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時候,寫過很長一段東漢的戰爭史,關於劉秀開國戰爭,其實從宏觀視角來看,他並不亞於歷史上任何一位開國君主。
劉秀的身份屬於正統的劉氏後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只不過是個落寞的皇族後裔,一家人生活在當時除了長安、洛陽外最大的城市南陽。
他的老爹當過縣令,雖然行政級別中最底層的一級官員,但是擋不住人家擁有劉老家的正統血脈,這種血脈還是可靠的血脈,比起東漢末年的劉皇叔含金量大的太多。
劉秀的亂世登場
西漢末年,王莽的改革引起整個王朝的動盪,一群民眾呼嘯山林,揭開了西漢末年的亂世。
當時的起義的核心就是如今大致處在大別山山區的綠林山。
公元21年,起義軍的勢力達到了一萬多人,這股勢力馬上引起了王莽大軍的圍攻,因為長久困於綠林山上,他們不僅面臨環境惡略、武器缺乏的重要問題,一萬多人的生存也成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
不久,這股起義軍兵分兩路開始撤離綠林山,開啟了城市作戰。
後來,劉秀和哥哥劉演(這個字其實是個繁體字,為了方便大家認識,我直接打成劉演)也選擇了起義。
而且,他們當時加入了這股北上的綠林軍。
至於,劉秀兄弟為何會這樣做,就是因為自己劉家的天下被一個外姓人搶走,適逢天下亂世,他們總要為劉家做點什麼。
更何況,王莽後期進行的土地改革,已經嚴重觸及到了劉秀一家人本就不大的蛋糕。
王莽看著綠林軍下山之後勢頭更大,起義隊伍越來越多,甚至就連山東地區也多有叛亂,派出了號稱有百萬之數的大軍。
這個數字,誇張的成分實在太大。
史書記載了王莽軍隊兵出長安的盛況。
車甲士馬之盛,自古出師未嘗有也。
此次王莽下令大規模圍剿,也爆發了一場劉秀登上歷史舞台的T台秀。
---昆陽之戰。
王莽大軍出動之後,綠林軍開始南下撤退至昆陽,隨即被王莽大軍包圍,城內和此前的綠林山一樣,陷入了缺糧危機。
情況緊急,劉秀偷偷逃離昆陽,從外面引來一萬步騎聯軍。
圍攻昆陽城的王莽軍壓根沒有將劉秀放在眼中,劉秀卻因此沖入了王莽軍的中軍,大獲全勝,至此,王莽軍精銳盡失,國力疲弱,再也沒有了可以抵抗起義軍的力量。
王莽被殺,長安陷落,綠林軍擁立劉玄建立起更是政權。
劉秀經略河北
在重新瓜分亂世蛋糕的大局下,劉秀、劉演兩兄弟實在太礙眼,南陽人紛紛以劉氏兄弟為核心,在綠林軍裡面形成了一股幾乎獨立於綠林軍的勢力。
公元23年,劉演被綠林軍所殺,劉秀也被更始政權一腳踢到了河北。
之所以,劉秀被踢到而被,因為當時河北勢力強悍,而且混雜,幾乎相當於練蠱場,你就是十板斧也未必能夠鎮得住河北廠子。
而且,劉秀渡河經略河北的時候,其兵力只有幾千人,幾乎是光杆司令。
然而,半年以後,河北政權初定,劉秀籠絡了一大批河北的悍將,雲台將領也紛紛在這個時候登場,掀開了劉秀統一天下的艱難征程。
當時劉秀經略河北初期幾乎是這種狀態:
劉秀幾乎是風箱老鼠,兩頭受氣。
關鍵是, 西邊的太行山、東邊的泰山一帶,都分布有大量的流寇,而且還有能夠和綠林軍比肩的赤眉軍。
這些地方流寇可要比河北當地的武裝力量強悍,劉秀在經略河北的時候,流寇幾乎從始至終都是劉秀的敵人。
當時的更始政權除了擁有長安、洛陽兩處地方,其餘地方多成為了割據政權。更何況綠林軍擁立的更始政權,不少將帥都是南陽一帶的人,他們在長安時間一長就思家心切,而且聽說老家同樣伴隨起義,馬上動了想要撤離長安的念頭。
赤眉軍當時幾乎沿著綠林軍當年的老路,順利進入長安,吃掉了綠林軍,成功接盤。
同年,劉秀迎來好消息,蕩平了河北,還成功接管了河內。
幾乎一瞬間,劉秀擁有了河北、并州,以及威逼關中政權的河東前沿陣地。
赤眉軍進入長安之後,發現長安問題真大!!!
常年的征戰,已經讓這座王都殘破不堪,軍隊吃飯都成了問題,他們果斷又決定撤出長安,還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山東為好。
可在北方的劉秀在拿下洛陽之後,早就做好了吃掉這股強大兵團的計劃,走的時候好走,可你想要回到老家可並沒有那麼容易。
公元26年,馮異從洛陽出兵,前往長安引誘赤眉軍。
馮異的一路敗北給了赤眉軍巨大的東撤動力,他們以為東行撤軍回家太容易了。
可能那時候,所有人都是這種感受:
我兵團暢通無阻,我兵團暢通無阻。
劉秀帶領大軍在宜陽阻擊,成功收降十萬赤眉軍,兵威大震。
南征戰役
公元27年,劉秀帳下猛將岑彭引兵南征。
此次荊州攻堅戰並不順利,這場戰役的主要地點就是我們如今的襄陽一帶,敵人環繞漢水防禦,以黎丘作為大本營,這裡絕對算得上是硬骨頭。
六月,岑彭縱兵奇襲,繞過漢水,直插黎丘,幾乎冒著全軍覆滅的危險,端掉了敵人的大本營。
至此,荊州大定。
東征戰役
公元28年,春季。
劉秀發動東征戰役。
東征戰役相對比較溫和,並沒有猛烈的攻堅戰,此次戰役的勝利,劉秀得以拿下了如今的山東、蘇北一地,在穩固自己河北基本盤的同時,還擴大的地盤。
此時的天下局勢如何,形勢仍舊不樂觀。
劉秀經過南征、東征戰役後,東部戰場相對較為溫和,但是西北隴山、西南川蜀卻相對攻打的十分艱難,幾乎屬於每一步都踢鋼板的地步。
西部隴山戰役
隴山戰役說實話,打得並不容易,劉秀三打隴山,幾乎才啃下了這股硬骨頭。
隴山戰役一共打了四年的時間,每一次幾乎都是衝上山頭,然後再被人家趕下來。
我們從地形視角來看,幾乎就屬於純粹的爬山頭,在關中平原進攻隴山,十分不占優勢,反而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從海拔300多米,衝擊海拔2000多米,這種級別的高程變化,幾乎相當於如今你從北京衝擊北部燕山山脈,你從河北衝擊西部太行山脈。
公元34年,四年隴山攻堅戰結束。這一年,西部所有地盤幾乎傳檄而定,僅剩川蜀地區。
川蜀爭奪戰
當時的情況幾乎是屬於劉秀強勢,公孫述弱勢的局面。
天下大事雛形已顯,曙光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作為亂世群雄中僅剩的一股割據勢力,公孫述骨頭相當硬,從始至終都沒有投降。
公元34年,10月。
劉秀在拿下隴山之後,馬上下令軍隊兩路開拔,開始進攻蜀地。
公孫述面對劉秀的進攻,同樣在東部、北部兩線防守。
公元35年,三月。
岑彭巧借東風,從荊門山一帶巡江西行,衝進了四川境內。
劉秀大軍進攻蜀地相當精彩,其實大家可以看看資治通鑑裡面的詳細史料,我以前寫過具體的細節,今天主要將劉秀平定天下的大體框架,不便詳細敘述。
岑彭進入成都之後,先是引兵北上吸引蜀軍。
蜀軍屯集平曲之後,岑彭瞬間沿江南下,然後北上,直接就撲殺到了成都城的附近,堪稱史上最強走位王者。
不幸的是,在成都即將陷落的時候,公孫述派出了刺客,東漢的東、北兩個方向的主將全部被殺。
十月,岑彭屯駐在一個叫做彭亡的地方,他總覺得這破地方不對勁,在撤離路上被刺死亡。
不久,北路軍統帥來歙被刺殺。
眼看天下一統的果子就要被一棒子摘下,留下的兩路主帥卻接連被殺,留下馬上安排將領再度攻打公孫述。
公元35年,十二月。
東路軍由吳漢統帥,繼續進攻公孫述,完成了對於成都的全面包圍。
公元36年,十一月。
公孫述戰死,守將延岑出城投降。
天下大定。
我們大抵也看得出來,劉秀打天下難嗎?我想他可以比擬歷史上任何一位開國皇帝,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劉秀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之所以相對弱化,究其本質還是因為其心地良善。
作為開國君主,他沒有對開國功臣大行誅戮。
這一點,他超越了古今多少帝王,有一個性情溫和的帝王才更應該被大家銘記。