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夕節,寫一篇談論婚戀關係的小文章。
其實,這算不得原創,它是我在各種書籍中看到的一些觀點。而我充其量不過是二道販子。
出生恨晚,原創太難。
這些書包括但不限於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丹尼爾·利伯曼的《貪婪的多巴胺》,阿蘭·德波頓的《如何思考男人和女人》,約翰·戈特曼和娜恩·西爾弗合著的《愛的博弈》等等。為了提高閱讀體驗,正文中就不一一標註了。
1.單身或許是一種缺陷。
婚戀關係之所以能成為主流,根本原因是這種結合能解決人類的生存和繁殖問題。
生而為人,需要建立親密關係。否則的話,不是不需要,多半沒能力。
當然,婚戀關係只是親密關係的一種形式,親情和友情或能成為平替。即便不能完全取代,但是它們總比糟糕的婚戀關係更值得信賴。
我們的身體渴望親密關係,擁抱時,會感覺到舒服,因為身體能分泌催產素。
2.擇偶方面,男女的側重點不一樣,男性傾向於長相,女性關注收入。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過去的社會結構不允許女性掌握經濟資源,女性無法獲得經濟獨立,她們只能依附於男性。奧斯丁的愛情小說,一直有個世俗的表達,金錢對婚戀關係有極大影響。
達西是奧斯丁小說中第二有錢的人(僅次於拉什沃斯),一萬英鎊年入讓他有資格傲慢。班納特一家的年收入有兩千英鎊,和達西相比簡直是窮人。他們畢竟不是窮人,兩千英鎊年入等於《理智與情感》里布蘭登上校的年收入,《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埃德蒙的近三倍,《諾桑覺寺》中詹姆斯·莫蘭牧師的五倍。
班納特家中的伊莉莎白看到達西的豪宅,第一反應是「在彭伯里當個主婦也還不錯吧」。彬格萊能娶班納特家中顏值最高的簡,因為他是年入四五千英鎊的土豪。
不可否認,無論是伊莉莎白還是簡,她們都有異於常人的高顏值。
中國人講究郎才女貌,和奧斯丁小說的婚戀邏輯相似。
男人有才,就是擁有變現手段,說明物質基礎夠硬,女方有美貌,意味著身體攜帶著健康的遺傳基因(已有研究證明這一觀點),能夠為男方提供更優質的遺傳基因。
男才女貌的運行邏輯非常世俗,女愛有錢人,得到堅實的物質基礎,男人愛美女,改良後代基因,這是互利共贏,雙方各取所需。
這也解釋了當代女性為何比男性更青睞使用美容產品,而男性必須爭取事業上的成功。
3.金錢標準容易量化,美貌卻不容易量化。
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中分析過,對男性吸引力最高的女性是擁有0.75腰胸比的身材。如果巨乳下面是水桶腰,性吸引力會削弱。簡單講是這樣的,「女性的腰臀比例比胸部大小更能影響男性對女性性吸引力的判斷」。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觀點在製造容貌焦慮,是審美霸凌。可是,這是人類的本能,外貌缺少吸引力,很容易被人忽視,連個結識異性的機會都得不到。
當然,一個人(無論男女)也能擁有抵消顏值缺陷的人格魅力,可是捫心自問,你有嗎?
4.真命天子情結要不得
我有個朋友失戀,意外發現,她被多線作戰的海王渣了。
我發現,她和我見到的很多人一樣,隱隱約約有種真命天子情結。
如果你的生命中,突然出現一個人,與你特別合拍,如同天作之合,通常有兩種可能。
其一、上輩子拯救過銀河系 ,這輩子遇見真命天子。其二、那個人是在任何方面都能強勢碾壓你的高端玩家。
前者幾率極低,而且很難發生在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身上,後者機率極高,通常發生在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身上。
如果是前者,你耗盡了拯救銀河系的運氣。如果是後者,這就是你還年少,像很多倒霉的人一樣,要經歷一次脫胎換骨式的成長。
明白這一點,大家可以看看《成長教育》,看看《煤氣燈下》,甚至可以看看國產爛片《下一任,前任》。
談戀愛時,要懂得反省,如果對方真有那麼好,你要捫心自問,你何德何能,能配得上ta的好?
5.戀愛甜蜜,不代表婚姻也會甜蜜。
這簡直是人體的bug。
原因是我們身體的多巴胺有個讓我們失望的性格——擁有是無趣的,只有獲得才有趣。
什麼意思呢?
對男性來說,追求美女的快樂要大於追到美女的快樂。
《紅玫瑰與白玫瑰》里說過,「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圍城》里也有妙語,「偷著不如偷不著,香味比滋味好,你聞的時候覺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過爾爾。」
很多人被影視劇和愛情小說洗腦,總以為戀人步入婚姻殿堂就是功德圓滿。其實,婚姻是親密關係的完成,更是考驗親密關係的開始。
如果婚姻不幸福,那麼離婚就是明智的選擇。
這些年,國內的離婚率直線上升,其實是社會的進步,因為女性在婚姻方面的容錯率提高了,女人有賺錢的能力,沒有男人也能活,感謝時代。
話說回來,如果戀愛都不甜蜜,那麼婚姻更難甜蜜。
人生總要面對熵增的折磨。宋佳在《白色月光》有句殘酷又真實的台詞。
「其實我們都知道,愛會消失,承諾會失效,人們會走散,只不過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會是個例外。」
愛情不值得信任,值得信任的只有和你雙向奔赴的那人。
每年七夕節,院線都會播放一些爛俗的愛情片,今年也不例外。
這些愛情片更像是一種自我麻痹的精神鴉片,給熱戀中的小情侶製造見面機會。
嘿嘿,去年情人節,我迎難而上看了部愛情片。坐在我後面的小情侶,不停踹我的座位,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觀看他們如何啃彼此的臉。
這讓我有了一種物超所值的觀影體驗,銀幕上是愛情,銀幕外是動作,四捨五入,我在七夕節看了部國產素人愛情動作片。
如果問我七夕節適合看什麼電影,可以看《革命之路》、《婚姻故事》、《消失的愛人》,《藍色情人節》、《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有婚戀關係,看這種電影依舊甜蜜如初,才是經得起考驗的真愛伴侶。
當然,上面的內容只是一些淺薄的理論分析。理論只是現實的參考意見。歌德說過,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本文不能視為認為婚戀關係的參考建議,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處境和需求。或許這篇小短文能給你一些看待婚戀關係的角度,但我不希望它被視為建議。
我沒有做情感博主的宏願,儘管讀過幾本書,總能得到一些朋友的信任,讓我幫忙分析情感問題。
難道她們就沒有覺察到,我本人就沒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感問題?
還是那句話,想戀愛的就戀愛,不想戀愛的就單身,不要怕後不後悔,要圖個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