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張谷英村。
岳陽市區以東約70公里的筆架山下,有一個神秘的民俗古村落——張谷英村,這座地處偏遠山區獨具魅力的明清民間古建築群深深吸引著人們一探究竟。
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江西人張谷英沿幕阜山脈西行至渭洞,見這裡層山環繞,形成一塊盆地,自然環境優美,頓生在此定居的念頭。張谷英是位風水先生,他經過細緻勘測後,選擇了這塊美好地方駐居。村落,便以此為名。
驅車進入張谷英境內,只見五百里幕阜山支脈綿亘至此,於四方綿延起伏突起四座大山,其中央隱約現出一大片綿延數里,猶如巨幅畫卷展鋪於群山環抱之間張谷英古村落。
張谷英古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腳下,以主屋為大門,背靠青山,門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護莊河。大門門楣上有一幅太極圖,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貴之意。
屋場內渭溪河迂迴曲折,穿村而過,河上大小石橋眾多座。屋宇牆檀相接,參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階下淌,門朝水中開」的格局。
傍溪建有一條長廊,廊里用青石板鋪路,沿途可以通達各家門戶,連接著各個巷道,巷道兩旁由青磚壘牆。牆高且厚,宜於防火,稱為風火牆。
居民們在此起居可以「天睛不曝曬,雨雪不濕鞋」。檐內,渾圓的樑柱上刻有太極圖,屋下鏤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欞、間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圖案有喜鵲、梅花、猛曾之類,栩栩如生。
介紹,張谷英古村比較完整的門庭有「上新層」、「石大門」、「潘家沖」三棟,三棟門庭各自分東、西、南方向設置,主庭高壁厚檐,圍屋層層相因,分則自成系統,合則渾然一體。規格不等而又相連的每棟門庭都由過廳、會面堂層、祖宗堂屋、後廳等「四進」及其與廂房、耳房等形成的三個天井組成。
張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禮儀、教育。村人以讀書為榮,以不識字為恥,喜好讀書的風氣代代相傳。科舉時代曾有進士1人、舉人7人、貢生6人、貢員1人、佾生1人、庠生45人、太學生33人,當代大學生240多人、還有博士生和留學生。張谷英村人不但愛讀書,也精武術。不少人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在張谷英村漫步,一切變得古遠樸拙,幽雅寧靜。
當有閒暇時節,如此靜美山居,不應錯過。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