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記得吃7種食物,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納祥好運相伴

2022-03-04   潤心食憶

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記得吃7種食物,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納祥好運相伴

二月二,說的是農曆二月初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所謂「龍抬頭」,意味著春季萬物復甦,陽氣生髮。農曆二月初二,也叫「春龍節」和「踏青節」,同時,「二月二」也是人們祈福納祥的日子,祈求風調雨順、農忙順利、驅災辟邪。說到底都是老百姓對生活的美好願景,目的是為了圖個吉利。

坊間一直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的說法,所以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大家都會選擇理髮,寓意一整年好運常伴,而小朋友理髮叫「剃喜頭」,寓意長大出人頭地。傳統節日,有著不同的傳統食物和習俗,像「吃龍鬚、吃龍頭、吃龍耳」等等。二月二龍抬頭,記得吃7種食物,別丟了老傳統,寓意納祥好運相伴!

「抬龍頭」:吃豬頭肉

在北方,「二月二」這天大家都會吃豬頭肉。從古至今,人們習慣在農曆二月初二的時候用豬頭祭龍頭,而豬頭自然而然成為了龍頭的象徵。豬頭肉一般以鹵豬頭肉為主,老百姓吃了豬頭肉,寓意著生活有了一個好開頭,新的一年有了好兆頭,日子就能夠越過越順。

「食龍耳」:吃餃子

在咱們國內,有很多傳統節日的傳統食物都是餃子,可見餃子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之高。「二月二」這天有「食龍耳」的習俗,而餃子與龍耳有幾分相似,故而成為了「二月二」的傳統吃食。因為餃子中有各種各樣的餡料,餡料由不同的菜調製而成,「菜」與「財」諧音,寓意財源滾滾而來。

「扶龍鬚」:吃龍鬚麵

相傳,在明代有位御膳房大廚,研究出了一種很細的麵條,看著與龍鬚頗有幾分相似,口感爽滑筋道,皇帝吃過之後大為讚嘆,所以就有了「龍鬚麵」的誕生。後來,人們形成了一種風俗,就是在「二月二」家人都必須吃一碗「龍鬚麵」,有「扶龍鬚」的說法,討個好彩頭,寓意萬事順利。

「咬龍鱗」:吃春餅

吃春餅也是二月二龍抬頭的傳統吃食,反正在我印象中,農曆二月初二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們親手做春餅吃,春餅其實和春卷很相似,也是薄薄的餅皮里裹著食材豐富的餡料。吃春餅在坊間有「咬龍鱗」的說法,希望能夠一個好兆頭。

「食龍膽」:吃炸油糕

在北京和天津一帶,有農曆二月初二吃炸油糕的習俗,稱之為「吃龍膽」。炸油糕色澤金黃,因為形似「龍膽」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傳統食物。坊間有這樣的說法,就是吃了「龍膽」,也就是炸油糕,家人更有膽量和見識,事事順心。

「啃龍骨」:吃麻花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街上的麻花販子估計要樂開了花,因為生意要比平常好很多。因為農曆二月初二,麻花因為形似骨頭而被稱為「龍骨」,所以吃麻花寓意「啃龍骨」,有著新的一年家人不會受到蛇蟲鼠蟻的干擾,家人健康平安。

「食龍眼」:吃餛飩

我們都知道,通過電視我們得知龍眼又大又圓,所以餛飩就成為了老輩人所說的「龍眼」,而農曆二月初二「食龍眼」有家人團圓,事事順利的美好寓意。而有的地區,會把餛飩換成桂圓乾,其實寓意相同,地方習俗不同罷了。

其實,正因為「二月二龍抬頭」,所以傳統食物都會與「龍」相互關聯,食龍眼、扶龍鬚、啃龍骨、食龍膽、咬龍鱗等,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對生活的美好願景以及對家人的美好祝願。你們農曆二月初二都吃了些什麼?

免責聲明:內容為潤心食憶原創,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