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的傳奇:帶領國家走向強大,為人處事太狂妄毀了自己和國家

2020-12-31     大國爭霸

原標題:牧羊人的傳奇:帶領國家走向強大,為人處事太狂妄毀了自己和國家

開局只是一個牧童,家裡無權無勢,靠幫地主放牧維持生計。長大後投身軍伍,一路高歌猛進,並推翻王國政府,成為國家領導人。最後,帶領黎民百姓走向富裕,成為地區霸主,被200多個國王和酋長稱為「萬王之王」。如此誇張的人生經歷,誰看了都會覺得,這是小說中才能出現的故事情節。但我今天要說的是,這並不是小說故事,而是真人真事,是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的人生傳記。

雖然卡扎菲已經逝去,成為了一抔黃土,但是他的傳奇人生卻被史書記錄了下來,供後來者研究參考。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卡扎菲的傳奇人生,看他是如何從一個小牧童,成長為「萬王之王」的。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一個遊牧部族家庭,他的父親只是一個普通的牧羊人,為當地財主放牧賺錢。

因為家境貧寒,卡扎菲上小學的時候,就經常遭到同學的嘲笑,被戲稱為「鄉巴佬」。就在這樣憋屈的生活環境中,卡扎菲度過了他的童年。而到了中學時期,卡扎菲的生活更是跌落到了低谷,卡扎菲的父親因幫人牧羊,把家搬到了更遠的沙漠,這給卡扎菲的學習生活帶了極大困擾,因無家可歸,且付不起住宿費,卡扎菲被迫在清真寺要飯和打地鋪。只有每個星期四學校放假,他才能徒步三個半小時,回到沙漠中與家人團聚。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卡扎菲的早年經歷是真的很慘,用一句「勞其體膚、餓其筋骨」來形容,完全不為過。不過大家都知道,這種淒涼的童年經歷,往往更能磨礪一個人,歷史上許多大人物,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他們最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說這種艱難生活,反而是卡扎菲的一個加分項,鍛造出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

而就在卡扎菲最落魄的時候,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導師」——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雖然卡扎菲並沒有親自見過這個「人生導師」,但僅僅是通過演講廣播,卡扎菲就對納賽爾產生了崇拜,並學習到了納賽爾的精神。納賽爾對卡扎菲的影響很大,在卡扎菲功成名就之後,他也會毫不掩飾地承認自己是納賽爾的狂熱崇拜者。卡扎菲表示:他發動的「九月革命」,就是在模仿納賽爾20年前發動的革命。

在「人生導師」的薰陶下,高中時期的卡扎菲就擁有了一定「領袖氣質」,他甚至在學校裡面組建了一個名叫「第一小組」的政治小團隊。隨著小團隊的名聲越來越大,終於還是引起了校方的注意,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校方就以「參加政治活動」為由,將卡扎菲給開除了。後來,卡扎菲的父親為了拯救兒子的前途,四處托關係,將他轉到了米蘇拉塔的一所高中裡面,這才讓卡扎菲順利完成了學業。

中小學時期的艱苦生活,讓卡扎菲深刻感受到了人間疾苦,以及王國政府的弊端,卡扎菲對伊德里斯王朝非常失望,他想改變這個腐朽的國家。但大家都知道,想改變一個腐朽國家,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還需要靠槍桿子!所以為了達到最終目的,卡扎菲在考入班加西利比亞大學一年後,便棄筆從戎轉入了當地軍校,而在軍校畢業後,卡扎菲又去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繼續深造,接受了半年的裝甲兵與通訊相關訓練。

在軍校學習的這些年,卡扎菲成長了不少,並認識了很多人,這為卡扎菲發動政變提供了重大幫助。當卡扎菲從英國回來後,他便開始謀劃革命,準備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當時,利比亞國王伊德里斯一世,已經年老昏庸,失去了對利比亞的控制,軍政界許多人都想借這個機會奪取政權。而卡扎菲就在這個時候,組建了以中下級軍官為核心的「自由軍官」組織。

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便發動了「九月革命」,帶領「自由軍官」組織突擊禁衛軍,並軟禁了國王衛隊司令。隔天早上,卡扎菲便對外宣布革命成功了,已推翻伊德里斯王朝。9月5日,利比亞王儲宣布放棄王位,至此利比亞進入「卡扎菲時代」(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在卡扎菲成為利比亞的領導人後,他便展開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改革措施,不僅收回了英國和美國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還趕走了義大利人,這使得利比亞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得到鞏固。在歷史上,利比亞是一個飽受列強摧殘的弱國,在古代他們被鄂圖曼帝國統治了幾百年,在近代他們又成為了義大利的殖民地。雖然到了伊德里斯王朝時期,利比亞的情況好了很多,但他們仍然沒能擺脫西方的影響,境內有許多外國基地。

所以卡扎菲上台的第一步,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反抗西方殖民主義。而在趕走西方人之後,卡扎菲又開始抓經濟生產,他將外國銀行和石油公司收歸國有,並重新定義石油貿易規定,提高石油出口價格。利比亞是非洲地區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在石油價格提升後,利比亞政府就有錢了,開始大搞民生工程,這讓利比亞人民過上了富足優渥的生活,並讓利比亞成為了非洲大國。

在國家強盛起來後,卡扎菲的野心也跟著膨脹起來了,有了開疆擴土的打算,甚至還想統一阿拉伯世界,恢復鄂圖曼帝國榮光!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利比亞就介入了查德內戰之中,並將其吞併。當時利比亞的軍事實力在非洲地區,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唯一能壓他們一頭的,就只有曾經的阿拉伯聯盟領導者——埃及。

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間,卡扎菲從外國引進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建立了一支精銳部隊。所以說利比亞介入查德內戰,收拾敵對勢力,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1980年6月,卡扎菲與查德古庫尼武裝簽署同盟條約,派兵介入了查德內戰,在利比亞軍隊的幫助下,古庫尼武裝很快就攻占了查德首都,趕走了哈布雷武裝。

1981年1月6日,在查德內戰暫時告一段落後,利比亞便立即發布聯合公報,宣稱:「利比亞和查德合併成一個國家。」而按照利比亞與古庫尼武裝簽署的同盟條約規定,利比亞有權向查德境內駐軍,以確保查德的安全與穩定。很顯然,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合併,而是利比亞對查德單方面的吞併。

當利比亞吞併查德的消息傳開後,立即便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許多非洲國家紛紛發聲,對卡扎菲展開了譴責,要求利比亞從查德撤軍。對於外界的譴責,卡扎菲完全沒有放在心上,他甚至還公開了一個更加「偉大的計劃」,表示要建立一個「伊斯蘭薩赫勒合眾國」,統一阿拉伯世界。

實事求是地說,卡扎菲是真的膨脹了,居然想統一阿拉伯世界。眾所周知,阿拉伯世界裡面,有很多的強國,埃及、伊朗和伊拉克等國,那個不比利比亞強?但他們都不敢說這樣的話,可想而知其他國家對這件事情是有多麼的鄙夷。事實上,從70年代開始,利比亞就一直想讓蘇丹、埃及和敘利亞等國與他合併,但是都遭到了拒絕。

因為過度的狂妄,卡扎菲的路子越走越野,開始頻繁在國際事務中刷存在感,這使得厭惡他的國家越來越多,最終連中美俄英法五常,都對卡扎菲產生了不滿。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為「洛克比空難」,聯合國對利比亞實施了長達11年的制裁,這導致利比亞政局動盪。

最終,在2011年2月17日的時候,利比亞就爆發了「憤怒日」抗議活動,並很快演變成武裝對抗。藉此機會,英美法等北約國家對利比亞實施了空襲,介入到了利比亞內戰之中。2011年8月26日,反對派攻入利比亞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卡扎菲時代」正式走向終結。

簡單總結一下,卡扎菲對利比亞的發展,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利比亞才走向了富強,成為了非洲大國。但由於過度的狂妄,卡扎菲又將利比亞推向了內亂的深淵,直到現在利比亞都處於混亂之中,各地軍閥割據。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了一件事情,一個國家領導人不能像普通人一樣為所欲為,否則就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

最後在說一句,卡扎菲政府會走向終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同時得罪了五常,然後被英美法一鍋端,關於卡扎菲如何得罪五常的事情,我們前面也有說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了解一下。關注我不迷路,為你精講更多戰爭和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liQt3YBur8RWXSAVF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