三件,和家人一起做遊戲、讀書。

無所事事的時光里,親人的陪伴才能帶來快樂和幸福。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或是一起坐在窗前讀一本書,都是彼此最美好的回憶。

第四件,陪伴孩子經歷他成長中的挫折。

當孩子第一次走進幼兒園,當孩子第一次考試失敗,當他一下就闖進了青春期,當他收到第一次表白……

希望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我們當爸媽的沒有錯過,才不會有遺憾。

也許你覺得現在生活很難,陪不了孩子,等自己賺夠錢了就陪孩子,可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我們陪伴,能陪伴我們的日子也在一天天變少。希望父母們都能珍惜這段時光,儘量多陪伴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