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基於三個方面對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充滿信心

2023-03-10   樂居網重慶

原標題:住建部:基於三個方面對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充滿信心

  2023年3月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市場供給和需求、市場預期、政策落實三方面原因對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升充滿信心。

  2022年下半年至今,整個房地產市場壓力巨大,關鍵指標連續多個月下滑,經歷了13個月的負增長後,2023年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轉正。

  截至目前,市場上確實已經出現部分企穩信號。

  我們認為,目前復甦是局部的,不穩定的,仍需溫和的政策保駕護航,使行業儘快回歸平穩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

  「年初我說對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很有信心』,現在我要回答『充滿信心』。」2023年3月7日,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倪虹對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升充滿信心的原因主要基於三個方面:

  1、從市場供給和需求看

  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勝利,防控政策也作了優化和調整,可以說對房地產供需兩端都發生了積極影響。供給方面,住房項目復工率大大提高;從需求看,售樓處看房量在大幅提升,成交量也有明顯改善。

  2、從市場預期來看

  1月和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結束了13個月的負增長。雖然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有漲有跌,但總體看價格是平穩的。同時,保交樓工作紮實推進,有力保障了購房人合法權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資也得到改善。

  3、從政策落實情況看

  購買首套住房的大力支持政策、購買二套住房的合理支持政策已經出台,正在落實見效。

  倪虹同時強調,我們期望的企穩回升應該是: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需求的企穩回升,防止市場大起大落,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至今,整體房地產市場壓力巨大,尤其是2022年7月,多地爆發停工斷貸事件後,樓市復甦進程被打斷,購房者置業信心受挫,市場二次探底。

  為此,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保交樓」舉措。

  據CRIC調研,截至2022年底,32個典型城市重點監測的290個項目中,近6成項目已復工。

  聚焦到單個城市,鄭州、昆明因政策起步較早、或因政策紓困力度較大,目前多數項目均處於部分復工和全面復工狀態

  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9月6日-10月6日鄭州全市已排查出的147個已售停工、半停工商品住宅項目中,有145個項目實現全面、實質性復工。

  CRIC調研情況也與官方公布數據結論大體相仿,獲取紓困資金的項目,大部分已實質性復工,重新開工項目占比接近9成。

  在層層利好之下,「保交樓」已起成效。這也是住建部對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升充滿信心的原因之一。

  我們認為,隨著停工問題的逐漸解決,市場消極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這對後期銷售市場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除了「保交付」之外,倪虹還特意提及了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問題。

  2023年2月16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下降之後,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整體環比較上月上漲0.2個百分點至0.0%,這是2022年2月以來70城房價整體首次出現止跌現象。

  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轉漲、二三線城市環比降勢趨緩。結合此前3月房價同、環比數據來看,鄭州、武漢、天津、福州、徐州等共計15城房價結束「3連降」。

  同時,各地回暖信號頻出。

  CRIC數據顯示,2023年2月30個監測城市成交面積為1622萬平方米,同環比漲幅均超4成,整體成交規模與去年12月基本持平,前2月累計成交已止跌,市場回升苗頭初顯。

  分能級來看,一線城市中廣深低位回升,環比漲幅均超5成,點狀復甦跡象顯著:廣州部分項目諸如荔灣廣鋼花城、黃埔星匯城等前期折扣力度收回。深圳個別網紅盤周末到訪量破3000組。

  二三線城市總成交1434萬平方米,同環比漲幅均在5成以上,前2月累計同比回正。各城市漲多跌少,持續修復:武漢、成都仍是「成交大戶」,單月成交破100萬平方米,主要源於供應收縮和前期需求積累。漲幅顯著的為重慶、長沙、鄭州、廈門等弱二線城市,剛需集中入市拉動成交躍升,重慶步入2月以來重點項目周度來訪、認購穩步增加,最近一周來訪總量1.3萬組,認購總量1577套,轉化率高達12%,創2023年以來新高。

  雖然從數據上看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回暖,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這些城市的回暖還是以點狀復甦為主。從目前監測到的情況來看,出現認購上升,銷售提升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線城市和強三線城市的特定區域,即使是在核心一二線城市內也有部分區域去化艱難。

  因此,我們認為,目前整體仍在底部修復過程中,後續市場未必會由點及面整體復甦,仍需警惕。

  隨著整體市場止跌回升,百強房企銷售業績也出現了一定增長。2023年2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615.6億元,單月業績環比增長29.1%、同比增長14.9%。

  百強房企2月業績同環比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今年1月和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低。3月市場修復情況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這主要是因為,在當前形勢下,房企分化明顯,央國企及部分優質民企發展韌性較強,中小房企競爭力仍不足,從銷售門檻可以看到,除TOP10房企之外,其餘各梯隊銷售門檻都出現了約30%的降幅,整體仍在低位。

  部分房企銷售回升的同時,在北京、杭州、蘇州等城市優質地塊的推動下,房企投資積極性也出現了一定的回升。2023年前兩月超過兩成百強房企在土地市場納儲。

  從拿地企業來看,整體仍是以頭部國央企為主,同時民企投資開始弱復甦,如新城、建業等去年幾乎未拿地的企業開始參拍,在蘇州、杭州的集中土拍中,本地民企投資有所恢復,尤其是浙系民企濱江、偉星、中天美好等在杭州土地市場表現較為突出。但目前仍是個例。

  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部分去年沒有或少量拿地的民企,出於補倉需求才積極參與土拍市場,當前民企投資不具備全面復甦的基礎。大多數企業資金緊缺的局面並未得到有效緩解,面對優質地塊仍是「有心無力」。

  綜合來看,目前整體市場確實已經出現企穩信號,如停工問題的逐漸解決、70城房價止跌回升、部分城市開始點狀回溫、房企投資開始弱復甦等。

  但目前的復甦是局部而非全面的,持續性是尚且存疑的,底部修復過程也較為緩慢。

  我們認為,充滿信心是好事,但短期內市場仍需要溫和的政策保駕護航,呵護來之不易的市場信心,穩定各方主體預期、重塑行業信心,使行業儘快回歸平穩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丁祖昱評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