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國 / 英國電影《招魂3》。
片名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 / The Conjuring 3 (2021),別名招魂3:鬼使神差 / 詭屋驚凶實錄3:魔旨(港) / 厲陰宅3:是惡魔逼我的(台)。
恐怖電影大師溫子仁一手打造了《招魂》電影系列,《招魂》《安娜貝爾》《修女》《哭泣女人的詛咒》等一系列電影大大拓展了這個恐怖電影系列。
《安娜貝爾》拍了三部,最核心的《招魂》也推出了正統的第三部續集。只不過導演不再是溫子仁,而是換成了執導過《哭泣女人的詛咒》的麥可·查維斯(Michael Chaves)。
溫子仁介紹說,《招魂3》想擺脫前兩部的鬼屋類型。於是觀眾可以看到本片和前兩部發生了重大改變。
本片拍攝時用的名字是《The Conjuring 3》,而最終版名字則改成了《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直接引用了1981年阿恩·詹森審判案件名稱。
本作的故事原型就是阿恩·夏延·詹森在1981年殺死房東的故事。1983年出版的書籍《康乃狄克州的魔鬼》(The Devil in Connecticut)描述了這個故事。
在1983年時,美國人就把這個故事拍成過電影《惡魔謀殺案》(The Demon Murder Case ,1983),《招魂3》算是第二次將這次謀殺案搬上大熒幕了。
這起案件大致就像影片所表現的那樣,阿恩·夏延·詹森捅死了房東艾倫·博諾,在辯護時辯稱自己被惡魔附體,並以惡魔占有為由提出無罪抗辯。
現實生活中,法官駁回了他的惡魔占有的無罪辯護,表示這樣的抗辯無法做出證明,而且抗辯提出的證詞都是「不相關和不科學的」。陪審團也不考慮惡魔占據的無罪辯護。後來詹森改成了以自衛辯護,並最終於1981年11月24日被判犯有一級過失殺人罪。
後面的情況就和影片字幕顯示的一樣。詹森被判處10年至20年監禁,由於行為良好,他只服刑了5年。
他在服刑期間和黛比·格拉澤爾結婚,並一直保持婚姻關係。
案件中,警察和檢方成功舉證抗辯道:阿恩·夏延·詹森和艾倫·博諾在一起一直喝酒,然後因為黛比·格拉澤爾開始爭執,爭執演變成一場鬥毆,最終詹森用一把5英寸長的刀刺傷了博諾。
關鍵證詞是趕到現場的救護車司機。司機說,他聽到黛比·格拉澤爾告訴她的父親:「哦,爸爸,他不是故意的。你知道他喝酒時會怎樣。」
現實生活中,格拉澤爾家除了大衛·格拉澤爾,還有另外兩個兒子:艾倫和小卡爾。
案件發生時,艾倫14歲,小卡爾15歲。
這兩個兒子沒有出現在電影中,小卡爾一直譴責沃倫夫婦是騙子,並表示他的兄弟大衛實際上患有精神疾病。
結合案件審判過程和小卡爾的反對聲,觀眾基本也能知道,《招魂3》的故事原型就是神棍和騙子搭夥演戲,只不過並沒有能夠騙到法官罷了。
《招魂2》和《招魂3》擔任重頭戲的都是洛林·沃倫(Lorraine Warren),核心表現內容就是洛林的超視能力和感知異界的能力。這在第一部中並沒有詳細介紹過。
不過影片側重表現洛林的能力,或者側重表現埃德的能力都不是關鍵,恐怖片能夠嚇到人才是關鍵。
沒有溫子仁執導的《招魂3》嚇人手段並沒有多少突破,占據影片驚嚇環節重要篇幅的反倒是突然驚嚇。如果突然驚嚇玩得很高級,那也說得過去,如果突然驚嚇的幾個點都被觀眾提前猜出來了,那可就沒啥意思了。
影片試圖利用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惡魔附身做抗辯的案件做核心看點,卻不敢大大方方地表現真實案件過程,只敢取「惡魔附身抗辯」做個「真實故事」噱頭,本質上和神棍招搖撞騙沒啥區別。
神棍搭配騙子沒能騙得過法官警察檢方陪審團,換到大熒幕估計也難以騙到觀眾。
翡翠·沃爾夫(Emerald Wulf)
其實全片最大的精華全集中在最開始的幾分鐘,這很像網絡大電影的套路,把最勁爆的內容放在最開始,吸引關注和點擊量。
影片開場一場並不成功的驅魔儀式,把所有觀眾目光集中在8歲小男孩大衛身上。
被惡魔附身的大衛肢體扭曲,做出了常人無法完成的動作。其實這一幕是由專業柔術師翡翠·沃爾夫(Emerald Wulf)完成,片中所有匪夷所思的肢體動作都是她實拍完成,後期換成了大衛的頭。
翡翠·沃爾夫也出演了溫子仁的《致命感應》(Malignant ,2021)扮演年輕版的麥迪遜。
這個系列電影宇宙已然成型,作為系列第8部作品,本片中有大量彩蛋。
1.本片中,女主角維拉·法米加(Vera Farmiga)扮演的洛林·沃倫於2019年4月18日自然死亡,享年92歲。
洛林·沃倫是《招魂》系列的首席顧問,也是這個系列的狂熱粉絲。
影片中講述了埃德·沃倫和洛林·沃倫第一次見面的過程,這些都是基於這對夫妻的真實經歷,洛林在多次採訪中都會講述這個故事。
2.影片開場驅魔儀式中,有一個戈登神甫離開計程車的鏡頭,這是致敬《驅魔人》(The Exorcist ,1973)。
3.戈登神甫在格拉澤房子外的站姿也和《驅魔人》海報相似。
4.卡斯特納神甫說,自己更喜歡把撒旦物品鎖在地下室,「就像讓槍枝遠離街道」。
埃德和洛林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在第一部《招魂》中,埃德對參觀地下室的記者說了同樣的話。
5.洛林·沃倫喝令女巫停止下蠱時大喊「以加略山之血,我命令!」(By the blood of Calvary, I command it!)
在《福音》中,加略山就是耶路撒冷城牆外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
6.片中大衛爬上水床,結果被惡鬼折磨。
這一幕致敬的是《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1984),片中也有類似場景。
7.埃德被惡魔附身,手持大錘蹣跚走向洛林的一幕,是致敬經典恐怖電影《閃靈》(The Shining ,1980)。
《閃靈》里傑克·托倫斯手持斧頭,蹣跚地追逐妻子。
8.阿恩斯臥室的架子上有一個修女小玩偶,和《修女》中的修女形象一致。
影片尾聲中,埃德倉庫的牆上也有修女的畫。
真實案件做噱頭,
突然驚嚇再驅魔。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