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石油富國為什麼不是已開發國家?IMF報告揭示了一個主要原因

2022-03-07   樂點科學視角

原標題:中東石油富國為什麼不是已開發國家?IMF報告揭示了一個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中東石油富國指的是「海灣六國」,也就是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阿聯,巴林,科威特和卡達。這六個國家都位於石油寶庫-波斯灣的核心區域,是典型的石油富國。數據顯示,波斯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910億噸,約占全球總量的60%以上。海灣國家背靠豐富的石油資源,僅僅憑藉石油出口獲得的收益,就成功躋身世界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海灣六國的人均GDP分別為卡達(6.88萬美元),阿聯(4.3萬美元),科威特(3.4萬美元),巴林(2.41萬美元),沙特(2.33萬美元),阿曼(1.64萬美元)。如果按照初等已開發國家人均GDP2萬美元的水平,除阿曼外,其餘5個國家都已經達到這個標準,而如果按照中等已開發國家人均GDP3萬美元的標準,卡達,阿聯,科威特三個國家達標。而六國當中人均GDP最高的卡達已經躋身世界十大人均收入最高國家之列。

儘管海灣六國要比大多數國家富有。不過有一個公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國家都不是已開發國家。我們知道中東地位唯一的已開發國家是以色列,2018年,以色列的人均GDP為4.17萬美元,與海灣六國相比並不是最高的。那麼海灣六國的主要問題出在哪裡?答案還是石油。從整體來看,海灣六國經濟結構相似,石油美元是這些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上世紀70年代,由於油價不斷上漲,石油美元源源不斷地流進海灣國家,這些國家也因此積累了巨額財富,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海灣國家積累的財富高達兩萬億美元。

不過隨著國際油價進入下降通道,石油美元收入開始大幅縮水。並且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湧現,原油的需求量還將進一步下滑。在這種背景下,海灣國家的石油財富還能安好無恙嗎?近日,IMF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海灣地區的兩萬億美元金融財富將在15年內耗盡,也就是到2034年,海灣六國的金融財富(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國際儲備等)將基本被消耗一空。

整體來看,海灣六國的財政收入中有80%來自石油相關產業,是典型的石油經濟。而一旦石油需求減少,收入下滑,政府的支出卻沒有減少,坐吃山空就難以避免。收入來源單一,過於依賴石油美元,缺少相應的替代產業,是這些國家面臨的同一難題,海外六國之所以難以跨進已開發國家門檻,原因或就在於此。

事實上,海灣國家的財富減少早有警訊。近十年來,有些國家的人均GDP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在逐漸減少,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卡達的人均GDP為8.02萬美元,相比2018年減少了16%;科威特的人均GDP是5.55萬美元,相比2018年減少了38%;阿聯人均GDP為4.45萬美元,減少了3%。

當然,海灣國家也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並且採取了很多措施,以實現經濟結構轉型。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阿聯,今天阿聯的杜拜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城市和自由貿易中心,石油收入所占比重大幅減少,成為中東地區的經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