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崩塌敖廠長致歉,大聖歸來遊戲過度營銷引爭議

2019-10-22     GameLook


買量成本高向來是行業老大難,分析原因,檯面上的理由繞不開存量市場、需求提升云云,不過也有一線投放人員用更接地氣的語言生動表述為,「玩家不好忽悠了」。

玩家不再被動全盤接受廠商宣傳,乃至發現貨不對板進而聲討相關方的案例已不在少數,比如最近的漩渦中心《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steam口碑不佳

作為一款中日合作研發、索尼中國之星等明星光環加持的產品,《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登陸Steam後,以199元接近國外3A遊戲的高售價、卻換來了與玩家預期不符巨大爭議。但此次輿論焦點並非集中在產品本身,而是宣傳產品的網紅KOL。

玩家很較真,後果很嚴重

10月19日,因被懷疑過度誇讚產品質量,遊戲圈知名KOL「敖廠長」就因幾乎一邊倒的輿論非議,發布了一則道歉聲明,並隨後刪除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相關視頻。

隨後,「敖廠長道歉」一事很快登上微博熱搜,經過快3天的發酵,如今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經接近1億。因敖廠長影響力之大(B站粉絲600萬,人氣第一UP主),微博、貼吧、知乎、QQ群,隨處可見相關討論,且言論頗不留情。

通常而言,經過大量產品的洗禮,國內玩家早已見過大風大浪,單純的產品品質未能達到預期,其實並不會掀起如此大的風波。

玩家出奇憤怒的原因,主要在於認為視頻中使用了大量偏離遊戲本身品質的誇張言論所致,與KOL過去客觀中立的立場不符,如「獨一無二」「吸收了日式和美式動作遊戲的精華」等。就玩家看來,遊戲本身仍有不少待精進之處,比如上下樓加載,3D PPT動畫、怪物重複度等。

口碑崩塌敖廠長致歉,大聖歸來遊戲過度營銷引爭議

甚至「國產遊戲」的定義,也遭到懷疑。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由索尼互動娛樂、綠洲遊戲和十月文化共同出品,研發商是日本Hexa Drive,因此國產屬性有些微妙,作為混血,國產日產均沒有錯,但一旦玩家較真,就成了懷疑。

「夸」已不是營銷靈藥

在道歉聲明中,敖廠長將事件原因歸咎於自身,「只顧及了完成合同,卻摒棄了雜談視頻應有的客觀性」。合同要求了什麼,聲明並沒有細說,但提到「白紙黑字寫得很清楚要達到推廣效果」,換言之,有KPI。

不是說KPI不好。當今網際網路普及率基本見頂,信息爆炸時代用戶早早被各種廣告包圍,尋常套路已經失效,造成一邊是廣告主沒錢投、一邊是流量主沒生意。如今年上半年,CTR數據顯示中國廣告市場整體下滑8.8%,許多網際網路公司業績也不怎麼好看。

這也是下半年以來私域流量、KOC等新興營銷名詞興起的原因,是廣告行業自救的手段。

該情況下,遊戲廠商希望自己的錢能有效果實屬人之常情,不說花在刀刃上,至少能有個響,畢竟沒有誰的錢是大風刮來的。

而無論是投放硬廣、媒體報道、還是KOL評測等營銷手段,目的都在於宣傳產品,打響知名度,最終拉動消費、兌現收入。但遊戲廠商先入為主的觀念在於,營銷必須說好話,殊不知市場環境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導致產生變化最本質的原因如文章開頭所述:玩家聰明了,不好騙了。即便宣傳口徑舌燦蓮花、天花亂墜,玩家仍然抱有自己的判斷。

並且,由於網絡時代人人有發言權、KOL如過江之鯽,即便一時奏效,唱反調的言論很快便會出現,並憑藉更真實的體驗引發玩家共鳴,抵消廠商之前的努力。甚至當初說過的好話,反而會成為受到攻擊的口實。

不說好話也是一種宣傳

對於國產IP國產遊戲,只要態度真誠,中國玩家仍有著溫情的一面,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寬容。比如《太吾繪卷》美術簡單乃至簡陋,但仍以自由度高、文化底蘊深厚等幾項優點獲得玩家青睞。

因此,營銷不一定要說好話。

事實上,近兩年遊戲廠商對於宣傳技巧也更加注意,越來越多的廠商,已經認識到宣發並非單純的「誇誇群」,只要說好話玩家便會蜂擁而至、甘之如飴,也不必處理後續的情緒反彈。

更多廠商尋求外界報道、評價處在客觀中立態度,可以濃縮為「陳述事實,不吹不黑」八字真言。對於外界批評,不僅不生氣,還會虛心接受。

甚至個別對自身認知非常深刻的廠商,會主動要求「黑」自己、說壞話。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國遊戲廠商自信,和中國文化自信提升的表現,不僅是樂於展現優勢,更敢於正視短板,以便及時改正、謀求長遠。

市場大了,人心複雜了,基於事實,以不變應萬變是最好的方法。今天,營銷不僅是項技巧,更是一種藝術,需要遊戲廠商更花更多心思和精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tOV8W0BMH2_cNUgmD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