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間,真實八路軍女戰士照片,打臉抗日神劇,導演別再亂拍了

2019-06-28   夜泊楓橋了

一部部抗戰神劇侮辱觀眾智商,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

近年來一些抗日神劇屢屢侮辱觀眾智商,這些神劇的共同特點是我軍偶像化、日寇無腦化、友軍無能化,更有甚者出現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和子彈拐彎等無腦劇。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道明對於這種現象更是痛批,這些人遠遠算不上演員,沒有作為一個演員基本的職業觀,甚至可以說連基本的素質都不曾具備,用這些本不存在的「事實」來侮辱觀眾。

正如陳道明所說,抗日題材作品涉及到的遠不只是演技如何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一群人的歷史觀的問題。當未成年人看到如此作品是,很難樹立正確歷史觀,很容易認為我們的勝利原來不過如此,這是可悲的。

在抗日劇中普遍存在這些現象,男的穿皮大衣,女的穿得光鮮亮麗。但在那個年代顯然是不現實的,他們常年在戰鬥中摸爬滾打,而且衣服質量本來就差,補了又補,有些甚至早已沒有了原來的樣子。相上面這些士兵的衣服,在當時來說已經是最好的了。

在那個年代,全民皆兵,只要能拿得起槍的都會奔赴戰場。很多人十多歲的時候便在戰場上與敵軍進行殊死搏鬥。他們早早背負起拯救祖國的擔子,在他們臉上,年少的稚嫩和久經戰場的成熟形成一種莫名的交錯,看著實在讓人心疼。反觀現在的電視劇,很多「演員」難以將他們臉上的血性和內心對勝利的渴望變現出來。

抗日劇中還普遍存在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似乎抗日劇沒有了這些男女感情便慧不成立一樣。假設真的和這些電視劇中所表現出來的一樣,抗戰有何須八年之久,犧牲人數又何須數以千萬計?如今距離那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期間拍攝過的抗日劇數不勝數,而我們的子孫們卻只能在這些電視劇中看到那段歷史,他們又如何建立正確的歷史觀?

這張照片是當時的一位文工團戰士,照片上的她衣著樸素,嘴角還泛起一絲微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此獻出生命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如今又有多少人有著他們當初的堅定之心?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所處的年代是和平的,因為我們有著強大的國防能力,而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建立起來的。銘記歷史,抵抗「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