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後,是"頂嘴"還是"沉默"?暗示了未來長大的性格

2020-06-20     鯨魚奶媽

原標題:孩子被吼後,是"頂嘴"還是"沉默"?暗示了未來長大的性格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孩子難免會出現各種狀況,當父母遇到時不免會發脾氣,吼孩子。

他們知道自己做並不好,但遇到特殊情況時自己忍不住凶起來。而孩子被吼後的做法暗示了未來長大的性格。

孩子被吼後是沉默

童年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不良的家庭環境會減弱孩子的積極性,導致孩子性格越來越內向。當孩子受到父母訓斥時,他們選擇了沉默。沉默可能是出於孩子對父母的恐懼、害怕心理,不敢去駁斥父母,只能默默接受父母的責罵。有時候做錯的並不是孩子,父母有所誤解,但孩子不敢開口,父母便把自己眼中所看到的當做是真的。

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一直都憋在心裡,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被父母長期的否定和責罵,孩子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聽到父母的這些話語開始產生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如父母口中說的那麼差,或許父母說得沒錯,自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消磨孩子的信心。

都說,越安靜的孩子不會輕易發脾氣,但他們發起脾氣來是非常嚇人的。

雖然他們的性格是偏內向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忍耐到一定程度也會出現爆發,等到孩子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被壓倒時,爆發之後的他們會顛覆你以往的印象,甚至造成不可設想的後果。

孩子面對的更多是那個嚴格、訓斥自己的父母,變得害怕父母。漸漸地,孩子想要遠離父母,早日脫離父母的掌控。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想要多跟孩子說幾句話,孩子的內心更多是緊張,擔心說錯話,只敢簡單去回應。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生疏,有了無法跨越的距離感。父母此時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只認為孩子是性格乖巧。

父母一味地指責孩子也影響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是無盡的打罵,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不敢輕易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久而久之,孩子開口的機會越來越少,失去了跟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孩子的不愛說話讓周邊那些主動想跟她交朋友的同學失望,離她越來越遠,孩子也不願主動跟他人相處,一直只有自己一個人。直到孩子長大了,這個現象依舊不會改變,而她已經需要去經歷社會的殘酷了,卻沒有一點人際能力。

孩子被吼後是頂嘴

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了事,在家裡吼孩子,責罵孩子。而那些敢於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是勇敢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頂嘴是對長輩的不尊重,我們不能把它當做絕對。在父母面前,孩子有勇氣頂嘴,是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辯解,父母反而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誤會了,也許犯錯的並不是自己的孩子,聽聽孩子的說法。敢於頂嘴的孩子說明他們有自己是正確的理由和證據,孩子在為自己辯護中學會了獨立、自信去思考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想要將這件事情解釋清楚,表現出孩子對解決問題的信心及渴望。父母看到孩子這樣,應感到欣慰,引導孩子去學會分析、處理問題。待到孩子長大之後,當初敢說敢做的他變得更加獨立自信,發散出更多思維。

很多父母都不想去吼孩子,卻總忍不住發脾氣。為了孩子,父母要儘量去管住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和孩子好好溝通。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1yb0XIBiuFnsJQV59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