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歲女童海灘離奇失蹤,溺水的這個關鍵點,被咱們徹底忽略了!

2023-10-11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上海4歲女童海灘離奇失蹤,溺水的這個關鍵點,被咱們徹底忽略了!

這兩天,全網都在為一個小女孩揪心。

她叫黃元芯,今年才4歲。

據媒體報道,5天前,黃元芯一家前往上海南匯新城沙灘遊玩。

途中,為了給女兒拍照,爸爸返回岸上取手機,獨自留下身穿藍色艾莎公主裙的黃元芯沙灘上長達十幾分鐘。

等爸爸返回沙灘時,黃元芯已不見了蹤影。

截止10日下午這篇文章落筆為止,小女孩還下落不明,只留下警方通報里讓人鼻酸的一段話:

「圖像中的近百人里發現了疑似女童的身影,其在原地等候約10分鐘後,向水邊走去, 在水邊摔倒後消失在海浪中。」

網上公布的疑似黃元芯走失的視頻中,孤零零的藍色身影,被巨大的藍色海洋包圍

難以想像那十幾分鐘里,她該多麼害怕和無助。

其實很少人關注到,這個假期,還有另外一件關於帶孩子玩水的悲劇:

10月1日,四川涼山一個游泳館內,一個男孩因為游泳圈側翻在泳池中溺亡。

據監控顯示,男孩脫離游泳圈時,在水中掙扎了1分多鐘後沉入水底沒有動靜。

此間周圍有人圍觀,但無人發現異常。

約7分鐘後男童才被一旁的成年人發現並撈起,10分鐘後現場才有多人開始對這名男童進行搶救。

一瞬間,好端端的孩子,就這麼在一堆人的眼皮底下沒了。

連續發生兩件這樣的悲劇,對於參與這件事的當事人,我們不做過多的揣測。

但血淋淋的教訓警醒我們一件事:

兒童+水=危險!

試想一下,我們看到一個小孩走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中間,不管是不是自家孩子都會本能地伸出援手。

但把一個小孩放到海邊或者泳池裡,大人往往意識不到潛藏的危險。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兒童玩水那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安全隱患,關鍵時刻能救命!!!

關乎每個孩子的安全,建議先轉發分享,及時提醒身邊人

誤區一:讓孩子穿藍色的衣服玩水

黃元芯走失的熱搜底下,我發現有些網友心痛地表示:

為什麼要讓孩子穿藍色的衣服去海邊?

是的,其實美國認證的嬰兒游泳教練Nikki Scarnati早在TikTok提醒過家長們:不要給孩子買藍色泳衣!

原因是,藍色泳衣和泳池顏色相近,很可能掩蓋孩子在水下的真實情況,對孩子來說非常危險

那帶孩子去玩水,選擇什麼顏色的衣服比較安全呢?

國外一家專業水上安全、培訓和風險評估公司(Alive Solutions),測試了 14 件各種顏色的泳衣在深淺底色游泳池和湖中的明顯度。

結果顯示:

白色和淺藍色的泳衣不推薦,一入水跟「消失」差不多;

螢光色和粉紫色,推薦在淺底泳池中用;

螢光橙、螢光綠和螢光黃,推薦在深底泳池和戶外湖泊里使用。

圖片來源:Alive Solutions(深底泳池效果)

圖片來源:Alive Solutions(淺底泳池效果)

圖片來源:Alive Solutions(戶外湖泊效果)

誤區二:海浪越小越安全

黃元芯這件事另外一個被大家不解的地方是:

為什麼救援隊會猜測孩子可能被海浪捲走呢?

很多人覺得海水一浪接一浪拍向沙灘的場景很浪漫,其實這個場景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做離岸流

可是鮮少有人知道,大約90%的海邊溺水就是因為離岸流引起的,每年國內外有成百上千人死於離岸流溺水。

雖然離岸流的寬度一般只有幾米,深度常在成年人腰部附近,但它是一種強力的水流,流速非常快

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離岸流的速度可達每秒2.4米,超過普通人的游速,對身形弱小的孩子來說更是難以招架。

這裡,特地強調一個誤區:

很多人會以為波浪小的地方安全。

但在發生離岸流的海灘,波浪破碎弱的地方反而更危險,那裡的離岸流最大;

而波浪破碎強的地方,反而是向著海岸方向的水流更強,即使不慎被衝倒,水流也傾向於將人推向岸邊。

所以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以為海浪小就可以把孩子單獨放海邊,更不要擅自下水遊玩。

一定要注意看海邊的公告牌。(據說黃元芯消失的區域就有禁止游泳的警示牌)。

要下水的話先和救生員了解海況,並尋找離岸流警示牌,儘量不要獨自下海,並在救生員的視線範圍內游泳。

還有,河流、湖泊、水庫、池塘等野外水域堅決不能去,大人帶著也不行!

野外水域的水底環境極其複雜,可能會被水草纏住腳,陷入鬆軟的底泥中無法掙脫,被水底的暗流沖走……

誤區三:孩子溺水會掙扎呼救

其實關於溺水的新聞里,最多人爭吵的點是:

孩子溺水這麼久,為什麼身邊的挨這麼近的大人無動於衷?是大家過於冷漠嗎?

我們往往以為,孩子溺水時一定要大聲呼救、雙手亂揮,但事實上,孩子往往是安靜地沉入水下,即使身邊都是人,也很難發現

這是因為人在溺水時會緊張,肌肉變得僵硬,根本無法掙扎和呼救。

你以為孩子只是站在水裡,其實ta正在安靜地死去。

所以,記住!

一旦遇到沒有動靜的小朋友,要立刻喊ta,或者到ta身邊確認情況。

據國家衛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統計:

我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於溺水,其中少年兒童就占56.04%。

溺水兒童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5分鐘,超過5分鐘就會造成大腦不可逆的損傷。

所以,及時發現、辨別孩子是否溺水,迅速搶救至關重要。

誤區四:家裡、游泳館會更安全

其實,溺水的場景不單單只會發生在泳池或者海邊。

家有小寶寶的家長注意,對於小寶寶,澡盆、馬桶同樣存在風險。

要知道,1-4歲孩子,最容易發生溺水的場所就是澡盆。

寧鄉一位爸爸在給3歲女兒洗澡時,只離開了2分鐘,孩子就發生了溺水。

家有小寶寶的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時,一刻也不能離開!如果有電話、門鈴或者需要拿什麼東西,一定先把孩子抱出來。

平時也要注意,馬桶蓋好,水盆和水桶用完後及時清空,以免釀成大禍。

要警惕泳池的排水口。

一消防員說:「一個0.6米深的小型兒童游泳池,蓄水能力約800公斤左右,如若將泳池內排水口打開,吸力甚至可以吸住一頭牛,更別說一個孩子了。」

前兩年,廣州番禺,一孩子的右腿被排水口死死吸住,三個大人也沒能把一個孩子拖出來。

後來,排水口的水泵關了,孩子才被抱出,可為時已晚。

業內人士透露,游泳館裡的排水口,雖然有隔離網柵,也並非絕對安全。

每年都有無數孩子因為溺水失去生命,千萬不要覺得溺水離你很遙遠,兒童溺水死亡的人數,遠比你想像的要多的多。

做好溺水防護真的太太太重要了,咱們一定要打起精神來!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平安快樂的童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7361e36aacd9a670ac9675b14dfdf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