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畫面
文/石清華
下班時間一到,走出辦公室,樹梢搖著斜陽,閃射得兩眼發慌,趕緊哈哈氣、踢踢腿、伸伸腰,頓時神清氣爽。到外面去逛一逛,也許感覺不一樣。
區區小鎮,邁開雙腳丈量,不一會兒便融入了田園風光。徜徉鄉間小徑,白色的泥土路面宛如水洗一般光潔,兩旁青黃交錯的坡面,恰似鑲上的錦邊。黢黑的皮鞋、赤裸的兩腳來去,使得田園牧歌的畫卷輕輕蕩漾。
搜尋畫卷,觀枯荷摩娑,仿佛還散發著清香;看游魚戲水,往來翕忽、潛下浮上;聽鳥兒歌唱,在高低的電線上跳躍,宛如譜就的新章;望田野轟鳴,收割機迴環如織,農民搬運稻穀忙。安步當車、筋骨舒展、空氣清新,滿身的疲倦一掃而光。
行無所指,行無所終,信馬由韁。沒有了家庭的雞毛蒜皮,沒有了人來車往的喧囂,沒有了爭名奪利的紛擾。置身金黃的大地,頭戴潔白的雲朵,似乎到達了人間天堂。
不知不覺中,來到一家農戶的稻場旁。稻場,就是各家各戶緊挨著房屋的一大塊空地。家庭條件好的澆築成水泥地坪,條件差的泥土地面,也夯實平坦。主要用來進行大一點的家庭活動,曬禾、打場。
稻場中,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白底藍花的單褂扎進青色的長褲里,身子上下沾滿了無數細小的塵埃。脖子上纏著的毛巾扎在領口,兩隻褲管用繩子布條之類的繫緊,戴著麥草帽,這樣衣著,可有效防止脫落的稻穎、稻殼、稻草等碎屑鑽進衣服內。一旦鑽入少許這類碎屑,奇癢難耐,無法繼續正常勞動,只好脫光衣服,用水沖洗擦凈,才能恢復正常,對於忙碌的人們來說,那很麻煩,必須全副武裝。
婦女正在將曬乾的稻穀裝袋。只見她蹲下去,用撮箕撮起稻穀,站起來倒在卡在鐵架子中的包裝袋裡。蹲下、站起,如旋轉的機器在做勻速運動,直到裝滿袋子,把袋口紮好,抽出鐵架子,放倒稻穀包,滿滿的一袋子稻穀,可能有四十公斤左右。她彎下腰,張開雙臂,伸出兩手,似乎沒費太大的力即抱起稻穀包,搬到先前碼好的稻穀包上。如是者再三,身旁就有了一座壘起的小山。站在一旁,好像聞到了從小山里飄出米飯的馨香。
夕陽掛在樹上,俯瞰豐滿的大地,紅紅的,猶如農民面對碩果纍纍的臉龐。
看了一會兒,但見一個小姑娘,大約讀小學一年級吧。扎著羊角辮、穿著花衣裳、背著小巧的花書包,一路蹦蹦跳跳地來到了稻場上。看一眼正在勞動的婦女:「媽媽,我回來了。」那是多麼純潔的歌唱。
媽媽瞄一眼活潑、乖巧的寶貝女兒:「寶貝,你回來啦,稀客,請坐。」
「嗯。」
小姑娘把花書包放在門前的椅子上。兩手抓住稻穀包的扎口處就往小山上爬,有時爬上一層掉下去,站穩腳跟後繼續爬,沒有一點兒沮喪。不一會兒就坐在了小山頂上,向媽媽揮一揮胖胖的小手:「媽媽,你看,我長得比你高。」
媽媽望著一笑:「哦,我的寶貝長大囉。」那是多麼甜美的聲音,多麼幸福的時光。
小姑娘正坐在小山上嬉笑喊叫、手舞足蹈,不知怎麼從小山上滾了下去,「哎喲」「哎喲」地哭了起來。媽媽趕緊丟下手中的活,拍拍身上的塵埃,抱起地上的女兒,坐在稻穀包上。用力吹了吹女兒的頭,右手將女兒抱在懷中,伸出左手,輕輕撫摸寶貝用手指著的疼痛處。烏黑的頭髮從草帽中調皮地鑽出,在微風中飄蕩,白裡透紅的兩頰,留有少許的汗跡。微微地抖動雙腿,大約是讓女兒有在搖籃的感覺,可以減輕疼痛吧。唱著世上最美的歌:「乖乖,還疼不疼?別哭啦,過一會媽媽給你做好吃的治傷。」
見過鎂光燈下的閃爍,見過主席台上的誇誇其談,見過在同事面前的頤指氣使,那也許是美的,但只是曇花一現。而這些鄉村圖畫卻是我能見到的最美畫面,它將長存人間,續寫新的篇章。
(2016年12月29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