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不比電視劇,要是出事了直接就下架了,節目是邊拍邊播的,就算有嘉賓成為了劣跡藝人,欄目組為了保全其他嘉賓的曝光度和節目總體的質量,也會馬上補上其他期數的。
只是,這補上確實是能補,但對於節目組而言,後期製作也很辛苦,更何況遭遇到這種情況的是《大偵探》,一檔以強大的推理邏輯贏得觀眾喜愛的實景劇本殺節目。
後期剪輯要是不嚴謹的話,一個好的案件就白白浪費了。這檔節目,開播才兩月,停播已兩周,是實打實的新晉冤種了,從籌備到上線就沒安心過。
換團隊,走嘉賓,懷舊無
首先這第一件「糟心事」就是更換了製作團隊,這對於習慣了老組合的觀眾而言,是會有些不習慣的,前幾季就有口碑下滑趨勢了,新的團隊接受,能否保持水準都很難說。
第二個讓觀眾備受打擊的就是走嘉賓了,撒貝寧無緣新一季錄製,不僅僅是雙北組合被拆了,在偵破案件的時候,沒了撒貝寧的逗趣,總感覺少了一份樂趣。
前兩件事情完了之後,由於不可抗因素,節目把原名改掉了,去除了明星二字,節目粉口中的明偵就再也不是明偵了,情懷無了。
產本難,熱搜差,停播快,排播爛
開播前的事情,其實觀眾想想也就理解了,也不能全怪節目組,還是安心等著正片。後來正片如約上線,大家還沒開心幾天,最期待的恐怖本就暫時看不到了,只因鄧某恰恰好,作為飛行嘉賓參加的就是《木偶復仇記2》。
恐怖本可遇不可求,一季經典一本,就因為一個藝人毀了,確實是讓人很心疼。在藝人出事之後,連熱搜都來亂安,斷章取義把何炅塑造成陰陽怪氣的人,也讓黃明昊深陷輿論,節目組只能出面說明。
而後,為了能正常播出,節目組只能排播,本來一個案件一周兩天就可以播完的,但是如今為了給後面的製作留點時間,只是分成三期來放了,後因沉重的社會實踐,停播了一周。而上月31號的時候,大概是因為後期實在趕不上,所以無奈只能宣布再次停播。
以上這七大「糟心事」,放在任何一個節目上,都是讓人很難受的。所以本季的《大偵探》也被大家調侃為最心酸的一季,能平平安安播完就已經不錯。
那麼,就期待它可以快點調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