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345.5萬台,其中純電車型銷量占比超70%,這也正式宣告了我國將從此進入一個由電氣化主導的出行時代。
而面對行業深度內卷,以及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的消費觀念轉變,車輛「三電」系統開始承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其中,電池包已然成為用戶衡量產品安全性的關鍵因素。而為了更安全、更長壽的電池系統,廣汽埃安旗下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於12月12日宣布竣工,並同時發布了「彈匣電池」的2.0版本——P58微晶超能電池。
據悉,未來因湃工廠將致力於P58微晶超能電池的研發與生產,預計最快將在2024年應用於廣汽埃安以及昊鉑品牌等旗下車型,為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出行體驗。而在這次竣工儀式的同時,小編也被邀請參觀了因湃電池工廠的生產線,進一步了解P58微晶超能電池的生產安裝過程。
首先在電芯布局方面,P58微晶超能電池依舊採用了磷酸鐵鋰的化學結構,同時融合了納米陶瓷/耐高溫聚合物復合塗覆隔膜、高安全電解液等技術應用,真正實現電芯針刺過程中不冒煙、不起火,溫升小於1℃,幾乎無變化;還能在高強度擠壓下不失效,其耐壓能力超過 1200kN,變形量耐受能力達到45%,分別超出國標要求的12倍和3倍;配合彈匣電池2.0技術,可實現整包電池槍擊不起火,重塑了電池安全新標準。
與此同時,根據一份數據顯示,目前搭載廣汽彈匣電池的車型已超65萬台,但其中無一例自燃事件。而隨著P58微晶超能電池的投產應用,未來昊鉑與埃安在電池安全性方面將再度提升一個等級。
其次,在電池內部結構上,與特斯拉的圓柱形電芯不同。為了實現高能量密度,P58微晶超能電芯通過的方型疊片、頂蓋/極耳直連焊接等優化設計,實現內部體積利用率超過90%,最終可使整車續航里程突破700km,甚至比很多三元鋰電池密度還高。而這樣設計的好處不僅使得電池結構更加簡單,更容易監測電池內部化學反應,同時也進一步減少了生產工藝,整條生產線均由自動化機械替代。
並且在充電效率方面,P58微晶超能電池還具備3C快充能力,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250km,進一步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
與此同時,為了實現更高效的生產效率,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開發了三大工藝製造群,包括超薄箔材、超高穩定性、超高壓實極片智造技術;大尺寸極片的高速切疊技術以及超薄、超長電芯高度集成封裝技術,整體控制精度等較行業大幅提升30%以上。
汽車網評:誠然,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車企也在近兩年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在筆者看來,想要打破市場內卷最好的方式,除了持續更新產品以外,更應該在背後建立一套完整的技術供應體系。
並且根據一份統計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埃安累計銷量突破22.7萬台,預計明年的成交量會再度攀升,而此時因湃電池工廠的成立,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埃安品牌在電池產能與技術層面的進步。另外,加上P58微晶超能電池已陸續投產,這也將進一步提升埃安與昊鉑在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