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梵谷奶奶」走了,只要心中住著幸福,70歲起步也不晚

2019-08-05     玩轉素描

文章來源:新讀寫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

是一個中國鄉村畫家

-梵谷奶奶:常秀峰-




瓦屋、田埂、小徑、

蘋果樹、向日葵、山楂樹……

她一字不識,

為了給城裡長大的小孫女

講述農村的故事和景色,

她拿起畫筆,一點點地畫出了故鄉。


常秀峰,

一位淳樸的農村老太,

眾多網友在她的畫中看到了「鄉愁」,

稱她為「梵谷奶奶」。

8月1日,

常秀峰老人走了,享年83歲。



為給孫女講故事,她第一次拿起畫筆


70歲以前,常秀峰

生活在河南省方城縣拐河鎮的老家。

她沒有上過學,也不識字,

年輕時只顧著忙生活。

老伴去世後,她住到廣州的兒子家。

久居鄉村的她不習慣都市生活,

腿腳不便、語言不通,

她把大部分的時間

都留在陪伴3歲的小孫女身上。




古樹老屋,是另一種鄉愁。


她時常為小孫女講起家鄉的故事,

可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孫女

怎麼也無法想像鄉村風光的模樣。


老太太不識字,

只好順手拿起小孫女的畫筆,

在紙上塗抹出家鄉的山楂樹:

果兒是紅的、葉子是綠的……

瞬間,孫女就明白了。



就這樣,常秀峰一有空就在紙上畫畫,

用孫女的蠟筆,她畫完花草、小動物,

又畫田埂、老房子,

還有她的土地。

起初,家人並沒有發現她在作畫。

直到有一天,

學美術出身的兒媳婦發現了她的畫作。

在孩子們的鼓勵下,

常秀峰從此與畫筆結緣。

常秀峰曾說,

自己不會寫字,就用畫來表達。


沉甸甸的板栗壓住樹梢,透著豐收的喜悅。


「梵谷的向日葵沒我畫的好」


2006年起,

兒子開始把母親的畫上傳到博客上,

並寫下關於母親的一系列故事。

沒想到,畫作在網絡上大受好評。

說起常秀峰的作品,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她畫的《向日葵》。

正因為這幅作品,

她被稱為是「梵谷奶奶」,

無論誰看都會眼前一亮……





可是常秀峰不知道什麼是「後印象派」,

「我心裡想著,這個梵谷奶奶,

我總是覺得彆扭,

跟梵谷素不相識,

咋會是梵谷奶奶呢?

想不通,還是叫我常秀峰常奶奶可以吧。」


2006年6月和11月,

常秀峰兩次受邀來到《魯豫有約》

演播大廳里,

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谷的並排擺放。

主持人陳魯豫問她,

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

直爽的常秀峰說,

「這個叫梵谷的人一定很不開心,

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得苦。」

而她畫的向日葵長在土地里,向著陽光。

「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

就像我畫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紅彤彤的石榴掛在枝頭。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常秀峰的畫作,

傳得最遠的一幅現在在法國,

法國著名攝影師斯魯本

收藏了常秀峰的作品《石榴樹》,

他評價,「常秀峰和我一樣,

都不是用機器和筆展示藝術,而是在用心。」

「我畫的都是『真』東西,

不是編的!」

繪畫逐漸成為

這個70多歲農村老太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只要空閒,

都是屬於「梵谷奶奶」的時間。


因為眼神不好,

她要趁著太陽好光線好的時候,

鋪開紙張,

畫幾天前開始的畫或者新作。

在畫桌前,常秀峰完全沉浸其中。

「有時候叫她是聽不見的,

總是聚精會神」,兒子回憶稱。


他說,「我母親手裡畫的,

可能就是那壟田埂上的花花草草,

別人把它們踩在腳下,

她把它們記在心裡。」

常秀峰的作品裡,

全都是山區農村生活的場景,

那些老房子、小動物,

莊稼、田埂、花草等,

都和她自己過去的生活有關。



畫得最順手的,

是一輩子打交道的農村作物:

紅薯、石榴花、玉米、麥子、石榴,

從春天畫到秋天,

還有母雞帶小雞、蠶寶寶、

割麥子、雪地抓鳥遇狼等趣味生動的故事。


她有時會一邊作畫,一邊嘮叨,

「這畫里的樹,

是山後面親戚家門前河邊的楊樹,

這割麥的人是她的婆婆,

那個穿髒衣服的小孩是不知道從哪裡流浪來的……」


在她的畫里,

所有的人和物都是有名有姓,

都是真實的存在。

常秀峰說:

「我畫的都是『真』東西,不是編的!」


她從不打草稿,

「需要啥顏色就直接畫上去」。

她的顏料中,

綠色、紅色、黃色用得最快,

熱烈奔放的色彩,

表達了她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常秀峰說,

「我的日曆就是小麥、玉米,

和野地里的花花草草。

從土裡鑽出了嫩芽,

開了花,結了果,落了葉子,

一年也就到頭了。」


「斑鳩、『吃杯茶』、

喜鵲、燕子什麼的都走了。

它們是我們那裡的鳥,

它們是村子的親人,

還有狗啊豬啊羊啊,

野地的狐狸啊野狼啊,

它們也是村子的親人啊。」


這些畫是真實的記錄,

也是美好的回憶。

每一幅作品的背後,

幾乎都有一個故事。

「我想畫老家的山水草木,

畫以前的生活,

老家的東西太多了,畫不完。」

常秀峰說。


瓜香四溢。


2007年,常秀峰在香港舉辦了個人畫展,

並出了一本畫冊義賣,

所得資金捐贈給貧困地區。


近幾年,由於眼疾和腿腳不便,

加之十幾年作畫用力用心,

手已經無法拿動畫筆。

但她生前常說,

「只要還能拿起畫筆,就會盡力將心中

所要表達的東西展現出來「。


樹林裡的山茱萸

在《梵谷奶奶的世界》一書中,

作者簡介是這麼說的:

「梵谷奶奶是一位來自河南鄉村的老太太,

某一天拿起孫女的筆,開始畫畫。」



簡單、純真、質樸、快樂,

在常秀峰的畫里,

我們看到了中國最普通的田園風貌,

瓦屋、田埂、麥田、小徑、蘋果樹、向日葵……

這些最簡單的風物,

給了人最直接的感動。



她的畫總有明艷溫暖的色彩,

每個人物都是在微笑,

總能讓人感到幸福。



一個普通的老人,

卻有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生命的力量。

「梵谷奶奶」的故事既簡單又傳奇,

它告訴我們,

人生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

就比如畫畫

只要你想表達,

拿起筆就可以畫。




感謝奶奶,

讓我們通過這些畫,

看見了這世間最真實的美好。

喜歡畫畫的親可以私,信我「畫畫」,有免費教程和公開課可以看哦,私信在我主頁上方位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hSrYmwBUcHTFCnfqA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