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南風窗」
原標題 | 於文亮走紅的真相,周餅倫知道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莫奈
編輯 | 阿樹
排版 | 八斤
在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的疑惑中,一個叫「於文亮」的小伙子火了。
他太普通了,短視頻平台里,他既沒有展現浮誇的場景劇情,也沒有才藝展示,只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山東男孩,隨手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就連拍攝與剪輯技巧也過於潦草。樸實得說不上來有任何特別。
然而,這個新晉網紅,點擊量一路激增,短短十天,粉絲從數千漲到100萬,兩個月過去,粉絲量接近400萬。
於文亮的走紅,引發了人們對平凡生活的讚美,紛紛稱其治好了自己的「平凡羞恥症」。
於文亮
網際網路從來不缺一夜爆紅的網紅。但網紅這個詞,似乎跟「浮誇」「過度包裝」「審丑」等印象緊密捆綁。
同樣最近爆紅短視頻平台的「周餅倫」,則遵循了一套微妙的流量邏輯。在河北保定賣雞蛋灌餅的他,因長相酷似周杰倫而爆紅。幾年前被媒體報道後,他依然兢兢業業地守在餅攤前。老實、本分、勤勞,近期收穫了網友們的一致讚美,粉絲很快破了百萬。模仿周杰倫者眾多,各顯神通,以博流量,但唯一不被批評的,似乎只此一位。
但是,同樣以素人爆紅的農村青年徐雲,最近就沒那麼幸運了。
疫情期間失業後,他打算流浪中國,帶著一輛鈦合金自行車,車手把上繫著一堆生活用品,一路風餐露宿,並拍了些粗糙的視頻,發到網上。
視頻中,徐雲一路風餐露宿
徐雲慢慢走紅,粉絲最高260多萬。今年,他放棄騎行,買下東北林場的一間小院後,他與粉絲們的裂隙,由此越來越大,粉絲們挖出很多他不一致的言行和所謂黑料。
在粉絲心中,這個與底層年輕人共情的落魄青年人設,算是逐漸走向了崩塌。如今,徐雲不得不停更自己的大本營,以遏制掉粉速度。
流量時代,從來不缺少這樣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普通人的「代言人」,在流量的洪流中,漸行漸遠,逐漸被拋棄,然後,新的代言人重新誕生。
這樣的故事,有時候是緩慢的,有時候震撼力堪比地震與海嘯,但人是需要「為普通人代言」這種敘事的,正如作家余華以網紅走紅那樣,不在於作為作家的他為時代提供了什麼深刻洞見,而在於他對普通人的同情和理解。
01
網紅易碎
很長一段時間裡,粉絲和作為網紅的徐雲之間的關係是很親切的。
比如,經常有在騎行地點附近的粉絲給徐雲送補充品——氣罐、水、雞蛋等等;還有的粉絲考慮到他沒有一把便攜的椅子,特意給他帶了把小小的摺疊椅;當徐雲騎行到中亞,還有好心粉絲給他跨地方拿到簽證,幫他解決了出境的問題。徐雲拍下這一幕幕,彈幕里都在幫忙感謝這些粉絲:「謝謝野生後勤組」「感恩」等等。
粉絲一開始是能共情徐雲的。從最開始的視頻里,徐雲就提到,自己是33歲來自南方的農村青年,大學肄業、曾經在電子廠打工,按世俗的理解,他是一個單身的大齡男青年,居無定所,不得不走上騎行的路。而且,徐雲的困窘也是肉眼可見的,他的行李很少,而且很樸素,偶爾住一次小旅館時心裡的台詞是:「這些錢能買很多斤肉了」。
徐雲的自行車與行李
這些「真實境況」,是他早期增粉的理由:真實不做作,貧窮且瀟洒。
改變是在2023年中,他先是宣布因身體原因放棄騎行,隨後參加了某短視頻平台的活動,官宣自己有了女朋友,然後稱自己用10萬塊在東北林場買下了一間小院,轉型田園博主,一連串的行為,在粉絲中引起了爭議,「脫粉」「取關」等等的抗議淹沒徐雲的評論區,而拉黑刪評的處置,則進一步刺激了粉絲的憤怒,粉絲們發現:「他變了」。
「變」和「不變」,似乎是衡量一個網紅人品的指標。如何在流量浪潮中守住自己,是這屆網友對於網紅提出的最高道德標準。
以酷似周杰倫而走紅的周餅倫,就成了網紅的正面例子。他原本是河北保定的一名雞蛋灌餅攤主,偶然被人拍攝放到網上,然後就獲得了巨大的點擊量。
因長相酷似周杰倫而走紅網絡的周餅倫
和其他走紅後就開始帶貨的網紅不同,人們發現,幾年過去,周餅倫的煎餅攤還在。如今,前來捧場的粉絲非常多,打蛋時,粉絲們讓他接一句「半島鐵盒」,問他塗什麼醬料時,則說一句「是不能說的秘密」。場面熱鬧,他也樂意於停下來和各路粉絲合照,總是笑眯眯的,遇到再無理的要求,也很有耐心。
在網友眼中,周餅倫的樸實和勤奮,蘊含著網友們對一個網紅的美好祈願:「即使有了出息也不忘干好老本行」。
這是一種願望和現實契合的版本,而這些誇獎背後的基本邏輯是:他成了網紅,還不忘記自己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網紅」是博主範疇里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這不是一個很精準的分類,但大多指那些社會上沒有名氣的普通人,在流量時代走紅,繼而擁有了「網紅」這個頭銜。在很多人看來,這更接近各種平台成立的初衷:分享真實生活,拒絕亂七八糟的話題炒作。
可是觀眾忘記了,當一名現象級的網紅誕生,他就不再是普通人了。
02
能不翻車嗎?
也許是在平台流量的助推下,於文亮成為了近期自媒體視頻討論的熱點——《普通人能從於文亮身上學到什麼?》《於文亮火的秘笈是什麼?》等等,試圖從各個角度把他走紅這件事情分析透徹。
不僅如此,還有「於文亮精神」「於文亮自由」這樣的標籤出現,把他看作是某種平台精神的回歸。
《再見,羅茜》劇照
結合這些網紅的情況來看,很多現象值得討論。
有網友說,相信於文亮的生活在一步步變好,但看不習慣如今他想辦法「粘粉」(增加粉絲黏性),這些行為包括演連續劇、賣慘、故意去小眾景點,拍救助流浪動物,念百度百科立才華人設等。
「人設」「劇本」「團隊」這些詞,成了真實生活的對立面,也是很多網紅「翻車」的原因所在。當然,其實無法考證運營團隊是否真實存在。但是仔細想想,打開瀏覽器搜索百度百科本身是最簡單的上網行為,騎行的路線經過小眾景點和對流浪動物表達一點善意,似乎要求並不高,放之日常生活里,是幾乎多數人都會做的事情——這樣的行為,好像並不需要通過「立人設」來做。
於文亮面對爭議,也在自己的簡介里寫上「不接廣」,如果不久後,於文亮開始出現在直播間,可以想像輿論又是一番洪水滔天。
於文亮在簡介里寫上「不接廣」
粉絲們勢要將自己喜歡的博主和他們不會直播帶貨聯繫在一起,原因不外乎是「直播帶貨」是在「賺快錢」「貪心」「忘了初心」。
不過,即使有流量的加持,於文亮是清醒的。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是個有用的廢物,但父母「不需要錢」,需要的話「我直接重拳出擊」。
其實,預期公眾人物有很多閃光的品質,是一個正常的想法,無可指摘。但是,期待一個網紅是「真實」的,這背後是什麼樣的心理邏輯呢?
「真實」似乎是把有彈性的尺子,量度的標準掌握在觀眾手裡。而且,我想真實的分量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沉重。
有沒有想過,當一個普通群眾走紅後,他已經不普通了?從各種資源的接觸程度來看,他已經脫離了「普通人」的範疇,不僅獲得了網絡上的流量關注,還有人脈、商機上境遇的改變,這是必然的故事走向。
於文亮發布的視頻
人是多面的,更是有慾望的,但是觀眾似乎只想接受一面,而否認另一面。
喜歡博主的貧窮和瀟洒,希望他能一輩子都不上班就這樣流浪下去;喜歡博主居無定所和大齡單身,從他身上找到自己某種缺失的經歷,但又害怕博主比自己先買房、先脫單、先過上圓滿的生活。
人對偶像的投射,跟對自己喜歡的網紅的投射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是,現實里的「真實」是:當我們關注了一個底層農村青年,來自大城市的粉絲們,就得面對他與自己教育或出身的不同。同時,他的眼界與格局,未必比粉絲預設的要高。
徐雲在風波回應的視頻里說「我出身社會底層,對一些東西的看法比較偏激,向大家說聲抱歉。」這種程度的真實,又有多少網友能夠接受?
03
「普通人驕傲運動」
近年來,普通人網紅的興起,一方面寄託了人們的某種祈願,另一方面,離不開他們所在平台的分發機制的變化。
針對普通人網紅升起的現象,b站up主「傳播學劉陽」有過一段比較合理的解釋。在他看來,網際網路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分發機制,平台可以決定誰在走紅,「他們完全可以在規則之下,捧紅任何一個人。」
截圖自b站up主傳播學劉陽的視頻《這些莫名其妙的網紅,為什麼能火?》
當人們疑惑像於文亮這樣的普通人為什麼會走紅,繼而產生好奇、揣測,然後把他合理化——這一系列流程,像是在幫平台實現了「造星」的行為。
越來越多的普通網友,只是拍了一段普通視頻,突然獲得流量的垂愛。像去年雲南傈傈族一個小伙,憑藉一句「我是雲南的,雲南怒江的,怒江瀘水市,瀘水市六庫……」這個魔幻的句式就走紅了,然後各地網友、明星都紛紛模仿,掀起一股熱潮。這種一夜爆紅的例子,數不勝數。
普通人網紅的走紅,自然帶來了所在平台關注度的提高。當人們看到其他跟自己類似的人也能火起來,每個人都多了一份創作動力,也帶來了平台活躍度的提升。
很長一段時間,短視頻平台的算法容易帶來「馬太效應」的加強,像MCN這類機構的出現,讓內容變成了可以雕琢、修飾和再創作的專業運營範圍,頭部博主的內容,日趨精緻化,這與「沉默的普通人」仿佛成了兩個極端。
《絕世網紅》劇照
為了破除馬太效應帶來的「詛咒」,平台們都在挖空心思創造新玩法。有的平台集中投資頭部主播,有的則把流量規則向「腰部主播」傾斜,讓更多用戶刷到中腰部的達人,以此實現分發機制的「平權」。
於文亮「普通人」變身網紅的現象,劉陽認為像是「普通人驕傲運動」。用戶在發視頻、看視頻、喜歡和不喜歡的選擇中,無形中獲得了平台賦予的權利,而處於社會結構里的人,往往渴望能獲得這樣的權利保障。
因此,於文亮走紅後,不少人感慨說,他治好了我的「平凡羞恥症」,原來平凡不用羞恥,也可以獲得大眾的關注——在這個過程里,用戶確認了創作的價值和內心的意義感。
至此不難發現,人們所感慨的突然爆紅、運氣總有到來的一天、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等等傳統東亞人推崇的天道酬勤式的話語,不過是新的機制算法下的產物。
真正拿著「劇本」的是平台本身。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流量的突然青睞。還有更多普通人爆火的結局是:漲粉—出現負面評論—莫名淡出—從此查無此人。這是變化莫測流量時代的故事,當紅利莫名到來,說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
關注它,能讓你聽到更多真話,
多一分對世界的理解。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任何人都可以被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