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進博會)3M中國總裁丁泓禹:在中國新發展中尋找新機遇

2024-11-02     搜狐資訊

上海11月2日電(記者 樊中華 湯彥俊)七赴「進博之約」,「參展元老」3M再度「嘗新」,成為新設於技術裝備展區的新材料專區的首批參展企業,將圍繞低碳、可持續主題帶來一系列全球領先的氣候科技與解決方案,彰顯其在材料研發創新和生產製造上的百年深厚「內功」。

「3M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持續延展、不斷升級的平台當做展示未來發展方向和創新能力的舞台,」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丁泓禹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3M的百年發展史,可視為是材料科學的研發創新史。如今,在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議題下,新材料必然大有可為。進博會此番敏銳捕捉風向、拓展舞台,體現了中國對於推動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視,也讓3M有機會全面展示其核心領域的創新實力。

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丁泓禹。記者 湯彥俊攝

中國產業升級里的新機遇

在此前六屆進博會中,3M的身影曾分別活躍於消費電子及家電展區、科技生活展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技術裝備展區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等多個展區。

在丁泓禹看來,進博會常辦常新,3M的進博之路也「常走常新」。「對於3M這樣涉足廣泛的多元科技企業而言,每一年進博會總能找到新的契合點,去展示不同業務領域的亮點,」丁泓禹說,此次3M將集中展示一系列創新的材料和應用方案,包括多項中國首發和全球首發的新品。

「3M多款創新成果從歷屆進博展台走向市場,不少產品與解決方案不僅斬獲了出色的本土市場表現,更贏得了全球客戶的廣泛青睞,」丁泓禹說,當前,中國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強調可持續發展,進行產業轉型升級,這對於3M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他解釋,一方面,中國的產業鏈非常完善,3M新材料涉足的各行各業,幾乎都可以在中國找到產業應用;另一方面,在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無論是對自動化等新技術研發應用的迫切需求,還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都蘊含著無限的未來機遇。

「在中國的『雙碳』目標下,我們發現,從原材料端到消費端,產業鏈上下游、各領域都在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使我們碳捕獲等非常前沿的技術看到了未來廣闊的應用前景。」丁泓禹說。

11月2日,第七屆進博會召開在即,3M展台準備工作基本就緒。記者 湯彥俊攝

深度嵌入本土新興產業鏈

丁泓禹表示,進博會不僅展示了全球最新的科技趨向和市場需求,為3M提供了創新的靈感和方向,同時也助力其延伸本土觸點、深化溝通合作,「近年來,很多創新都是我們與中國的上下游合作夥伴共同完成的」。

他舉例,2023年,3M首次將膠帶生產線前移到客戶的自動化生產線上,以創新的現場擠出式膠帶定製自動化粘接系統,有效減少原料浪費並提高製造工藝效率。

「正是通過進博會,我們了解到了這樣的市場需求,進而與下游夥伴共同開發了這一新品。進博會不僅讓我們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更促使我們與客戶達成長遠的合作意向。」丁泓禹說。

自2018年以來,3M深入本土創新合作、投資升級的步伐越來越快。3M全球粘接應用體驗中心、3M中國機器人研磨實驗室、3M全球首個汽車材料科學學院等在短短几年內先後落地。

而3M也由此更深地融入中國的新興產業鏈中。投資於其蘇州工廠的半導體研磨盤生產線已於2022年初實現量產,進一步完善了半導體行業的本土供應鏈支持;投資於其合肥工廠的電芯間隔熱墊產線則致力於更快更好地滿足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愈發龐大的高性能隔熱應用需求,助力新能源汽車製造提質增效。

丁泓禹透露,第七屆進博會期間,3M在其上海金山工廠投資5000萬美元建立的智能切割中心也將正式投用,「持續加速推進『研發—生產—測試』全鏈條的本土化進程。」

與中國發展一路同行

中國創新的不斷提速促進了3M全球創新的流動共享。丁泓禹表示,中國研發中心是3M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目前擁有約500名本土研發人員,產生了約千項專利發明,「對整個3M研發體系貢獻巨大」,而中國研發人員也正在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地區和全球的設計、開發中。

「中國創新響應快、時效高,立足於3M全球的49個核心技術平台,我們根據中國市場需求,發揮本地團隊的主導性,進行有中國產業特色的創新,」他舉例,藉助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絕對領先優勢,3M很多相關產品都在中國率先開發,隨後在全球多個市場受到歡迎。

今年是3M進入中國市場40周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批外企,3M始終伴隨中國市場的發展和需求的多樣化,不斷調整產品與服務。

當前,3M在華已擁有1個全球研發中心、7家生產基地,「40年的飛速發展與中國經濟的騰飛密不可分,3M與進博同行的六載春秋恰似我們與中國市場共生共贏四十年的縮影,」丁泓禹指出,3M「紮根中國,服務中國」的最初承諾40年始終未變,而中國豐富的產業與大市場,讓3M「非常有信心深耕下一個40年。」(完)

【編輯:胡寒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fe794b4f28cffbaa4901f82409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