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官網通報了一例人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後死亡病例。據媒體報道,這是首次已知人類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毒株死亡病例。
確診患者為我國廣東省的一名56歲女性,於2023年2月22日發病,3月3日因嚴重肺炎住院,3月16日去世。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向世衛組織通報了該病例,這是第三例報告人感染甲型H3N8病例。2022年4月和5月,中國河南省、湖南省相繼報告出現人感染H3N8亞型禽流感病例,這是首次報告人類感染甲型H3N8禽流感毒株。這兩個病例中,有一人患上了危重病,另一人則病情輕微,均因直接或間接接觸受感染家禽而感染。
世衛組織通報顯示,此次死亡病例是通過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監測系統發現的,患者既往有多發性骨髓瘤等基礎病史,發病前有活禽暴露史,家周邊有野禽活動史。在報告確診病例後,疾控部門已按照相關方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接者追蹤管理、涉疫場所排查、現場消殺等疫情處置工作。追蹤結果顯示,密接者中沒有發現其他病例。從病人的住所和發病前待過的菜市場收集的環境樣本檢測顯示,樣本呈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初步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接觸活禽市場可能是感染的原因,但目前尚不清楚感染的確切來源是什麼,以及這種病毒與在動物中傳播的其他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有何關係。
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在全球動物中普遍存在,是鳥類中最常見的亞型之一,之前曾在禽類、馬、犬、豬、海豹等動物中分離到毒株。據報道,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在各種哺乳動物物種中存在跨物種傳播,包括在狗和馬中流行。世衛組織表示,禽流感病毒從鳥類向人類的傳播通常是零星散發的,並且發生在特定背景下——大多數是由於接觸受感染的家禽或受污染的環境。但由於禽流感病毒的普遍存在,預計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散發病例。
世衛組織風險評估指出,現有的流行病學和病毒學信息表明,甲型H3N8禽流感病毒不具備人際持續傳播的能力。因此,世衛組織評估認為該毒株人際傳播的可能性很低。然而,由於流感病毒的性質不斷演變,世衛組織強調繼續加強全球監測的重要性。為了儘量減少感染風險,世衛組織建議各國應提高公眾對避免接觸高風險環境的重要性的認識,如活體動物市場/農場、活禽或可能被家禽或禽類糞便污染的表面。
病毒傳播風險低
致病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禽流感病毒在人和人之間傳播力非常弱,目前發現的3起H3N8感染均為偶發個案。」4月13日,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記者,從目前已知的3例感染病例來看,密切接觸者和共同暴露者健康監測均未發現新增病例,這也提示,現階段該病毒傳播風險很低,在人和人之間的傳染性很有限。
「儘管現階段該病毒傳播風險低,且未發現人傳人現象,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仍然要做好預防及監測工作。」李侗曾稱,民眾應儘可能減少接觸禽類高風險環境,如活體動物市場等。在野外遊玩時,也應特別注意不要近距離直接接觸野生禽鳥。如因宰殺等工作需要接觸,建議戴口罩和手套,宰殺完成後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徹底清潔雙手。
來源:環球時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f41ecb7d407224bcdff3a0853f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