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中日軍隊在南昌發生激烈戰鬥,國軍損失慘重……同年,日軍開始轟炸重慶;同樣是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對於即將面對二戰疾風驟雨的英國而言,一款外形奇怪、就尤同一隻呆萌到丑的「鬥牛犬」模樣的火炮牽引車——Morris C8(莫里斯C8型)定型生產!
該車於1937年,由當時的英國戰爭委員會設定指標:外形緊湊、短軸距、四輪驅動,配有絞盤;除駕駛員外,車廂可運載6名炮手、牽引一門105毫米榴彈炮。在大炮和拖車之間,還能拖帶載了8箱炮彈的彈藥拖車。
從布局安排看,這是典型的拿破崙時期馬拉銅炮格式!而研發Morris C8的目的,是為替換老舊的莫里斯 CDSW型火炮牽引車。Morris C8火炮牽引車由英國莫里斯Morris(莫里斯)商業公司負責研發。
Morris C8型火炮牽引車的車型縮寫是」FAT「,即英文「胖子」一詞。然而,由於該車整體又短又粗的外形,像極了四方的盒子,所以真正的綽號叫「四方盒子」。
Morris C8採用CS8型車的已有設計,所以能趕在二戰前成功量產裝備。該車重量3.4噸,全長4.4米,寬2.21米,高2.6米,配1名駕駛員。採用4x4驅動,最大行駛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57千米。
Morris C8安裝的是一台3.5升4缸、最大功率僅有51千瓦的發動機,若再按照設計指標那樣進行拖拽和使用,顯然會影響到機動性能。雖然該車堪稱幫英帝打滿全場的主力火炮牽引車,卻只是用來牽引重量較輕的反坦克炮。
該型車的車體採用全金屬製造,沒有裝甲防護。從正面看,車頭短粗,仿佛有一半被埋進了駕駛室里,連完整的容納前輪的距離都沒有!並且車頭頂部還出現了多個三角形的折角,宛如「鬥牛犬」的鼻子......
不僅如此,不知是出於何種的考慮,該車碩大的駕駛室車門上方,還各有一塊面積很大、且向上傾斜的玻璃窗。並且風擋玻璃等還可以向外打開——但是,深受一戰毒氣戰禍害的英帝,卻給Morris C8考慮了一定應對化學武器的能力!
再有,該車在下傾角的尾部車頂,背了一個備用輪胎。Morris C8型火炮牽引車總記生產了1萬輛左右,分為Mark I、Mark II和Mark III型。Mark I型的產量最少,只有400台左右,Mark II型共生產了4000台,Mark III型產量近6000台。
1939年底,Morris C8開始交付部隊。主要配備給野戰炮團,一個團有36輛,其中24台負責牽引拖車和火炮,另外12台則各牽引2輛彈藥拖車,總記24輛。每輛Morris C8車廂里也可以裝載炮彈,25磅炮炮彈可裝24箱,以及至少8箱反坦克炮炮彈。
在英法同盟名義下,裝備Morris C8的英國遠征軍赴法參戰,用來牽引18磅炮、25磅炮和4.5英寸榴彈炮。法國抵抗失敗,敦刻爾克撤退時,英軍幾乎丟棄了所有重型裝備,其中就包括絕大多數的Morris C8——畢竟,拿漁船來運三噸多的Morris C8,就沒有敦刻爾克的威名了~
雖然Morris C8外形古怪,拖拽和運載能力有限,充滿了英帝風格的暗黑,可還是有很多大英國協國家裝備了該車。與之大洋對岸的美帝的各種輪式卡車比較起來,可能還不如蘇聯乾脆用拖拉機拽火炮的做法來得實在!
可是——暮然回首70多年前的二戰,還能從博物館開出來的裝備,少之又少,而Morris C8卻在其中!
這型火炮牽引車,不僅熬過了二戰。甚至讓實力燃盡的英帝,一直堅持用到了1959年整個車系的壽命期滿!
丑,不是我的本意,耐遭、命久才是它誕生的初衷......
(文字參考資料來源於網絡,圖片屬源作者所有,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