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時間內,他只會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有時,孩子還會不需要特定的理由理由而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的重複,直到突然爆發出來某中心的動機為止,這就是孩子的某個敏感期。
5歲的晶晶有一段時間瘋狂的喜歡上了班裡的小帥哥濤濤。她得意洋洋的告訴媽媽:她已經跟濤濤舉行了婚禮,濤濤和自己已經是一家人了,是自己的丈夫,所以每天早上都要帶一樣東西送給濤濤。同樣,濤濤也會每天帶給她一樣喜歡的東西。他們彼此互送的禮物有時候是一隻折好的和平鴿,有時候是一張畫好的畫兒,也有可能是一片漂亮又獨特的剪紙。晶晶的媽媽已經習以為常,因為晶晶自從上了大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一個自己喜歡的男孩子「結婚」,每次晶晶都會高興地告訴媽媽,現在我又和誰是一家人了。
其實,在幼兒園大班,很多學齡前的孩子都喜歡玩「新郎和新娘」的遊戲,這種現象叫婚姻敏感期。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經常會饒有興趣的玩「結婚」的遊戲,有時會要求班級老師也加入遊戲。也有的孩子天真的說要跟班級的老師結婚。其實,孩子們並不知道「結婚」的具體含義,這種現象只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婚姻敏感期」是兒童認知社會關係的一個必經過程。從三四歲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產生,性別角色意識也慢慢增強。開始,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強烈的好感,比如女孩一般都會說要和自己的爸爸結婚,男孩子一般都會說要和自己的媽媽結婚。這種好感實際上是孩子對性別角色和異性最初的一種認識和體現。四歲到六歲他們便會進入「婚姻敏感期」。
在「婚姻敏感期」中,孩子們所說的「結婚」只是他們表達自己喜受某個人的一種方式。比如當孩子想和自己喜歡的小夥伴遊戲時,孩子就會說想和TA結婚。這是孩子表達自己心中新歡的最直白的方式。孩子表達自己愛的方式大多是很簡單,也很美好的,作為老師以及家長大可不必用成人世界的觀念和思想來評價孩子,避免給自己以及孩子帶來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
給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建議:
1.當孩子處於「婚姻敏感期」時,家長不要緊張,也不要強硬的說教,以免強化了孩子的認識,成人可以船過水無痕般的自然引導,聊天交流,讓孩子知道男生女生之間的不同,男孩子當爸爸要有責任感,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女孩子當媽媽要很辛苦的生寶寶,並且要照料好自己的寶寶,要當一個稱職的媽媽。
教師和家長應該注意的是,對處於「婚姻敏感期」的孩子,要教育他們懂得自己身上被衣服遮蓋的地方不可以讓父母或直系親屬以外的人隨便觸碰。
2.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愛的方式,比如有時和父母、教師或者自己喜歡的小夥伴擁抱、親吻。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成人不能過於緊張,但也不能聽之任之。成人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大人們之間的表達愛的一種方式,小孩子之間可以擁抱,也可以親吻,但是親吻的時候只要親吻臉蛋就可以了。
3.3-6歲是孩子對於性別觀念比較好奇的階段,這種好奇往往在兒童期的「過家家「等遊戲中得到釋放,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孩子從小能通過各種道接觸到各種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弱,又善於模仿,因此會把自己對兩性的好奇以成人的方式表達出來。
4.作為老師和家長要放平心態,正確面對,避免強化。
當孩子用成人中關係親近的稱呼去替代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這無非是為了表示他們關係的親近。如果成人反應很大,那麼孩子很可能受到強化。因此,成人要以平常心來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不要大驚小怪、驚慌失措、如臨大敵,加以正確引導就可以了。
5.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和引導孩子多和其他小夥伴多進行交流、合作,讓性別不同、性格迥異、年齡不同的孩子一起遊戲、玩耍,讓孩子明白原來自己可以和很多小朋友成為要好的小夥伴。
6.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傳」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則,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幼兒園教師要提醒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言談舉止要有分寸,不在孩子面前看愛情劇,堅決防止孩子內容不健康的影像或者書籍。
家長和教師都要了解的孩子九大敏感期:
根據蒙台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1.語言敏感期(0--6歲)
2.秩序敏感期(2--4歲)
3.感官敏感期(0--6 歲)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5.動作敏感期(0--6歲)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7.書寫敏感期(3.5--4.5歲)
8.閱讀敏感期(4.5--5.5歲)
9.文化敏感期(6--9歲)
孩子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1.成人要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成人要尊重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個體差異與自然規律,鼓勵孩子在交往中慢慢的學會自尊自愛自信,懂得尊重別人。
2.敏銳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每個孩子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因此,兒童在每一個每一個敏感期到來時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成人平時要細心觀察孩子,敏感的捕捉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的到來,以滿足孩子在敏感期中特定的需求。
3.營造良好、豐富的學習環境
良好、豐富的學習環境,能使處于敏感期的孩子得到學習和探索的心理需求的滿足感,也能促進孩子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周圍的環境互動。因此,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一項敏感期表現出來時,就要最大限度的為孩子營造一個滿足孩子自由探索和成長需求的環境。
4.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
兒童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孩子在每一個敏感期到來時,都會出現一些「怪癖」,表現出對某一種事物近乎「痴迷」的狀態,直到孩子對某種事物逐漸失去興趣,說明孩子該事物的探索、學習已經結束,好奇心以充分得到滿足,該事物也沒有了孩子再繼續探索的價值,於是,孩子又會繼續隨著下一個敏感期繼續探索。成人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的「怪癖」,支持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5.重視孩子的學習品質
孩子在任何一個敏感期到來時,都會表現出極大的積極和熱情。而孩子在探索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傾向和積極的態度是孩子終身學習和發展所必需的良好品質。因此,成人要注意尊重和保護處于敏感期的孩子的好奇心、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像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孩子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