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國人,為中國打仗,為中國殉國,死前請求蓋上中國國旗

2023-12-27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一外國人,為中國打仗,為中國殉國,死前請求蓋上中國國旗

清朝晚期,閉關鎖國的政策終於讓清政府嘗到了苦果,外國列強紛紛在其身上割肉,為此朝中一些有志之士紛紛站出來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特別是要強化國防力量。不但要訓練陸軍,為了提防列強還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北洋水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為了更好的培養水師人才,清政府還僱傭了不少外國海軍,其中一個就是美國人,他不但為中國培養了很多的水軍軍官,還參與了甲午戰爭。

他叫菲里奧·諾頓·馬吉芬,(以下簡稱為馬吉芬),出生在美國一個軍人家庭,祖父和父親都是軍人,他本人畢業於美國最好的海軍學校。但當馬吉芬畢業時,卻正趕上了美國國防部出台限制海軍人員招收名額的政策,所以很遺憾的是,他沒能成為本國的一名海軍。但馬吉芬對海軍職業有一種深沉的熱愛,馳騁大海是他的理想。後來,中法海戰的消息傳到了美國,馬吉芬大受振奮,他作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去中國參加海軍,待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後再回國效力。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

馬吉芬剛開始到中國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參戰,中法戰爭就結束了。他很懊惱,但不想直接打道回府,於是期盼著能夠受僱於中國的水師。他找到了美國駐中國領事館,在領事館的介紹下見到了李鴻章。在李鴻章的引薦下,通過了清政府組織的專業考試,最終終於在天津水師學堂任職,主要負責船舶駕駛和槍炮使用學科的教學。當時的馬吉芬只有24歲,憑藉著優異的表現受到了中國上層官員的重視,後來在他的建議下,又在威海建了一座水師學堂,由馬吉芬本人負責所有的教習工作。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兩方海軍在黃海海域展開了較量。那時,剛好輪到馬吉芬休假,他原打算回美國與家人團聚,但是得知開戰在即的消息後,停下了歸家的腳步。因為,在中國生活了十餘年,他對這個國家已經充滿了感情。

戰爭中,馬吉芬擔任鎮遠艦的副艦長,此戰異常慘烈,敵人火力迅猛,當該艦負責指揮的管帶林泰曾在日軍一顆炮彈的襲擊下被震暈過去後,馬吉芬雖也受了重傷,但他毅然接替了指揮的重任。後來,眼看著提督丁汝昌指揮的定遠艦快被敵人包圍了,馬吉芬在炮火中奮力他駕駛著鎮遠艦向日軍的主力進攻,前去營救,終於在連發四門大炮後滅了敵人吉野艦的戰鬥力,但是他本人也因為傷勢過重被士兵抬了下去。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清政府此戰全線潰敗,丁汝昌作為總督被免職、抄家,最後一氣之下走上了絕路,而馬吉芬因為傷勢嚴重只能回美國接受治療。但是回國後,他聽到的卻是對中國海軍侮辱的輿論,國內的人認為中國的失敗都是因為北洋水師指揮不當、士兵素質低下,而且馬吉芬自己的故事也被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的行為,甚至汙衊他是叛徒。為此,他憤慨不已,忍受著巨大病痛的他站出來四處演說,為自己的戰友們正名,講中國海軍多麼英勇,但卻沒幾個人信他。

兩年後的2月12日,也就是在丁汝昌自殺的紀念日,在病痛和精神壓力的雙重摺磨下,馬吉芬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臨終前,他留下了遺言,一定要在他的墓地上蓋上中國黃龍旗,以此紀念此生最珍貴的中國歲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ee528064b1930240ee7c584a53ce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