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在喀喇崑崙的某邊防連
錄了一個視頻
這大概是哨位君見過
版本最簡陋的《軍中綠花》
沒有伴奏帶
官兵只能跟著原曲唱
錄製現場
一群士兵站在雪山邊的營區前
因為缺少補光
看上去只有黑壓壓的一片
視頻素材也是東拼西湊
一個生火的新兵
兩個扛著鐵鍬的士官
甚至一頓野外的午餐
都被剪輯了進去
這些士兵站立的地方
海拔超過5300米
終年沒有夏天
地質學家把它劃為「永凍層」
生物學家則稱其為「生命禁區」
10月的時候
這裡的雞蛋就能瞬間被凍住
冬天剛剛開始
那裡早已大雪封山
一朵「綠花」
對喀喇崑崙的士兵來說
就是溫暖與希望
點擊下方
欣賞喀喇崑崙版《軍中綠花》
這是怎樣的一朵軍中綠花呀
在祖國的西部
喜馬拉雅山
岡底斯山
喀喇崑崙山
崑崙山
天山
五座偉岸的山系
攜手隆起了一片舉世無雙的高地
同時也造就了一道
最為高遠和艱苦的邊防線
冰封雪裹,空氣稀薄,荒無人煙
2011年2月
喀喇崑崙山腹地5390前哨官兵巡邏在邊境線上
2004年2月
喀喇崑崙山的天文點邊防連遇大雪封山
官兵步行翻越冰達坂送排長回家探親
在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高原
高寒缺氧是官兵面臨的第一道考驗
輕者,頭痛腦脹、心跳氣喘、呼吸困難
重者,嘔吐不止、水米不進、昏迷不醒
在這裡
每一分鐘堅守的付出
都不遜於任何悲壯的戰場
2010年6月
某邊防團步兵營戰士張超智正在進行氧療
2002年7月
某邊防團為空喀山口邊防連運送的豬
因車陷「死人溝」缺氧而亡
1950年
當新疆軍區原獨立騎兵師一團一連
掀開解放軍征服喀喇崑崙的序幕時
全連136名官兵
先後有63人長眠雪山
邊防官兵說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走路
如同平原上負重幾十公斤奔跑
時刻考驗著身體的極限
2011年1月
卡拉蘇邊防連官兵
翻越5400米的達坂前往冰塔林巡邏
2013年春節
克克吐魯克邊防連戰士馬小龍
在巡邏途中體力不支癱倒在雪地上
長期駐守在高原邊防
官兵們有的指甲凹陷了
有的頭髮脫落了
有的心室增大了
有的永遠留在了雪山之巔……
高原對士兵的傷害無聲無息
卻又清晰可見
凹陷的指甲是因為高寒缺氧
和維生素短缺引發的
人們說高原上只有兩個季節
一個是冬季
一個是大約在冬季
灰褐色的堅硬山脊
與皚皚白雪
是官兵們最熟悉的「風景」
2007年6月
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士兵飲雪水解渴
2001年6月,喀喇崑崙山
官兵晾曬的衣服瞬間就變成了冰雕
這就是我們的邊防戰士
一群遠離時代繁華的人
用自己的執著守護著這個時代
赴最遠的遠山
最邊的邊關
在沒有界碑的邊境線上
他們就是祖國的界碑
藏族戰士才旦得知父親去世
手拿幾天前收到的病危通知書,泣不成聲
高原上的一抹綠色
是戰士們最珍視的陪伴
不要問奉獻或犧牲的意義是什麼
答案就藏在腳下的土地里
藏在那一曲唱不完的《軍中綠花》里
在西安工作的甘肅姑娘徐芳
通過電波了解並愛上了
扎西崗邊防連駕駛員王俊能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這些故事,便是最好的詮釋。
視頻:王雪振
攝影:向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