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上市30餘年,更名7次,回顧岩石股份歷史進程,城頭變幻大王旗,實控人走馬燈式更換,主營先後涉獵建築材料、房地產、P2P、白酒等多個熱門賽道,股價也在一次次轉型蹭熱度中暴漲暴跌,唯一不變的只有「600696」這一證券代碼。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鮮言時期」,在其任職期間採用多種手段操縱股價,最終作繭自縛鋃鐺入獄,罰沒合計34.7億元,並處以證券市場終身禁入。
然而,鮮言的「爛攤子」,被「海銀系」五牛基金韓嘯接了盤。直至2023年9月,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隨著《行政處罰決定書》的下發才算告一段落。
只是經歷多年跌宕起伏後,「妖股」的印記已深深烙在「600696」的身上。即便之後,岩石股份又以白酒股的身份重回大眾視野,投資者依舊質疑其搞實業的「誠意」,懷疑又是新一輪的資本玩票。
A股第20家白酒股,虛假繁榮?
對於岩石股份這種股市「不死鳥」,能否在A股白酒市場站穩腳跟,還要回歸基本盤來看。
自2019年岩石股份正式宣布主攻白酒賽道,並更名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後,市場對於岩石股份「A股第20家白酒股」的身份一直頗具爭議。
眾所周知,自2016年金徽酒登陸上交所主板後,A股已7年沒有出現新掛牌的白酒企,隨著註冊制的全面改革落地,白酒企業未來掛牌A股的幾率則更顯渺茫。
正因如此,以收購併購、資產注入等方式「洗髓」成為白酒股的岩石股份,則顯得頗為「另類」與「幸運」。
不過,岩石股份的白酒生意則有些不同。總經理鄢克亞一直對外強調,岩石股份不是賣酒的,而是一家品牌管理公司,並直言不諱「我們希望用世界一流的消費品品牌運營理念,高質量經營白酒這個傳統行業」。
不止如此,岩石股份更是將學習對象轉向了各行各業的「頂流」,岩石股份副總裁高利風表示,學習華為的組織發展,學習寶潔、可口可樂的產品研發,學習保樂力加、帝亞吉歐的消費觸達理念。
野心不小,要「整合世界一流消費品品牌運營理念,構建自身核心優勢」,但理念故事說得再好,還是要回歸到經營層面。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971.77萬元、6.03億元、10.9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69.29%。2023年上半年,岩石股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73%至8.43億元。
如此一看,自轉型做白酒生意以來,岩石股份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深究原因,除精準踩中醬酒風口外,在岩石股份新消費理念下,節節高升的營銷投入功不可沒。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28萬元、1.41億元、4.5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42.44%,遠超營收增速,期間銷售費用率由12.9%增長至41.56%。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來岩石股份的研發費用長時間處於「空缺」狀態。即便是2019年轉型主攻白酒後,研發費用依舊為0元,直至2023年上半年才有所支出,為103.94萬元。這在其餘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高額的營銷投入蠶食利潤。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扣非歸屬凈利潤分別為709.50萬元、5927.72萬元、3397.85萬元,呈過山車式變動。在此期間,岩石股份的凈利率從11.71%下降至4.46%。
尚處在成長期的岩石股份,在持續不斷的投入中,「燒」出了更高的負債。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由17.65%增至58.44%,在2023年上半年又增至62.52%。
根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短期借款同比增長694.23%至2.55億元。但除向銀行借款外,岩石股份同時還向關聯股東借款。
2023年上半年,岩石股份的其他應付款同比增長74.23%至5.07億元,主要系股東借款增加所致。
借款明細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岩石股份向上海貴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拆借金額合計約1.96億元,應支付利息餘額為358.77萬元;公司控股子公司高醬酒業向成都興健德貿易有限公司拆借金額約1.60億元,應支付利息餘額為1150.87萬元。兩公司借款及利息合計約3.70億元。
在2023年6月,上交所有關「是否存在流動性壓力」的相關問詢中,岩石股份表示,以上借款基於股東對公司發展的支持,並未明確約定還款日期,公司不存在流動性壓力。
「酒量」尚淺
實際上,以目前岩石股份的體量來看,在20家上市白酒公司中,並不算突出。以2022年的營業收入為例,岩石股份只能排在第18名。
隨著白酒行業馬太效應日益凸顯,產能成為能否勝出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岩石股份卻未能及時握住這個「命門」。
由於涉酒時間尚短,岩石股份在最初轉型期並無自產能力,完全依靠貼牌加工。2020年12月,岩石股份斥資8600萬元從大股東貴酒發展手中收購了章貢酒業和長江實業各25%股權。2021年3月,貴酒發展又將貴州高醬酒業52%的股權無償捐贈給岩石股份,由此岩石股份才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擁有自產能力。
在聚焦醬酒主賽道的同時,岩石股份還通過多品牌、多香型、多模式,切入多個細分市場,聚焦中高端。
根據岩石股份宣傳冊顯示,目前公司共包含11個核心品牌,涉及醬香型、濃香型、果酒等等。
圖片來源:岩石股份宣傳冊
根據2022年年報顯示,岩石股份超7成收入來自於醬酒,而公司醬酒產能就是由貴州高醬酒業來提供,實際產能為1600噸/年。
但實際上,如今的岩石股份仍在高度依賴外采。2022年,岩石股份銷售1733.83千升的醬酒,但當期醬酒產量僅678.86千升。同時,濃香酒、果酒兩大板塊為100%依賴外采。
岩石股份也在財報中坦言,除公司自產外,對於部分醬酒,濃香型酒,果酒等產品,主要通過第三方貼牌加工形式進行外采。
這不禁讓人質疑,定位中高端的岩石股份,在如此大比例外采的情況下,其產品品質是否能保持同樣高端?
針對此情況,岩石股份管理層在2023年5月的業績會上回應稱,公司自有產能在規模上存在短板,對未來業務發展的制約日漸顯現,擴充產能、打造優質的產能資產是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基於長期戰略發展的考量。
根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岩石股份還有一個「年產3000噸的白酒擴產能」的在建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6.51億元,截至上半年已累計投資4.09億元。
根據業內「525模型」來看,5000噸是主流醬酒企業的入門級門檻(前20),20000噸是行業前十的產能門檻,50000噸是頭部醬酒企業的產能門檻。即便完成擴產,加上如今1600噸的實際產能,岩石股份可達到4600噸的白酒產能,仍在生存門檻邊緣遊走。
上海貴酒如何立名?
無論新消費打法靈不靈光,岩石股份都必須應對白酒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消化庫存,便是目前酒企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務。2022年,在A股另外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8家企業存貨較上年同期增長,增長幅度從4.55%至35.22%不等。
2020年-2022年,岩石股份的存貨規模為1.87億元、3.51億元和4.7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9.21%。根據銷售結構顯示,岩石股份主要還是依靠經銷商消化庫存。
2020年至2022年,岩石股份經銷商數量由334家增至4884家。2022年,岩石股份經銷商渠道貢獻營業收入7.69億元,占比超7成,為第一大渠道。
不過,細看之後就會發現,岩石股份的銷售團隊效率實則效率堪憂。
以2022年數據來看,4883家經銷商貢獻銷售額總計7.69億元,平均每家經銷商僅貢獻約15.75萬元。對比來看,體量與岩石股份同等的金種子酒(600199.SH),2022年其批發代理銷售收入為6.63億元,僅有297家代理商,平均每家經銷商貢獻223.23萬元,約為岩石股份的14倍。
可見,岩石股份經銷商模式效率較弱,更像是品牌力缺失下所被迫實施的人海戰術,試圖以量取勝。
另一方面,上述數據可以反映出岩石股份新增的可能都是區域的小經銷商,所能承擔的貨款不充裕。這在合同負債條目也有表現,2022年底,其合同負債1.28億元,同比增長11.30%。
究竟是經銷商信心不足,亦或是能力不足,不得而知。
線上方面,激增的營銷投入似乎收效甚微。《全球財說》發現,在各大線上官方銷售平台中,岩石股份旗下品牌產品銷量蕭條。
在核心醬酒類品牌天貓旗艦店中,產品月銷多在個位數,甚至有些產品月銷為0。銷量較高的為果酒類品牌店,月銷量最高的產品可達1000+。
圖片來源:天貓旗艦店
其實,岩石股份的酒一直不出圈的原因,與名字也有一定的關聯性。
可以看到,雖然公司已更名為上海貴酒,但公司的證券簡稱遲遲未從「岩石股份」更至「上海貴酒」。
背後是與洋河股份(002304.SZ)旗下貴州貴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貴酒」)有關「貴酒」的爭奪之戰。
從品牌積澱來看,貴州貴酒優於上海貴酒。貴州貴酒作為貴州省重點釀酒企業,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貴陽府成立之時的手工釀酒作坊,歷史悠久。2012年曾獲得「貴州老字號」的稱呼。
可預想到,貴州貴酒自然不願意將苦苦經營的「貴酒」之稱便宜了他人。於是,2019年12月,貴州貴酒以侵害商標專用權、構成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在南京起訴上海貴酒等三家公司。
但結果差強人意,根據2023年6月最新重審的判決結果公布,明確了上海貴酒未涉不正當競爭。
根據判決書,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自身展業活動未涉不正當競爭,自有商標未涉商標侵權,貴州貴酒訴上海貴酒包括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變更企業名稱、支付巨額賠償等主要訴請逐一被法院駁回。至此,貴酒商標之爭暫時落下帷幕。
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雖然部分核心訴訟請求得到法院支持,但是貴州貴酒對此結果依然「不甘心」,法務和其他相關部門還在研判,不排除繼續上訴的可能。
對此,有專家分析,商標侵權糾紛往往是一場「拉鋸戰」,但在沒有定論之前,監管部門出於慎重考慮,岩石股份證券簡稱一時間大機率難以更改,「更重要的是,上海貴酒正在進行品牌知名度的積累,卻埋下隱患,一旦敗訴,對公司經營衝擊巨大。」
總的來看,行至白酒深水區,岩石股份免不了要與一眾前輩一較高下。
頻繁更名的經歷,使其更需要紮實的品牌力與產品品質來支撐,以增強市場信心。
可預知的是,在外憂內患之下,岩石股份未來發展難度不會太小。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