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一次可謂是「來勢洶洶」,很多觀眾在觀看了電影之後,給出的評分都非常高。而在豆瓣評分上,大家也可以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達到了8.6分的高分,超過了此前口碑佳作《大聖歸來》的8.3分。
與大家小時候看到的關於哪吒的作品相比,這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成人向的動畫影片。在這部電影當中講述了哪吒孤獨而又堅強,心酸而又熱血的故事。
一顆集聚了天地之靈氣而孕育出來的混元珠,被元始天尊提煉成為了靈珠和魔丸。正如它們的名字那樣,靈珠如果投胎變為人的話,則會給天地萬物帶來福澤,但是魔丸則會孕育出來一個混世大魔王。為了避免魔丸孕育出來的生物會毀滅人間,原始天尊早在提煉它的時候就設定了一個天劫咒語,三年之後會有一道天雷劈開這個魔丸,讓它和它即將孕育出來的生物灰飛煙滅。
然而本應該作為靈珠轉世的哪吒,在降臨人世的時候發生了意外,魔丸和靈珠居然被人調包了!本應該作為救世主出現的哪吒,卻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混世大魔王」。與預告片當中的熱血形象不同的是,大家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題曲mv裡面看到了不一樣的哪吒。因為從小一直飽受著誤解,哪吒的成長過程一直都是孤獨而又心酸的。
雖然他是大家眼中的「混世大魔王」,但是他非常渴望朋友以及家人的認可,但是小孩子頑劣的心性卻一再的遭到他人的誤解。難道他就應該在眾人的指責下孤獨的死去嗎?不,他不認命。影片當中的哪吒與其說是一個熱血勵志的形象,倒不如說是折射了現代人心中那一個小孩的影子。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是孤獨且心酸,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不停的與外界做鬥爭,與自己做鬥爭。
影片里父親李敖和母親殷夫人的形象,也反映了現代家庭中父母的形象:殷夫人沒有時間,從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而李敖因為哪吒的出生而對他一直存有偏見,基本上就是把哪吒鎖在李府裡面,不讓他出去。哪吒父母這樣的人設是不是讓大家突然就想到了自己或者自己的父母呢?《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曾經就發文表示,他非常欣賞《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一部電影。
因為《大聖歸來》收穫到的好評,也算是給國漫的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也表示自己在製作這部動畫片的時候是全力以赴,務必要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觀眾。準確來說這已經遠遠不是一部優秀的動漫電影這麼簡單了,它其中包含了親情、勵志、友情等等元素,讓人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會引發深深的思考。所以大家能夠給出8.6的高分評價也不足為奇了。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上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作者:文三豐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觀影前,和朋友聊起這部電影。他說早在四年前,就有他關注的大觸為本片設計了宣傳海報。都說「十年磨一劍」,這至少四年的打磨功夫,也不淺了。觀影后,影片果然出色,畫質精良,劇情流暢,人物豐滿,感人至深,不枉我滿滿期待,竟收穫了沉甸甸的驚喜。
自《大聖歸來》起,至《白蛇:緣起》,到這部《哪吒》,不約而同地秉持著一個原則:在傳統神話基礎上,以現下流行元素為參照,進行大刀闊斧地改編。這樣的舉措,無疑為傳統神話體系注入全新活力,也促進國產動畫不斷進步。具體到《哪吒》,改動最大的一處自然是哪吒的身份。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哪吒乃是靈珠子轉世,與金蟬子轉世的唐僧一樣,名副其實的「仙二代」。可在電影里,哪吒變成魔丸化身,是邪魔外道,是百姓嘴裡的「妖怪」。他的性格,由少年人的叛逆頑劣變成飽受誤解後形成的暴戾凶蠻。這種「反英雄」的形象,國外已有眾多珠玉在前,諸如羅夏、懲罰者、毒液、死侍等等。在哪吒的形象處理上,電影走了一條剛猛奇拔的路子,徹底激發出主角的「黑暗」面,並以此為支點,輻射到身邊親友,譬如將仙風道骨的太乙真人改編得可愛逗逼,將大義滅親的李靖改編得父愛如山,達到剛柔並濟,相輔相成的效果,製造出許多的笑料和感動。
另一處大改動,是白龍敖丙。他從一個仰仗父勢的官二代變成肩負振興龍族重任的有志青年。和傳統神話不同,他不僅不是哪吒的死敵,還同哪吒交上朋友;不僅是朋友,由於靈體同出一源,他們甚至還血脈相聯。在電影里,他受外界因素影響,不斷變換立場,一會同師父申公豹攻擊李靖夫婦,一會又幫哪吒抵禦天劫。他有哈姆雷特式的選擇性苦惱,具是全片最虐心的人物。電影結局,他和哪吒一起存活下來,或許編劇覺得敖丙這個角色尚有潛力可挖掘。
敖丙身後的龍族屬於反派勢力。他們上達天庭,下鎮群魔,是傳統神話體系的一大特色。電影里,他們被賦予濃重的宿命感,千年的等待,只為一個翻身的機會。這份隱忍和執著,怎不叫人感慨萬千。哪吒說過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熱血之極。那龍族便已經將這份熱血,維持了上千年,為此不惜自挖龍鱗,織就萬龍甲贈予敖丙,只盼增添哪怕一分勝利的砝碼。這便是電影高妙之處,無論正反派,自身的行為都有其正當性,從而豐富了人物內涵,深化了劇情厚度。
影片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匠心獨運的拍攝手法和恰到好處的搞笑橋段。這兩樣都很接地氣,都有模仿痕跡,但能巧妙地融入到電影里。印象最深的兩組鏡頭,一組是雲霄飛車時使用的第一人稱視角,另一組是白龍真身和六臂哪吒對抗的畫面,在3D特效的加持下,呈現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另有網友評論,影片利用各種成見製造庸俗笑料。其實大可不必深究。那些笑料只有在特定環境下才具備喜劇效果。擁有如哪吒那樣的強大內心,才是化解成見的良方。
國漫發展至今,實屬不易。從《哪吒》片尾的兩個彩蛋,能一窺出品公司的野心。一是龍族鎮壓的妖魔獻身,其中一個竟是龍王的妹妹,預示《哪吒》尚有下文。二是再次為動畫《姜子牙》打call,結合敖丙的師父申公豹這條線索,以及兩部動畫共同提到「崑崙」這個地方,可見二者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忍不住浮想聯翩:莫非有宇宙化的企圖?對此,只能謹慎觀望。
無論如何,優秀的國產作品,是國人貢獻票房的底氣。在支持國漫發展這條路上,我要一條道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