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運動每天3000步,是我最大的驕傲

2019-07-21   卷卷卷卷卷髮語

這兩天微博上有個熱搜特別火。

一個北大博士在畢業典禮上說,自己半天能走98800步,此言一出立刻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群嘲。

「這個人是踩了風火輪嗎?」

「這是什麼新型搖步機?我也要Get一台。」

「我要把手機綁定在狗身上,看看他說的到底對不對?」

還有人經過了精密的計算,發現這根本不是人類體能所能達到的數字。

結果,北大博士出來闢謠了:

他是珠峰探險隊的一員,為了攀登珠峰,必須進行體能極限訓練:從半夜開始爬山,一直爬到中午12點。

訓練結束,他們登山隊的所有成員微信上都顯示了98800步——微信運動的上限步數。

得了,原來這不是吹牛,而是一個「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的故事。

作為一個每天走3000步都覺得驕傲的運動廢柴,我完全想像不出一名登山運動員的體能到底有多強大。

自從我成為社畜後,早已經和運動say bye了。

總覺得每天下班以後癱在床上,一動不動,才是幸福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我這個人還有個癖好:

我不愛動,我愛看別人動。

比如:當我看到電視劇里的主角開始跑時,我總是會熱血上涌,在螢幕前激動得嗷嗷亂叫。

男女主千辛萬苦相見,跑!

阻止好人落難、惡人犯罪,跑!

或者莫名其妙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想跑,跑!

這種跑步的場景在日劇中尤其多,打開「平成日劇十佳」榜單,幾乎每一部作品,都能看到主角奔跑。

《東京愛情故事》,莉香坐上電車,完治趕到車站;


《花樣男子》里,杉菜追趕道明寺的飛機;


《悠長假期》的開頭,小南提著婚紗裙擺,沖向新郎家……


還有《求婚大作戰》,追愛追到穿越時空的山下智久,從第一集開始跑,直到拐走新娘逃婚,有始有終,十分圓滿。



由於日劇中的奔跑橋段太多、太有視覺衝擊力,遂被觀眾老爺賜專用名——「日劇跑」。

深刻反省:我是單純喜歡看「日劇跑」嗎?

才不是呢。


我喜歡的是在運動著的人、奔跑著的人,他們像是熱烘烘的小太陽,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生命力與希望。





奔跑姿態,是青春常態

奔跑,似乎總和「年輕」掛鉤。

揮汗如雨的塑膠跑道,千鈞一髮的球場搶斷,冒著遲到風險為心愛女孩買來的早餐。


少年時代太多印象深刻的瞬間,都是靠跑的。


那時的我們,總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明明可以走五分鐘,偏偏只想跑兩分鐘,否則滿身躁動的荷爾蒙根本無處宣洩。

那時,班主任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哪有那麼多話要講?到操場上跑五圈就好了!」

而爸媽的口頭禪則是:「跑慢點,仔細別摔了!」

哪怕被長輩斥作冒冒失失、風風火火,我們也還是要跑。

只有跑,才能昭示「我們正年輕」;

只有跑,才能表達年輕人的衝動、熱血與不服輸。

《對不起青春》里,參加「箱根驛傳」接力賽的聖駿高中,把這個場景完美還原。

選手拼盡全力奔跑,拉拉隊也盡職盡責。

可偏偏最後一棒的選手崴了腳。

那時已經停學,又身負重任,扮演當地吉祥物「三島小丸君」的古井毅然頂替。


他戴著小丸君碩大的頭套,二話不說,開始衝刺。

落後的局面逐漸被扭轉,因為古井的腳力強健,竟成為了第一個撞線者。

誰的青春記憶里沒有一場終生難忘的接力賽呢?

赭紅色跑道,白粉筆拉出的終點線。

充斥著吶喊歡呼,揮灑著晶瑩汗水,被想贏的心情,烙印在奔跑的動作里,簡直是少年意氣的完美註腳。

也許有時候,昂揚鬥志並不對應著百戰百勝,奔跑也可能導向失敗結局。


比如《龍櫻》里,遺憾錯過了東大入學考試的直美。

她從醫院匆匆奔向考場,跑得太急,半路摔倒。

等在考場門口的老師焦急地看向手錶,咔噠,進場時間錯過了。

然而情節並沒有停在這一刻。下一秒,爬起來,拍拍灰,繼續跑。


傷都是輕傷,困難都是小困難。

哪怕一瘸一拐,也要跑出健步如飛的架勢。

那股子打不倒的衝勁,才是青春的魔力。





成年人的世界裡,只有奔跑二字

一路狂奔,再向前,我們就跑出了純粹的烏托邦。

跑道的終點,多出了許多沉甸甸的負重。

如果說,少年時的奔跑是充滿倔強、追逐太陽;

那麼成年人的奔跑,就馱著許多名叫「責任」的石頭、步履艱難。

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所以,只能一路狂奔。

《重版出來!》的主角黑澤心女士,是奔跑吧OL代言人。

她背著雙肩包,穿著職業裝,保持真誠微笑,日復一日地用奔跑來面對生活。

跑過櫻花樹下,跑過馬路,跑進公司大門,再精神滿滿地問一聲:「早上好!」

簡直是社畜榜樣,員工楷模,一台奇蹟般的永動機。


這位新手漫畫編輯的工作環境,和我們沒有兩樣。

難搞的合作對象,嚴苛的主編,處在下滑邊緣的雜誌銷量……

困難的花樣不斷翻新,但黑澤心卻始終健步奔跑。

因為這奔跑中的旺盛鬥志,那些看似可怕至極的龐然困局,一個個迎刃而解。

哪有活得容易的成年人啊?

我們都像是闖關遊戲中,那個不斷跨過關卡的小人。

跨一個,得一分,只有跑得夠久夠遠,才能升級變強。

關關難過關關過,今天沒過不要難過,大不了明天繼續過。

當闖關遊戲來到更高階,Hard模式開啟,一直在平地奔跑的你甚至會看見深淵。


《非自然死亡》最終話,心結難解的法醫中堂系獨自狂奔。

他迎著風轉過一個又一個街角,心中百味雜陳,恨意滔天。

奔跑的盡頭,就是多年以前殺害他女友的罪犯,找到這個人,長久的懸案就將終結。

一直以來,他作為「獨活者」的愧疚,才能畫下句號。

在這部法醫探案的職業劇中,角色們時刻在與生死賽跑。

困頓常有,戰慄常有,崩潰常有。

但他們紛紛努力藏起痛苦的過往,告訴自己,咬牙活下去。

有故事的成年人,為了不做輾轉的噩夢,為了不被困於過去,必須跑,只能跑。

事事推拽,步步催逼,前方多路障,身後有疾風,生活的重錘左右夾攻——

向前跑吧!

只有一直往前,才能逃離昨日的深淵;

只有一直往前,才會有見到足夠的光明。

成年人的人生秘辛:

一直向前跑,不要回頭看!



不論結果如何,都要懷著向前跑的心情


其實,奔跑並不只是一個動作,是一種鬥志,一種生活態度。

抬腿、落下,擺手、放下的節奏,貫穿生命,不會褪色,不會消失。

我們無法預料一路奔跑,會撞見什麼;也無從得知,遙遠的目的地,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

但因此,就選擇原地打轉、混吃等死嗎?

向著未知奔跑,是所有人的命運。

跑這個動作本身,就是意義。

跑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夠打敗生命的空茫和虛無。

一直記得《為了N》里著名的催淚橋段:

成瀨慎司乘船離家,杉下希美追去送別。

時間緊急,她奔上長堤,與輪船賽跑。

然後停在堤壩盡頭,聲嘶力竭,對慎司大喊,加油,加油,加油。

那時,慎司和希美都還是孩子,一場大火,燒得家破人亡,兩人都陷入絕境。

要尋找新的生活,就必須離開小城,去往他鄉。

兩人走上這趟顛簸的旅程,才發現原來「新生活」是一個一體兩面的詞。

它的一面是光明希望,另一面卻是顛沛流離。

但人生的馬拉松,本就有明有暗。

但只有你去更大、更廣闊的天地闖蕩,才會收穫更多。

因此,慎司和希美不停告訴對方「加油啊!」

這一句一句的加油,是將勇氣灌注進彼此體內。


《西瓜》里,有一個既充滿魅力,又危險的女人馬場。

她原來是一個銀行櫃員,因為厭倦了在銀行數錢,按時上班,一成不變的日子,她決定挪用巨款出逃。


每次出場,馬場總是和好友匆匆交談幾句,就立刻拔腿跑開。

為了逃離生活,她寧願成為驚世駭俗的逃犯。挪用的巨款卻一分不用,全部丟掉。


這個故事是開放式結局。最終,馬場仍然在逃,隨處停留,隨時離去,在人生海海里浮沉。

比起那些跑出舊環境,跑進新生活的人,她更加決絕,幾乎與全社會切割。

第一遍看時,我只覺得她奇怪極了。

後來再看,慢慢理解了她所追求的自由,是帶有報復性和宣洩性質的。

沒有真正的「前方」,也沒有真正的「目的地」。

三百六十度的圓上,哪裡都是前路,鋪展開無窮的選擇,任意的方向。

她是以這樣極端的自由,來對過往一潭死水的生活,進行最徹底的復仇。


不需要目的地,因為「跑」就是生命全部的意義。


我想,「日劇跑」能夠獲得那麼多共鳴,是因為跑的本身,是不認輸,是不害怕,是不放棄。


是無關年齡和身份的探索與對抗,是一股熾熱的生命力量。

不論你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

活力四射的少年也好,滿身疲倦的中年也罷。

終其一生,人都在追趕已逝的時光,追逐珍重的情感,追求自己愛的人。

因為這追求與追趕的人生姿態,人終其一生都必須奔跑。

只要還在跑著,風景不斷後退,未知就能變成已知。

只要還在跑著,就能不斷與過去告別,新的故事鋪就會展開,人生因此不斷向前!

點個「在看」吧,讓我知道,你也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