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累銷386.88萬輛,上汽還在努力追趕自己

2023-11-08   汽車公社

「金九銀十」在火熱景象中過去。隨著部分車企相關車型推出,調整產品價格等,車企們大都戰功累累,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時令迎來屬於銷量上的年內新高,車市整體也不斷向好。

作為自主龍頭,上汽集團同樣在10月迎來了自己的年內銷量新高。

上汽集團發布產銷快報顯示,上汽集團10月共銷售整車49.14萬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36%,但索性穩住年內逐月上漲的大體趨勢,繼續刷新年內銷量新高。其中,新能源車與海外銷量連續第二個月雙雙突破10萬輛大關,同樣為年內新高。

同時,上汽集團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為386.88萬輛,同比下滑9.47%。

年初,上汽集團定下600萬輛的銷量目標,而從前10個月的銷售情況來看,只完成了64.48%,這意味著剩下兩個月,無論怎麼衝量也會大機率再次折戟,難以叩開600萬輛銷量的大門。

整體上看,合資板塊的下滑無疑是上汽集團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且這一現狀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合資依然主導著上汽興衰的命脈。

其中,上汽大眾10月銷量12萬輛,同比下滑4.22%;上汽通用銷售8.50萬輛,同比28.57%的下滑幅度,更是領跌上汽集團各大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銷售15.50萬輛,同比下滑3.13%。

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情況類似,合資品牌在燃油車的式微讓整體銷量和利潤受挫。根據今年上汽發布的季度報顯示,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利潤銳減八成,入上汽大眾上半年凈利潤為5.3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8億元,同比下滑81%。

同時,上汽三家合資品牌前三季度合計銷量達289.25萬輛,同比減少15.54%,少賣了約45萬輛。而擁有年產能575.6萬輛,2023年前三季度合計產量達244.3萬輛,產能利用率不足六成%,如果現狀不加改變的話,全年閒置產能將達約250萬輛。

這不僅是這兩家公司要面對的問題,更是所有合資、外資品牌避不開要思考和解決問題。

不過,這兩家的優勢在於新能源的步伐雖然難比頭部自主新能源品牌,但卻是合資的頭部。

相關數據顯示,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的純電車型銷量約占整體銷量的6成左右。這意味著,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已然在生存艱難的合資陣營中脫穎而出。其中,提供主要銷量支撐的ID.家族,更是成為合資新能源車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上汽大眾10月新能源車銷量1.6萬輛,同比增長136%。而上汽大眾新能源車銷量的增長離不開ID.家族的貢獻。

繼9月訂單量超2萬輛、10月交付量超1.5萬輛後,大眾ID.家族已經連續4個月銷量破萬!累計銷量超過18萬輛。其中,10月訂單量更是來到了1.7萬輛。

除了上汽大眾外,上汽其他板塊的新能源也表現的不錯。

其中,上汽通用10月銷售新能源車破萬輛,實現月銷同比增長90%。可見,別克E5的到來讓別克乃至上汽通用新能源都鬆了一口氣,它的銷量表現占據上汽通用新能源的半壁江山。

儘管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紅標產品在市場的演進中逐漸退去光環,包括五菱宏光在內的紅標車型,在聲量上慢慢低走,但依然是新能源唱高流量。與此同時,宏光MINIEV在隨著微型車市場的萎縮跌下神壇,五菱繽果慢慢走俏,是今年五菱新能源的大趨勢。五菱繽果10月銷量突破2.6萬輛,再創新高。

另外,上汽乘用車(含海外基地)銷售新能源車2.5萬輛;智己LS6已進入批量交付階段,單日交付超過200輛……在它們的共同推動下,上汽集團新能源車10月共銷售10.40萬輛,同比增長2.17%,銷量位居中國車企第二。

海外方面,10月,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基地銷量為11.13萬輛,同比增長32.32%,前10個月累計銷售94.92萬輛,增長22.90%。

另外,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車10月銷售9.40萬輛,同比增長38.29%,前10個月累計銷量為74.45萬輛,同比增長9.62%。

智己汽車在推出重磅產品智己LS6後,10月銷量迎來突破,共售出4,018輛,實現環比翻番,一舉越過月銷2000輛水平;前10個月智己累計銷量1.91萬輛;上汽大通10月售出1.89萬輛,同比增長7.55%,前10個月累計售出18.07萬輛,同比增長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