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南亞小國三次造車,打造工業強國,或成為亞洲又一條小龍

2022-03-07   樂點科學視角

馬來西亞俗稱「大馬」,人口3200多萬人,在亞洲只能算是人口小國。不過馬來西亞卻是亞洲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汽車品牌的國家,目前亞洲擁有自己的汽車品牌的國家也就中日韓和印度幾個國家而已。汽車工業是一個國家整體工業水平的體現,汽車生產大國往往都是工業強國,美國,日本,德國都是如此。馬來西亞歷史上有過兩次「造車」行動,先後推出了「寶騰」,第二國產汽車兩個品牌。最近馬來西亞又開始籌劃「第三國產汽車」,合作對象同樣是日本企業,由日本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大馬第一次「造車」是1983年的寶騰汽車(PROTON),當時引進的是日本三菱公司的技術。這款汽車誕生之初就承載著馬來西亞的工業化期望,被視為馬來西亞的國寶,在大馬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80%。也就是在這一年,馬來西亞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成為工業化國家的目標。第二次造車是1999年的第二國產汽車(PERODUA),合作夥伴是日本的豐田汽車,馬來西亞的汽車工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地生產的零部件超過80%,到2005年,馬來西亞的汽車銷量達到56萬輛,其中國產汽車的市場份額達到72%,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

那麼馬來西亞為什麼還要第三次造車,原因是和中國的吉利汽車有關。2017年吉利集團收購了寶騰汽車,作為馬來西亞的國寶,寶騰被外國企業收購從感情上很難接受,於是就有了第三次造車的願望,這次選擇的合作夥伴是日本的大發。承擔新車整體設計和研發的是馬來西亞的DreamEDGE公司,選擇的車型可能是一款混合動力汽車,預計兩年後投放市場。

製造業目前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除了汽車生產,還有一個領域值得一提,就是電子產品及半導體工業。馬來西亞目前有50多家半導體企業,包括TI,英特爾,英飛凌,AMD等都在這裡設有晶圓工廠,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半導體生態體系。這些企業大都集中在檳城,這裡也被稱為馬來西亞的「矽島」。之所以看好馬來西亞會成為下一個「亞洲四小龍」國家,原因有三:

第一,馬來西亞具備了堅實的工業基礎和高科技產業體系。三次造車,半導體產業鏈的形成,使大馬的具備了不可多得的高端製造優勢,在東南亞各國的產業競爭中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其次,馬來西亞華為數量眾多,約占人口總數的22%。華人經商者眾,在國際上擁有廣泛的人脈和商業資源,給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活力。第三,馬來西亞具有語言優勢,英語作為馬來西亞的商業語言,對於吸引外來投資,增進國際溝通和了解有很大的幫助。

馬來西亞去年的人均GDP達到1.12萬美元,在東南亞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而亞洲四小龍之一的中國台灣,去年的人均GDP約2.5萬美元。而與越南,印尼等鄰國相比,馬來西亞的科技優勢非常明顯,完全有可能成為亞洲又一條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